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谈淡早期寺观园林的选址条件、基本类型及其对我国风景名胜开发的意义。

【答案】(1)选址条件早期寺观园林选址一般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①是靠近水源,以便获得生活用水;

②是靠近树林,以便采薪和采集食物;

③是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但凡具备这一个条件的地段也就是风景美好的地段。

(2)基本类型早期寺观园林的基本类型有,城市寺观园林和郊野寺观园林。

(3)意义魏晋早期寺观园林尤其是郊野寺观园林成为我国名胜风景开发的先河,成为宗教信徒向往的圣地,文人官僚游憩的乐园,来往商旅的宾馆。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再不是神秘莫测的地方,它们已逐渐向人们敞开其无限幽美的丰姿,形成早期旅游的风景名胜区。

2. 列举中国园林建筑中屋顶造型的主要种类。

【答案】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建筑的外观一般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个部分,历史上称为“三段式”,因此构成的建筑外型有独特风格。屋顶形式是富有艺术表现力的一个重要部件。园林建筑艺术贵在看顶,造型多变,翼角轻盈,形成我国园林建筑玲珑秀丽的外形,是构成我国园林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屋顶的造型有庞殿或四阿、硬山、悬山、歇山、卷棚顶、攒尖顶、弯隆式等。

(1)庆殿,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略有弧度,又称四阿式,多用于宫殿(寺观亦用)

(2)硬山,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3)悬山,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屋面双坡,两侧伸出于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

(4)歇山,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是硬山,房殿式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垂脊下端处折向的俄脊四条,故又称九脊式

(5)卷棚顶,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孤形砌面

(6)攒尖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之一,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见于亭阁,塔等

(7)弯窿式,屋顶形式之一,屋盖为球形或多边形,通称圆顶。此外,用砖砌的无梁殿,室内顶呈半圆形,亦称弯窿顶。

3. 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答案】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园林布局

①主题多样。全园分为大小不同的若干景区,每区各有主题,形成多样主题景观。

②隔而不塞。各景区之间虽隔而不闭塞,彼此空问流通形成丰富的层次和幽深的境界。 ③欲扬先抑。运用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的手法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④曲折萦回。观赏路线从曲折中求得意境深远的效果。各园都采用沿周边布置主游线的办法,以发挥小园空间的最大观赏效果。

⑤尺度得当。建筑体量化整为零,造型空透、轻盈,亭榭小巧,厅堂空灵,花木以单株欣赏为主,讲求杆、枝、叶、花、果都有可观。

⑥余意不尽。采用联想手法,拓宽景域的想象与感受。

⑦远借邻借。借园外景物补园中不足,扩大空间与景域。

(2)水面处理

①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池的平面以不规则状为佳,可与整体布局相协调。水面分隔多采用桥、廊、岛。这些都是小园设计中扩大空间感的巧妙手法。

②小池则宜用浅岸。池岸可曲可直,宜于曲直相济。桥宜架于池一侧或一隅,使水面划分有主有从。桥的高度更应与池面相称,曲桥低栏是最适合的办法。

(3)叠山置石

①可看、可游、可居。假山的高度和体量都和观赏距离有关。假山上须设山径供盘旋游览。其中山洞、石室可设石桌、石凳供休息、对弈,是为“可居”。

②塑造氏壑。要用有限的基地和石料,塑造出一个峰峦起伏、洞壑开合、虚实相抱、意境丰富的整体需要有山水空间的构想与组合能力,也需要对假山结构的成熟思考。

③体块、缝隙、纹理的处理。要参考真山的地质构造,用小料拼成较大的体块,形成石壁、峰峦、洞穴等景象。参考国画的毅法对叠石也是很有帮助的。

④用石得当。用石必先选石,好石料用于看面,丑石料用于背面或下面。总而言之,造假山必须像真山,否则就是失败。

(4)建筑营造在我国古代园林中,建筑物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山池是园景的骨干,而欣赏山池风景的位置通常是在建筑物内; 同时,建筑又与山、池、花木共同构成园景。所以,建筑物既可作为观察对象,又可作为风景观赏点。

(5)花木种植私家园林一般种植花木以单株为主。园林中以老树为难得,略有几株,能使园林显得苍古深郁。

4. 简述《园治》里“园说”在篇首提出的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及所包含的意思。

【答案】“园说”共四篇,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及其细节。在篇首,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

(1)“景到随机”,意思是园林造景要适应地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长处、避开其短处,

(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包含两层意思,

①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给人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

②建筑的配置必须服从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5. 何谓清代的“三山五园”?

【答案】“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始建于清朝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损毁。“三山五园”中“三山”指的是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这三座山上分别有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再加上东面的畅春园和圆明园,就是所谓的“五园”

(1)香山静宜园静宜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全园结构沿山坡而下,是一座完全的山地园,分为三部分,即内垣、外垣、别垣。内垣在东南部的半山坡的山麓地段,是主要景点和建筑荟萃之地,包括宫廷区和古刹香山寺、洪光寺两座大型寺庙,其间散布着缨洛岩等自然景观。外垣是香山的高山区,面积广阔,散布着十五处景点,大多为欣赏自然风光之最佳处和因景而构的小园林建筑。别垣是在静宜园北部的一区,包括有昭庙和正凝堂两组建筑。内垣的西北区黄护成片,每至深秋,层林尽染,观西山红叶成为静宜园的重要景观。

(2)玉泉山静明园静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小东门外颐和园昆明湖西。清康熙十九年(1680)建,初名澄心园,三十一年(1692)更名静明园。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形成“静明园十六景”,时为静明园鼎盛时期。

(3)万寿山清漪园清漪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一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4)畅春园

畅春园,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园内有前湖、后湖、艳海堂、清雅亭、听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筑。清代,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园林山水总体设计由宫廷画师叶挑负责,聘请江南园匠张然叠山理水,同时整修万泉河水系,将河水引入园中。为防止水患,还在园西面修建了西堤(今颐和园东堤)。

(5)圆明园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公元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为西洋兼中式皇家风格园林,是清朝三代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有“万园之园”之称,是中国古代修建时间最长,花费人力物力最多,景观最为宏伟壮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继承了中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式园林的精华,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被法国作家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6. 简述乾隆之所以继圆明园诸园建成后又在翁山西湖兴建清漪园的真正原因。

【答案】在清乾隆十四年(1749)以前,清廷己在香山、玉泉山及西苑先后修建了四座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