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政治哲学及政治思想史之《中国政治思想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介绍唐太宗的依法治国思想。

【答案】唐太宗依法治国包括多个方面,重点有两点:

(1)建立完善的法制体系。在唐太宗主持制定的《贞观律》中,明确了赏罚制度,法制建设得以加强。接下的《唐律疏议》的法制体系相对完善。

(2)严格以法治吏。这是唐太宗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择人任官,以及对于官员是否依法行政的处罚与奖励等。且对司法官吏的考核尤为严格。这些体现了唐初贞观统治集团法制思想内涵的高度的政治理性。

2. 简述柳宗元的社会批判与郡县制与分封制区别。

【答案】(1)柳宗元的社会批判思想

①坚持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天人感应论和天命观。

②柳宗元批判封建等级结构,伦理说教的批判. 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封建的纲常伦理。柳宗元从否定封建等级制度为目的,同时批判了传统的纲常理论。

③对唐王朝的腐朽统治的批判

a. 贿赂公行和征赋乱,赋税不均是唐王朝面临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办法法律严格约束官吏,调整赋税制度;

b. 贪官污吏扰民生,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缺陷;

c. 宦官专权,朝纲败坏。

(2)郡县制与分封制区别

①从历史进化论的角度来说,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分封制只是部落组织向统一国家进化的过渡性政体形式。

②分封制是导致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的因素,周朝灭亡之根本原因是分封制度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郡县制较分封制更利于国家的统一,并对秦灭亡是由郡县制进行驳斥。

③现实唐朝藩镇割据势力的现实威胁论证郡县制的优越性。

3. 什么是“王道”?孟子的“仁政”和“王道”有什么联系?

【答案】(1)王道

王道就是历史上存在过尧舜等圣人治国的一些制度和方法,即王走的道路、正确的道路、正确的方法。具体来说,王道实际上就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处理一切问题的时候,按照当时通行的人情和社会道德标准,在不违背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前提下,所采取的某种态度和行

动。它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大体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最清明的社会政治;二是比较完善的伦理道德。王道世界最终是一种人人均自觉遵守礼仪规范,努力奉行仁义的社会。

(2)孟子的“仁政”和“王道”的联系

孟子认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是君主实施仁政的内在动力,为王道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仁政的理想最终指向了“王道”,这是孟子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仁政是王道学说的中心思想与先决条件。今天仍然强调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新时代的仁政与王道思想。

4. 简述孔子的德治主张。

【答案】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德治,把道德的良善作为政治的目的,而道德的良善主要是社会大众道德的善化。所以,统治者以德治国也是引导民众趋于良善的最有效的途径。孔子的德治主张包含下列内容:

(1)礼治与正名

孔子认为礼是国家的大节,为了求得国家的安定,应该全面恢复礼制,以此实现稳定的政治秩序。礼治主要是统治者的责任,统治者应遵循礼的基本精神来治理国家。礼治的关键在于统治者的道德品质。正名也就是要使每一个等级的行为与其在专制国家的等级结构中的位置相符,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举贤才

孔子认为,统治者能否有效地治理国家,关键是能否选拔、任用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才。孔子还主张从文化素养较高的人中间选拔国家官吏。

(3)实行平均主义政策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以平均主义的经济政策治理国家的人。他认为财富不均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孔子主张实行平均主义的政策的目的是让民众能够共同富裕。孔子的平均主义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4)愚民政策

孔子认为对于专制国家来说,愚民政策是最好的政策。其前提是人与人之间存在智力上的差别,显然,这种思想实质就是由贤明君主对于愚昧的民众的政治统治。

二、论述题

5. 论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历史悠久。早在秦朝时期就设有专门的机构或官职主管监察事物,如御史大夫。

(2)组织独立,自成系统。自两汉后,监察机构基本上从行政系统中独立出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机构和职官,自成体系。地方监察官直接由中央监察机构统领,由中央任免;作为“天子耳目”的监官有相对的独立性,从而为监察制度的逐渐完善和监察效能的发挥提供了组织保证。

(3)历代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奖惩制度之中,并实行重奖重罚。

(4)以轻制重,对监官采用秩卑、权重、厚赏、重罚的政策,给级别低的监官以监察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如专司监察职责的监察御史们,大多是品极低而权力大,能弹劾位高权重的大臣。

(5)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皇权的膨胀,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提高。在家天下的封建专制王朝,监察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皇帝的支持,否则举步维艰。

(6)监察机构有地方化的趋势。如东汉的刺史,本来是中央派驻巡查地方的监察官,日益地方化,成为州一级行政主官。

(7)制度外监察活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对大臣的不信任,皇帝们大多培养自己的亲信刺探朝野内外,秘密监控百官和百姓。明代除了公开的监察机构六科和都察院外,厂卫等秘密的特务机构也成为监察网的组成部分。

6. 试论述庄子的政治思想。

【答案】庄子的政治理想

(1)庄子理想中的社会是“致德之世”,致德的根本特征是自然。他认为在理想社会中人与自然是一体的,否定人类社会生活的群体特征,伦理原则和价值准则也不重要,人无知无欲,总的来说把原始、蒙昧、与自然为以的状态作为社会理想。

(2)相对主义的思想方式

相对主义是庄子哲学的突出特点。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物无贵贱。庄子认为事物的大小、贵贱都是相对的,并不存在判断事物贵贱的绝对标准。在庄子看来,之所以物无贵贱,在于每一种事物都各具不同的用途。

②无是无非。在社会生活中所谓的是非也是相对的,根本不存在判断是非的绝对标准。庄子认为人类社会的治与乱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庄子无是无非的相对主义哲学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一味地用相对的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则难免流于荒谬。

(3)人生观

①关于人与自然的认识

庄子把原始的自然状态当作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自然是其认识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庄子认为人应该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②关于人与社会的认识

从混同于自然的认识出发,庄子也否认人类群体生活的价值。庄子认为,由人组成社会群体,实际是道的衰败的表现,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人的桎梏。

③关于生与死的认识

庄子认为人的生与死是一个自然过程,反对商周以来的厚葬习俗。

④消极遁世的人生哲学

庄子把自然作为人的尺度,对于社会生活的态度十分消极。庄子认为,人处于纷乱的世道,最重要的是保全自己的真性,人的天性和物欲尽可能保持和谐的状态。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超脱于世俗的生活之外,人应该明哲保生,消极遁世。

(4)社会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