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843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之社会保障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判断说明题

1. 国际上人口老龄化的划分是以65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以上为标准的。

【答案】×

【解析】国际上通常会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2. 最新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所受的一切伤害均可申报工伤待遇。

【答案】×

【解析】最新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所受伤害属于工伤待遇的主要包括下面几项:(1)在作业时间内,在作业地点或附近,或在作业场所外的任何地点因工作而发生的事故; (2)在工作前后一段合理的时间内,从事与工作有关预备和收尾性工作时发生的事故; (3)在直通作业地点的路上发生事故; (4)职业病。

3. 职业病是劳动者在职期间所患的疾病。

【答案】×

【解析】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导致的疾病。它同劳动者所从事的特定职业密切联系,与劳动卫生相对应,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J 馒性伤害。

4.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制度改革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

【答案】√

【解析】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制度改革原则是坚持“低水平、广覆盖”,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低水平”是指从我国国情和国家财政、企业的承受能力出发,确定合理的、基本的医疗保障水平; “广覆盖”是指所有城镇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5. 低收入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底线公平”目标。

【答案】√

【解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制度被实践证明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最明显地起到减少社会不公平程度的效果。

6. 分享原则是指退休金应与物价同步增长。

【答案】×

【解析】分享原则是指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必须随其他社会成员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

提高,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随着在业者工资水平的提高而相应地提高。而不是只指退休金应与物价同步增长。

二、简答题

7. 为什么说社会保险制度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

【答案】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具体表现为:

(1)工业化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同时也为劳动者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劳动的过程是四肢与机器的斗争,健康与各种职业风险的斗争。在这种工业化面前,劳动者为社会的发展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工伤事故不断增加,己难以分清是工业化的“成就”还是劳动者的过失。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了企业可轻装前进,更为了对人的生命与健康的尊重,法律赋予劳动者一项权利一一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应当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工业化对人的伤害是巨大的:工业生产使人体器官功能产生损耗,工业废气掠夺人体健康,工业产品抹杀了人生个性化等。事实又并非如此,现代社会的人是这种工业化的受害者,同时也是这种工业化的最大受益者,于是,法律规定补偿仅限于工作中突发的事故伤害。如果作一个简单分解,“工伤”并非指工业化伤害,而是工作中事故造成的伤害。

(2)社会保险一般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是国家强制实行的以保证社会安全为目的保险制度,其对象主要是劳动者,其目的是帮助劳动者在失去生活来源时,仍能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社会保险是运用社会性保险的方式,根据大数法则的原理来分担风险,所以社会保险是工业化的产物。

(3)社会保险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它取代了原来的家庭保障形式,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者不能再自给自足,在激烈的竟争中他们需要得到社会给予的保障,因而产生了社会保险。

保险一词英文为Insurance ,有保障担保之意,社会保险英文为Social Insurance,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其目的在由于生、老、病、死、伤、残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和失业中断劳动,本人和家庭失去生活收入时,从社会获得必要的帮助,是一种政策性保险。

(4)社会保险是随着工业化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因为工业化带来的多种社会问题使社会冲突尖锐化。工业化被认为是导致社会工作出现的首要原因。从伊莉莎白的济贫法到稗斯麦的社会保险制度都是英德工业化的直接产物。

8. 世界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动因有哪些,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答案】(1)世界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动因①改革的政治动因_战后,美苏冷战,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计划经济和其公民所享有的权利为西方国家的民众提供了一种参照,为获取本国民众的广泛支持,西欧各国创设了多种福利项目,形成了“从摇帐到坟墓”几乎无所不包的福利模式。同任何事物一样,“福利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累积并暴露其负面作用。其中,养老金制度导致的最为直接的消极后果有三个:一是公共养老金开支增大、财政不堪重负; 二

是企业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降低; 三是增加了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依赖,整个社会缺乏活力,扭曲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行为,严重损害了经济效率,阻碍了经济发展。总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制造出来的问题比它解决的问题还要多,对“福利国家”模式进行重新改造在所难免。

②改革的经济动因

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是现代养老金制度运行的必要前提。养老金制度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没有养老金制度的充分保证,社会经济不可能持续、稳定地发展; 反之,没有经济的持续发展,养老金制度也不可能顺利地运行和发展。

随着“福利国家”的发展,国民福利预期和普遍生活水准的提高,养老金制度已具备了一种刚性向上的自我发展机制。但是,现实中却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矛盾:要求提高保障度的愿望是无限的,而经济能够追加投入的资源却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养老金费用的持续攀升无疑加重了经济的负担,使日趋衰落的经济状况更加恶化。

在美国和大多数西方国家,削减必要程度的受益以增加养老金储蓄的建议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从经济体系的角度来看,提高缴费率也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工薪税对于劳动力供给和储蓄决定有扭曲效应。考虑到这些阻碍性问题,政治家和学者们广泛呼吁进行养老金制度改革。

③改革的人口动因

职工人数的实际减少或预期减少和退休人口的增加是决定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存在各种问题的重要因素,前者将减少养老金制度的供款收入,后者将增加养老金受益支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人均寿命不断上升,这种双向发展趋势几乎使所有国家的人口结构都趋于老化。

退休人口数量增加、人类寿命延长以及“少子化”的趋势使得劳动力日益短缺,加重了劳动人口与整个社会的负担。由人口老龄化而引出的养老金危机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突出困难,改革迫在眉睫。

(2)世界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

正是在这种社会、经济、政治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掀起了一轮从西欧到拉美,再到东欧和东亚国家,席卷全球的世界性养老金制度改革浪潮。这轮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寻求养老金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平衡; 建立包括公共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在内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在公共品混合提供中的效率与作用,实行养老基金运营市场化。

①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任何一方的增加都要以对方的损失为代价,即促进公平,就要损失一定的效率,而增加效率就要牺牲一定的公平。19世纪末产生于德国的现代养老金制度,其制度安排是以维护社会公平为目标的,并没有太多的考虑效率因素,以致养老金支出迅猛增长,“福利国家”不断出现危机。

基金制养老金制度改革之所以成为世界性改革趋势在于它提高了效率又不排斥公平。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优点:一是基金制在阻挡人口老龄化冲击的同时增强制度的激励性。现收现付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