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答案】(1)区域之间的互补性即相关区域之间必须存在对某种商品、技术、资金、信息或劳动力等方面的供求关系。

(2)区域之间的可达性即区域之间进行商品、资金、人口、技术、信息等传输的可能性。可达性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①空间距离和传输时间;

②被传输客体的可传输性;

③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政治、行政、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障碍;

④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

⑤干扰机会干扰机会是指两个区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受到了来自其他区域的干扰。

2. 综合分析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在经济地理学上,在某特定区域内,对发生在其中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所有外部因素都可以称为区域环境因子,例如自然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等等。以下分别阐述一些区域环境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产生的影响及其影响方式。

(1)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活动具有制约作用;

②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特性差异,也导致其具不同的区位选择。

(2)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是经济活动生存的空间,是经济活动价值实现的场所。满足市场中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一切经济活动区位的选择都必须考察市场环境因子。市场发育完善的地区能够提供平等竞争、公正开放的市场环境,利于有效规范和引导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反之,则不利于经济发展。对于经济活动区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市场环境因素主要有市场规模、市场特性等。

①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存续。任何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够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

②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特性一般包括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管理秩序等等。市场意识的差异,往往来源于不同地区人们的传统意识的差异。

(3)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随着社会化分工的发展,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脱离不开其他相关产业或部门的支持,也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支持,即经济活动区位选择中产业环境至关重要。构成产业环境的要素很多,如产业集聚、基础设施、生产服务以及其他自然与人文环境等。

(4)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政策环境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发展某种行业的条件和约束,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从而成为吸引经济活动集聚的因素之一。

3. 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思想。

【答案】(1)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建立在以下三个基本的假定条件基础上:

①己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②己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③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己知地点,不能移动; 各地的劳动力成本是固定的,并且,在这种劳动力成本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2)在上述三种假定条件下,韦伯分成三个阶段逐步构筑其工业区位理论

①第一阶段:运费指向论

不考虑运费以外的一般区位因子,即假定不存在运费以外的成本区域差异,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

②第二阶段:运费指向基础上的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将劳动力成本作为考察对象,考察其对由运费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即考察运费与劳动力成本和为最小时的区位。它使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③第三阶段:运费指向和劳动力指向基础上的集聚指向论

将集聚与分散因子作为考察对象,考察集聚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力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使得运费指向与劳动力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3)理论重点

①运费指向论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的基础上,怎样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区位,是运费指向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简化要素便于理论研究,其他因素如运输方式、货物的性质等都可以换算为重量和距离。工业生产与分发中的运输重量主要来源于原料(包括燃料)以及最终产品的重量。

②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运费随着空间即离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规律性; 而劳动力成本则不具有这种特性,它属于地区差异性因子,是导致运费形成的区位格局发生变形的因子。

③集聚指向论

集聚因子的作用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由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这种集聚一般是由“大规模经营的利益”或“大规模生产的利益”所引发; 二是由多种企业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集聚,这种集聚利益主要来自企业间的协作、分工和基础设施的共同利用等。

4. 试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及作用机理。

【答案】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把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

(l )资源禀赋

区域经济增长所需的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资源两大类。

①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区域内自然资源的禀赋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活动的类别、规模与效益。

②经济社会资源

a. 劳动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b. 资金是区域经济增长中完成各种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c. 技术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保持着上升趋势。

d.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了社会传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文明程度等等。它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2)资源配置能力

资源配置能力主要由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水平和经济结构等构成。 ①经济体制决定了制约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进而影响到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和效率。 ②政府能够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经济政策来引导、规范企业和个体的经济行为,调节资源的部门和空间配置状况,从而调控区域经济增长。

③企业是区域经济的基本活动单位。企业的组织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④区域经济结构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3)区位条件

①区位条件决定了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通过它们间(由交通联系所决定)的距离成本而对其经济增长产生作用,人体上决定了一个区域所处的人的自然环境,也左右着一个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所处的位置。

(4)外部环境

区域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包括了全国的经济发展格局、区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背景了个方面。

①全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从宏观的角度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走势。

②区际经济关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集中在两个方面:

a. 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区域在与其他区域的经济交往中能否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b. 影响一个区域能否通过与其他区域的分工与合作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

③国际经济背景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