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01102美术教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美术
【答案】美术指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技巧,塑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类艺术形式。美术也被称为“造型艺术”或者是“视觉艺术”。从美术的社会功能角度来划分,可以大体分为审美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大形态。从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及工具媒介来划分,可以分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摄影、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等。从美术作品的视觉形式及认知归类来划分,可以大致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
二、简答题
2. 请谈谈不同美术教学方法的特点、适应性以及操作要点。
【答案】这里我们只列举两种方法:
(1)讲述法:
①特点是涉及面广、系统而深入、所需时间较长
②适应所有的学科的教学
③操作要点
A. 吸引学生的注意;
B. 告诉学生他们会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
C. 将新信息与学生长时间记忆中的内容联系起来;
D. 一步步地讲述信息;
E. 从一般到特殊:
F. 不要讲得太多,也不要讲得太少;
G. 强调重点;
H. 使用例子和图解使事物更清晰;
I. 使用多种方法如视觉辅助物来维持注意;
J. 通过提问、发表看法来调控理解;
k. 避免离题。
(2)讨论法
①讨论的方法适应性比较广,能够满足不同的教学目的,如“复述和复习信息; 反思和测查观点、看法、论点和事件; 解决问题; 提高口头交流技能”。
②特点是形式和主题自由
③操作要点:
吸引学生的注意;
确保参与者理解了目的或目标,并看到其价值所在;
将目标、任务与先前知识及将来工作联系起来;
列出将要讨论的特定问题或主题;
提醒参与者讨论中要遵守的规则; 对讨论进行调控,以确保任务行为及平衡的参与、理解; 9. 对参与者进行鼓励,评价讨沦的水平。
3. 文化资源向课程资源转化的程序和方法如何?
【答案】在美术教学中,文化资源可以作为部分融入一种更为庞大的课程内容中,发挥说明、例证、范图等作用,这种方式相对简单和灵活。而如果要使之上升到一种课程的高度,则必须经过一定的转化过程,因为文化资源并不等于美术课程资源。具体的过程与方法是:
(1)寻找当地的器物与艺术品;
(2)分析其与当地人生存方式的关系和价值观;
(3)分析其美学品质、材料、工具及制作技术;
(4)分析其教育功能和价值;
(5)教育资源转化论证(局部可用还是整体可用,适用的年龄和条件);
(6)设计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和梯度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建议。
4. 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定义
①终结性评价:指学习活动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一般是在学期结束或者模块学习结束时进行,因此也将终结性评价称为“事后评价”,即对学习活动最终效果的评价。
②形成性评价:是指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为了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轨道所进行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①重视评价过程。这种评价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 ②教师不仅是评价的客体,而且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是否参与评价活动是其重要特征; ③评价的结论服务于为教师未来专业发展提供诊断性意见,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评教师过去的工作实绩和实行奖惩;
④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更能体现出民主与人文精神。
5. 美术教科书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案】在美术教科书的编制过程中,具体涉及三个方面,即教科书的整体结构、教科书所选择的具体课题以及具体课题的要素和结构。而这三个方面又呈现出不断递进的结构关系。教科书的编写不能脱离对它们的具体思考、选择和加工,教科书的不同特色、质量是由这三个方面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
(1)教科书的整体结构
美术教科书的整体结构指教科书是如何将具体的课题按照一定的逻辑和分类关系组织成一个结构体系,以体现教学的程序性和知识、技能的相关性。美术教科书的整体结构方一式有单课式、主题单元式和单课与单元结合式几种。
(2)教科书所选择的具体课题
美术教科书中的具体课题内容是最显性的因素之一,往往更容易为教师和学生所注意,也是引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的诱因。课题内容如果过于专业,容易导致学生对美术教科书甚至美术学习产生排斥感,因此课题的选择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与感性因素相融会,才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本美术教科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题内容的新颖性和适应性,教科书的编写者在此方面应该下大工夫。
(3)具体课题内容的要素和结构
具体课题内容的要素和结构是构成美术教科书特色的重要方面,也是美术教科书编写者的教材观和教育观的具体体现。根据1992年的《美术教学大纲》编制的美术教科书,虽然有数十套之多,但课题内容的要素和结构方面却大同小异,基本上是南课题、关于知识或技能的说明文、范图、步骤图、学生作业(品)、作业要求等组成,各教科书之间很难拉开明显的“距离”,也反映出教科书的编写者在课程观念、教学方式上基本趋同。
6. 试分析美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1)评价目的、价值认识不明确。以往的评价无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及价值,暂且不说评价的依据正确与否,单以评价方式来看,仍以量化评价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既没有评价的依据,又无法说明存在的问题。而美术学科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就更无从显现。
(2)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主体缺失。以往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从没有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的习惯,往往教师要求干什么,学生就做干什么,学生对于教师教学内容的布置意图完全不知,也不作任何思考。学生丧失了自我思考和认识自我的机会。人格由此变得没有主见,变得习惯依赖,变得不善于思考,由于过分地关注那个抽象的分数值,无形中,人就变得更急攻近利。人格的培养由此丧失了一个绝好的契机。
(3)评价内容、形式过分单一。以往的评价跟其他学科一样,只看作业,而评价也往往就是书面上的一个成绩,对于学生学习过程及个性差异等主观因素没有任何记录和评价,这样的一个单一成绩没有任何信服力,其结果就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容易对学生的个性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产生误导。
(4)教师对评价观念的理解偏差导致教师自身也无法得到完善、提高。
7. 塞尚对现代艺术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他有哪些主要艺术观点?
【答案】(1)保罗·塞尚是后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之间的重要画家。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并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