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之公共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准公共物品

【答案】准公共品是指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险的产品。准公共品是在消费方面具有较大程度外部性的一类公共物品。它具有两个特性:①消费中的争夺性,即一个人对某物品的消费可能会减少其它人对该物品的消费(质量和数量); ②消费中具有排斥性,即只有那些按价付款的人才能享受该物品。准公共物品在现实中大量存在的,如大多数城市公用设施、公共教育和医疗保健服务等等。

二、简答题

2. 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税制改革?

【答案】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现在的趋势是流转税比重仍然会继续下降。但是,若要人为做一个大的调整,立即把直接税比重大幅提高,流转税比重大幅降低,则是很不现实的。中国下一步税制改革需要注意四点:

(1)营业税改增值税。

①受种种因素干扰,增值税在实行过程中不得不允许多种减免与扣除,增值税税率难以实行单一税率,这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增值税经济作用的发挥。

②增值税也无法解决间接税的累退性问题,其税赋也将通过转嫁而最终由消费者所承担,广税基的增值税又导致了税负较多的由穷人承担,加剧了增值税的不符合公平的程度。

③增值税在征管上,既有其优点,又有缺点。增值税在所有商品税类中征收管理的难度最大,要求具有较高的征收管理水平,否则税收收入就容易流失。

(2)对“小微企业”给予减税支持

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在解决就业问题、扩大出口甚至自主创新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它们又是弱势群体,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在这方面,金融和税收政策应该加以配合。

(3)解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重复征税问题

(4)费税改革问题

我国税负现在是比较适合的,如果把政府征收的税、费和基金都算在一起,政府收入的确偏多。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应该下决心进行费税改革。

3. 改革开放前十余年,中国一方面几乎每年安排了预算赤字,一方面又大力主张奉行财政平衡的原则,这是否自相矛盾?

【答案】不矛盾。具体分析如下:

(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基本持平状态。财政收入大于支出,

形成财政结余; 财政收不抵支,出现财政赤字。现实中,政府收入与政府支出是很难正好相等的。因此,政府收支差额不大,可以大致视为实现财政平衡。

(2)理论上,财政收支平衡是最为理想的状态,因为出现财政结余时,意味着政府收入大于支出,财政资金未能做到有效的利用,经济中可能还存在闲置资源,生产还有扩大的可能,没有达到最优状态; 反之,出现财政赤字时,则意味着资源被过度使用,生产超负荷进行,也是一种次优状态。我国奉行财政平衡的原则,从追求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来说是合理的,是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参照系。

(3)现实中,财政收支正好相等几乎是不存在的,就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而言,财政赤字己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改革开放前十余年,我国经济增长缓慢、市场萎靡,利用财政赤字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安排赤字,要看宏观经济实际运行的情况,满足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综合调控的需要,并不能一味地要求财政收支平衡

4. 为什么说亚当·斯密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分别反映了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和垄断阶段的根本要求?

【答案】(1)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①平等原则

是指一国国民都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获得的收入的比例,向国家缴纳税收,以供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之需。

②确实原则

是指各个国民应当完纳的税收必须是确定的,不得随意变更。确实原则要求实现课税的确定性,以便纳税人在事前作出决策。

③便利原则

是指各种税收完纳的日期及完纳的方法须给纳税者以最大的便利。

④节俭原则

是指税收的课征费用应当最少的原则,它要求一切税收的征收,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的尽可能等于国家所得的收入。

斯密的税收四原则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市场和资本的基本要求,即尽量限制政府干预的“守夜人”国家理念是一致的,所以说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反映了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根本要求。

(2)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德国财政学家瓦格纳提出了四项九日的税收原则:

①财政收入原则,包括充足原则和弹性原则两方面

税收收入应能充分满足国家财政的需要,而且要有弹性,随着财政支出需要的变动而相应地增减。

②国民经济原则,包括税源的选择和税种的选择两方面

a. 税源的选择要有利于保护资本即税本,税源应该主要是所得,而尽量避免对财产和资本的课税;

b. 税种的选择则应考虑到税负转嫁问题,尽量选择难于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

③社会正义原则,包括普遍原则和平等原则两方面

a. 普遍原则要求税收负担遍及社会上的每个成员,每一公民都有纳税义务;

b. 平等原则指税收负担应力求公平合理,主张采用累进所得税制,并对最低生活费用免税。 ④税务行政原则,包括确实、便利、节省三方面

a. 纳税的时间、方式及数量等应预先规定清楚;

b. 纳税手续尽量简便,以方便纳税人;

c. 征收费用应力求节省。

瓦格纳的理论适应了当时国家从消极的“守夜人”到社会政策执行者职能转变的需要,也把经济与税收的关系放到了突出的地位,所以说瓦格纳的税收原则反映了垄断阶段的根本要求。

5. 谢尔曼说,“政府运用公共政策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很多,政治上的考虑会影响到对公共政策的决定”。简述外部效应内部化的公共政策选择。

【答案】(1)外部性((Extexnalities ,又译外溢性,外在性)是指一个人(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也就是说,某人承担了成本,但是没有获得对应的利益; 或获得了好处,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2)外部性的存在可能导致市场失效。为了减少甚至消除外部性对资源最优配置的影响,需要将外部效应内部化。政府可以运用的公共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矫正税

矫正税又称庇古税,是对带来外部成本的一方课征税收,使得其边际私人成本加上庇古税等于边际社会成本,这样,坏东西就不会生产得过多。庇古税方案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故因此而得名。

②补助

给带来外部收益(正外部性)的一方提供补助,使得其边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收益,促进好东西的产量达到社会有效水平。

③管制

对负外部性行为进行管制。有时负外部性问题不能通过课税罚款的形式予以解决,那么通过管制的方式,禁止环境污染等行为。

④建立产权清晰化的机制

科斯定理表明,如果产权最初得到明确界定,且协商或谈判等活动发生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那么在有外部性效应的市场上,无论所涉及资源的产权属于哪一方,交易双方总能够通过协商或谈判达到资源配置的有效率状态。

三、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