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世界制造业生产与贸易的地埋特征。

【答案】(1)世界制造业生产的地理特征

①全球制造业生产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趋势明显

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比例逐渐增大,而发达国家所占比例逐渐缩小。 ②在发达国家内部,制造业相对地位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③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内部,东亚制造业生产和出口占据重要位置。

(2)制造业贸易的地理特征

和制造业生产相似,制造业贸易也出现了自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尽管亚洲除了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外,其余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但己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区域。

2. 试述经济全球化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答案】经济全球化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1)随着科技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合作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利于全球化发展

①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愈来愈高。

②科学技术具有很大的空间可传播性、流动性,科学技术所创造的财富具有全人类共享的特点。

③科技发展还将不断改进货物运输工具和信息传输交流工具,为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信息交流和经济合作创造了更为优越的条件。

(2)国际间人员、文化的交流将为经济全球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①人员的交流和个人外语能力的提高必然会带动世界范围内文化的沟通。

②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不断发展,相互理解程度加深,对外来技术、外来商品的接纳程度不断提高,这些都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3)国际资源交流参与各方可获利性将克服国家间利益分配上的争执,使经济全球化具有波状推进的特点

①发达国家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投入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迫切。

②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希望与其他国家进行技术、资金、商品交流的愿望越来越强。

③通过技术的联合开发、商品的交流,各国比较优势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促使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4)国家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

世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未来趋势将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①世界经济总体态势仍是平稳增长,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都将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不平衡增长仍然是必然趋势,地区一体化和全球一体化将在既趋同又并存的关系中演进。

②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经济全球化必将向前推进。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将长期存在,局部范围一体化的动力仍将存在。

③全球化在地区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导致经济地区化进一步发展。

④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3. 试述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原材料对于经济活动来说极其重要,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1)现代大规模工业生产,往往是利用多种原料。原料配合比例及其自身价格的差异,使得不同区位获取它的成本不同。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如港口等),对原材料型工业企业而言,显示出一定优越性。而对于机械加工、组装等以材料型工业企业的产品作为投入品的工业,除了受到提供加工原料的原材料工业企业区位的影响外,则更多地受到产品市场及劳动力成本、技术条件等的影响。

(2)随着交通便捷性的提高和运输成本的降低,远距离获取原料的可能性得以提高。现代经济活动中,原材料组织的空间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视野。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接近原材料地的区位来被动布局经济活动,而且开始出现以重新组织原材料地的方式来实现现代生产的即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

4. 结合实际调研,举例分析某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

【答案】产品部结构:以阿特拉斯·考普科公司为例

阿特拉斯·考普科公司是一家工程施工机械公司,总部位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早期曾生产火车车厢,火车车孔气动力部、工具部)和2个子公司(蒙森—蒂森、贝利马)。三大部中,采矿和建筑技术部具有8家生产工厂,位于4个国家的6个区位。其他部和子公司的工厂区位情况不等。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即每一个部均有一个国家起控制作用(或者工厂规模较大,或者具有多个工厂)。如采矿和建筑技术部,瑞典的生产起控制作用。该国的3个工厂的生产能力在该部中具绝对压倒地位。空气动力部,以比利时的生产为主。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工厂是1956年收购的。为了减轻斯德哥尔摩的拥挤困境,安特卫普的工厂不断扩张。到1979年安特卫普厂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空压机厂。另外3家工厂仅生产小型压缩机。工具部的6家工厂,有4家位于瑞典。而两家占份额很小的子公司,也主要在瑞典进行生产。阿特拉斯·考普科公司产品部结构的空间格局,要比功能部结构明显分散。其经营活动不仅涉及多个国家,而且跨越大西洋两岸。

二、论述题

5. 请从4种理论视角解释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的机制。

【答案】关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有多种解释的理论视角,主要的有集聚经济原理、交易费用理论、创新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

(1)集聚经济原理的解释

根据集聚经济原理,产业集聚能够产生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能够有利于相互之间开展分工与合作,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学习,从而使众多的中小企业通过外部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由于集聚而增加了企业的数量,相互之间建立垂直或者水平联系,扩大了产业集群内部的生产范围,使中小企业通过就地拓展业务联系,增加发展机会,从而获得外部范围经济。具体来说,产业集聚可以使企业通过互为客户,增加了本地市场需求,节约运输费用和降低原材料价格,以及开展集体性的营销活动,使生产成本降低,边际收益递增。特别是,集聚地往往成为产品的市场中心和信息中心,不仅有利于降低营销成本,还可以产生“区域品牌效应”,获得营销优势。正是这些方面的有利因素,促成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持续发展。

(2)交易费用理论的解释

根据交易费用理论,企业在空间上集聚使得交易的对象和空间范围相对稳定,有利于减少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同时,众多中小企业的集聚增加了本地市场的参与者数量,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在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联系根植于地方社会网络,更容易建立互信,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克服机会主义,降低交易的成本,进而促进产业集群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本地市场成长,潜在需求的增加,也会促使分工深化,并使企业集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个过程具有循环累积的效应,导致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不断持续。交易费用的降低,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可以在分工的基础上建立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发展的竞争力。

(3)创新理论的解释

创新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创新理论,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创新。

①众多的中小企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中介机构、研发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有经验的消费者等集聚在一起,为企业创新提供所需要的良好环境条件,有利于专门化知识的积累和传播,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创新。

②在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也为开展创新提供了外在的动力。创新所产生的财富示范效应,也会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创新的行列。

(4)产业组织理论的解释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在产业集群内,由于有本地的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基础设施、市场需求等构成的较好的发展环境,企业的创建和衍生相对比较容易。同时,金融、管理、产权交易等方面的条件较好,企业的退出也比较方便。所以,产业集群内的企业进入和退出壁垒都较低,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发育和成长。在同一产业中,由于产业集群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对于产业集群外部的企业进入到该产业内部就构成了较高的壁垒,从而为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