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658公共管理学之社会保障理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目录

2017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658公共管理学之社会保障理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 2 2017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658公共管理学之社会保障理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 16 2017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658公共管理学之社会保障理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 28 2017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658公共管理学之社会保障理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 41 2017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658公共管理学之社会保障理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 56

一、简答题

1. 养老保险基金具有哪些重要特征?

【答案】养老保险基金指的是为兴办、维护和发展养老保险事业而储备的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退出社会劳动后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养老保险基金有用人单位和职工、城镇个体劳动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利息等增值收益、基本养老保险费滞纳金、社会捐赠、财政补贴和依法应当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六个组成部分。

养老保险基金有如下重要特征:

(1)强制性

由于基本养老保险项目由国家通过立法在全社会强制推行,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都具有法律强制的特征,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过程必须做到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养老保险的缴税(费)标准与缴税(费)项目、保障待遇的给付标准与给付条件等均由国家的法律法规或地方政府的条例统一规定,任何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均无自由选择与更改的权利。凡属于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成员都必须无条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规定履行缴纳养老保险税或费的义务。

(2)适度性

养老金待遇水平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相对性、且质与量相统一的范畴,对养老金待遇水平适度性的内在要求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分配要与国民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尽可能避免养老保险基金的征集和使用对国民经济的消极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所提供的经济补偿水平只能以满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为基准。

(3)公平性

养老保险基金的公平性原则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要求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和分配使用过程中构建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平等环境。养老保险基金的形成需要高收入劳动者比低收入劳动者缴纳较多的养老保险费或税,而在养老金待遇给付的过程中一般都是根据实际需要统筹互济,不是完全按照缴纳养老保险税或费的多少给付养老金待遇,从而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使全体社会劳动者共同承担社会风险。

(4)积累性

在完全基金积累制或部分积累制制度条件下,由于从养老保险缴税(费)到养老金支出有一个长期的时间差,从根本上要求养老金保险基金管理服务机构能够利用积累形成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投资组合管理,在动态经济条件下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营运、有效投资和保值增值,从而在提高资本形成效率、实现养老保险制度、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互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劳动者因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而变益,充分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5)互济性

养老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和劳动者共同负担,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中,基金来源于社会统筹,用于社会成员,体现了“一人为众,众人为一”的互助互济性。

2. 比较养老保险的财务模式。

【答案】概括起来,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等三种。

(1)现收现付式

亦称为非基金式或纳税式或统筹分摊方式。该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二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其特点是以支定收,实行初期因支出规模小而费(税)率较低,以后则会随着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提高,实质上体现着养老保险负担的代际转移。

优点:收支关系简单清楚,管理方便,无资金贬值的风险与保值增值的压力。

缺点:因各期支付额不同而造成费(税)率波动大,易给企业的成本核算带来负面影响; 养老金的完全代际转移小仅使劳动者社会保险的权利义务关系难以得到准确体现,而且容易造成劳动者代际之间的矛盾激化。

(2)完全积累式

也可称为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力一式。该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退休率、伤残率、通货膨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适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己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其特点是强调长期平衡,费率较为稳定,能够积累起养老保险基金。

优点:能够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使资金的收取能与企业的经济条件相联系,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较紧密。

缺点:固定的费率标准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 通货膨胀导致基金贬值风险的客观存在又使资金的保值增值压力倍增; 对每个企业与每个劳动者分别立账且需历经多年而使管理工作难度倍增; 对无积累的国家而言,采用这种模式时,偿还旧债与预筹新款的双重压力,将使国家与企业均难以承受。

(3)部分积累式

亦称为部分基金式或混合式、阶梯式。尽管现收现付式与完全积累式均有着自己的特点与长处,但单独采用又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困难。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兼具上述两种筹资模式特点的混合筹资模式。该模式根据分阶段以收定支、略有节余的原则确定征收费率,目标是保持养老保险基金在一定时期内的收支平衡,其特点是费率具有弹性,可以根据养老金支出的需求分阶段地调整费率。

部分积累式的特点在于:既能满足一定时期内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又能有一定的资金积累; 既不会超过企业与劳动者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又因阶梯时间不太长而易预测,面临的保值增值压力亦不会太大。

3. 为什么工伤保险应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

【答案】工伤保险应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的原因在于:

(1)工伤保险应实行差别费率的原因

实行差别费率的依据在于:各个企业、行业,生产操作要求不同,环境不同,地理布局不同,机器设备新旧不等,工人熟练程度和经验不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频率各不相同,如矿山采掘、建筑业、冶炼等行业,工伤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属于高风险的行业,其缴纳保险费率的档次就相对较高,反之则低。

(2)工伤保险应实行浮动费率的原因

实行浮动费率制度的依据在于:

①要使得工伤保险费率经常处于动态调整过程之中,调整工伤保险浮动费率的指标通常有工伤事故发生频率、职业病发生频率、负伤严重率、千人死亡率及工伤保险费用支付率等的增减变化;

②浮动费率机制贯彻“奖罚”分明的原则,把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结合起来,使之良性互动。

4. 比较基本社会保障与补充社会保障的差异。

【答案】社会保障体系通常包括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与补充社会保障措施两大类。前者由国家立法统一规范并由政府主导,一般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三个部分; 后者则通常是在政府的支持下由民间及市场来解决,一般包括企业年金、慈善事业、互助保障等。基本社会保障与补充社会保障的差异表现在:

(1)性质不同

①基本社会保障是属于社会政策范畴,是政府主导并由公共机构或社会团体举办的公共事物; ②补充保障则是由企业或社会团体举办的属于企业的人力资源范畴或者道德范畴。

(2)目的不同

①基本社会保障往往以稳定社会为政治动机; ②补充社会保障如企业年金最终目标是确保举办者利润的最大化,如慈善事业则是出于“博爱”和“仁爱”之心,目的是社会和谐。

(3)组织基础不同

①基本社会保障是以官营或公营机构为组织基础; ②补充社会保障则是以民办或私营机构为组织基础。

(4)资金的筹集渠道不同

①基本社会保障以财政拨款或强制性筹款为经济基础; ②补充社会保障则来自于企业和员工个人资源缴费或者社会捐献。

(5)调节机制不同

①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是以法律制度为实施基础,它与道德并无直接关系,只是法制规范的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一种强制性利益调节机制,主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由法律明确规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