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辽宁大学中国政治思想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政治思想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说孟子对人性的认识从根本上说是片面的。

【答案】(1)孟子认为人性善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的总和,不忍人之心决定了人善的本性。

(2)关于人性善的根源,孟子认为不是来自人的后天习得,而是产生于先验的良知良能。孟子所说的良知良能,是指人与生倶来的本能,这种本能在根本上决定了人类善良的本性。孟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在良知良能上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因此,以良知良能为基础的人性也没有什么差别。对此,孟子从人的感官的共同特征推论人性善的普遍性。

(3)孟子对人性论的认识,从根本上说是片面的,即其具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①性善论完全忽视了社会实践对人性的决定作用;

②人性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自然属性,孟子却忽略了人的本质属性,即社会属性;

③用抽象的人性代替了具体的人性,抹杀了人在人性上的差别,实际上并没有准确地说明人性。

2. 简述洪秀全的社会变革思想。

【答案】洪秀全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的真正意图并不希冀用宗教观念重塑社会文明,而是试图将宗教作为统摄人心、推动社会变革的工具,以此响应社会平等的呼声。洪秀全宗教观念背后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社会变革思想,具体如下:

(1)倡导变革的思想主张

洪秀全认为清朝统治下的当时社会,人们相陵相夺,相斗相杀,暗无天日,因此,只有进行变革,才能见到光明,所以,洪秀全倡导建立天下一家、公平正直的社会。

(2)反对“六不正”的思想

洪秀全所说的“六不正”,即不正淫为首、不正忤父母、不正行杀害、不正为盗贼、不正为巫觋、不正为赌博。后来太平天国制定《十款天条》,被奉为拜上帝会教徒生活的准则和道德规范,在军队中又成了军纪和处理军民关系的条规。

(3)奉天诛妖的反清思想

太平军自金田起义后,便提出“奉天诛妖救世安民”的口号,从此“诛妖”、“灭妖”便成为太平军最高的战斗任务,而“奉天诛妖”理论也就成为洪秀全反清思想的重要内容。

3. 简述韩愈的道统学说内容意义。

【答案】(1)韩愈提出道统学说的原因

①为了排佛倡儒,同佛教和佛教思想对抗;

②与佛教的宗教法统一样,儒家也有传授谱系,韩愈以“道统”继承人自居;

③恢复“道统”,阐扬儒家纲常名教来代替佛道教义。

(2)道统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儒家倡导的仁义道德;佛道讲道德,但是没有仁义;

②不仅止于道德自觉和内心境界,而且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到达心和行的统一。而佛道只是欲治其心;

③儒家实现政治与道德一体化。佛道无济与治国。

(3)道统学说的意义

①学术角度。儒家开始自觉以“道”来概括自己学说体系,是学家学说面向现实的新发展。 ②现实意义。加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维护了封建统治。

4. 简述韩愈的政治思想。

【答案】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始终排斥佛老的思想,对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的巩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其道统学说对于宋代政治思想影响颇深,被宋人奉为入学正统。

(1)排佛倡儒的道统学说

前朝的“排佛”主张裁抑佛教以维护正统的儒学礼教,毁寺院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韩愈的“排佛”认为基于传统的华夷之别,佛教不合于中国习俗和先王传统,佛教有祖统,儒家也有一个一脉相承的道统。儒家的道的基本内容是仁义。道生于仁义,在于人的道德自觉,是道德与政治一体化的最高原则。

(2)尊君抑民的专制主义理论

韩愈从道的原则出发,系统滴论证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合理性。他认为君主是为了满足教化民众,拯救民生的需要而产生的。君主的职分是治人,臣下是用于治人的工具,在专制制度下,最高统治者的政治事物往往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灾难,对社会的治乱君主应有更大的责任。韩愈认为统治民众最好的办法是实行愚民政策。

二、论述题

5. 论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历史悠久。早在秦朝时期就设有专门的机构或官职主管监察事物,如御史大夫。

(2)组织独立,自成系统。自两汉后,监察机构基本上从行政系统中独立出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机构和职官,自成体系。地方监察官直接由中央监察机构统领,由中央任免;作为“天子耳目”的监官有相对的独立性,从而为监察制度的逐渐完善和监察效能的发挥提供了组织保证。

(3)历代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奖惩制度之中,并实行重奖重罚。

(4)以轻制重,对监官采用秩卑、权重、厚赏、重罚的政策,给级别低的监官以监察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如专司监察职责的监察御史们,大多是品极低而权力大,能弹劾位高权重的大臣。

(5)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皇权的膨胀,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提高。在家天下的封建专制王朝,监察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皇帝的支持,否则举步维艰。

(6)监察机构有地方化的趋势。如东汉的刺史,本来是中央派驻巡查地方的监察官,日益地方化,成为州一级行政主官。

(7)制度外监察活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对大臣的不信任,皇帝们大多培养自己的亲信刺探朝野内外,秘密监控百官和百姓。明代除了公开的监察机构六科和都察院外,厂卫等秘密的特务机构也成为监察网的组成部分。

6. 试论述李斯的政治思想。

【答案】李斯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废分封、置郡县的政治主张

秦统一中国后,当时社会存在两种政治体制:分封制与郡县制。

①以博士淳于越为代表主张分封制,理由如下:

a. 分封制度有利于中央政府对边远地区的统治;

b. 事不师古不能长久;

c. 分封子弟以为枝辅。

②李斯进行尖锐反驳:

a. 理论上,李斯认为每个时代的政治制度都是每个时代社会政治条件决定的,必须符合时代要求,分封制是三代旧法,认为“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事实上,分封同姓子弟不足以恃为屏藩。

b. 制度上,李斯认为对于维护中央集权来说郡县制远较分封制优越。

(2)“别黑白而定一尊”的文化专制主张

李斯是个专制主义者,主张以法治国,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制度,一切于君主专制不利的思想、言论都该取缔。其文化专制思想的理由:

①文人所学内容是陈旧的虚假的道理,不利于统治,容易惑乱百姓;

②禁绝私学是为了强化君主的文化专制和文化绝对性统治;

③李斯认为私学的存在有碍于法令的贯彻执行。除此之外李斯还提出禁绝私学的具体措施(焚书坑儒),主张用严峻的刑罚去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3)尊君抑臣的督责之术

督责之术主张君主用权术统治臣民。督责就是先秦法家之“术”的实际运用。能否督责是贤主与昏君的差别所在。其要点如下:

①君主要放纵,为所欲为;

②严刑苛法,牢牢掌控民众,使君主绝对安全和安逸;

③独断,督责之术的前提是善用权势,善用权势的关键就在于独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