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经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基尼系数

【答案】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这个指标被称为基尼系数或洛伦茨系数。

在上图中,A 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b 与绝对平均线a 之间曲面积; B 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

b 与绝对不平收入绝对不平均线c 之间的面积。

基尼系数=A/A+B

若A=0,基尼系数等于零,收入绝对平均; 若B=0,基尼系数等于1,收入绝对不平均。实际基尼系数在0与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二、简答题

2. 嫦娥奔月工程有何意义? 政府为什么要支持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私人有没有可能担当起这一神圣的使命?

【答案】(1)嫦娥奔月工程的意义

在科技方面,因为载人航天技术是科技密集综合性尖端技术,它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学技术各个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从而促进和推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

(2)政府支持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原因

①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在发展战略上都把综合国力的增强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是发展高科技,而高科技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载人航天事业。它可以充分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强盛,也将增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

②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能更好地开发太空资源,为全人类造福③载人航天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人类可能通过载人航天的桥梁,移居到其他星体居住和生活,开发出更美好的生活空间。

(3)目前私人很难承担这一神圣的使命,因为资金耗费巨大,根据经济人的成本一收益原则,私人很难有效地提供耗资如此巨大的公共产品。

3. “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度,最佳税收总量可能是不同的”,这句话对吗? 为什么?

【答案】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1)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宏观税负究竟多高才比较合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税收理论问题。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是国民经济税收负担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和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

①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指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的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T/GNP)。其中,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一个国家的居民为依据计算的生产总值,包括居民在国境内外的全部最后产值和劳务总量,但不包括国境内非居民的这个部分。

②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指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的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T/GDP)。其中,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国土范围为依据计算的生产总值,包括国家领土范围内居民和非居民的全部最后产值和劳务总量,但不包括居民在国境外的这个部分。

(2)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国家,其不同的历史时期宏观税负水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国家职能的大小、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文化观念、历史传统政治因素等,每一因素的变动都会对宏观税负产生影响。

4. 请进一步列举若干公共经济的例子。

【答案】(1)北京的地铁,收费如此之便宜,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改善社会福利。它的建设也属于公共物品的提供。

(2)各个省市的博物馆,免费向居民开放,不以营利为目的,可以陶冶人民的情操,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此类建设属于公共物品的提供。

5. 简述政府管制失灵的原因及放松管制的可行性?

【答案】(1)政府管制失灵的原因

政府管制失灵是由政府管制缺陷造成的,具体分析如下:

①由于政府垄断经营,缺乏竞争性,加之政府产出的价值与其成本相分离,政府为获得既定的产出会过多地使用资源,一方面抑制了技术创新的冲动,另一方面导致政府产品的实际成本大大增加(例如过多的雇员、过多的开销等),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效率的低下。

②政府的价格管制既可能降低产品或服务质量,又会增加市场的交易成本。如果政府强制性地用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定价,那么处于讨价还价优势的一方,将会提供质量较低的产品或服务,

或者简化其交易中提供的服务,而给处于劣势的一方带来交易中的不便,提高其交易费用。实际上,这方面的损失往往超过因政府干预而节省的成本,更何况政府干预本身也是需要成本的。

③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担任政府公职的是有理性、自私的人,政府机构本身也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其结果,一方面是产生了寻租行为,增加了非生产性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是导致了过多的公共物品供给(即过多的预算花在公共物品供给上)。政府机构和功能恶性膨胀。更为严重的是,政府职能的膨胀,政府作用的强化,意味着特殊利益集团(分利集团)数量的增加,这种特殊利益集团妨碍完全自由的竞争,阻碍发展新技术和经济变革,从而降低经济增长率。

(2)放松管制的可行性

放松管制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完全撤销对被管制产业的各种价格、进入、投资、服务等方面的限制,使企业处于完全自由的竞争状态; 另一个层次就是部分地取消管制,即有些方面的限制性规定被取消,而有些规定继续保留; 或者,原来较为严格、烦琐、苛刻的规则条款变得较为宽松、开明。

历史上,美国、日本等国家都爆发过放松管制的运动,虽然放松管制运动受到了政治及利益集团的反对阻力,甚至一些规则在放松不久后又出现了重新管制的呼声,但实践证明,放松管制的效果是积极的。实践中,也出现了放松管制的方法,即引进激励性管制(incentiveregulation ), 它针对原有的进入、价格管制不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弊端,主要做法有,特许权投标制((franchisebidding )、价格上限管制(pricecapregulation )、时滞管制(regulatorylag )等。

历史和实践证明了放松管制是可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撤销管制。事实证明,政府管制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有一个最优问题。管制还是不管制取决于成本一收益的分析比较。

三、论述题

6. 在20世纪80年代,假设没有高估税收的作用和有着正确的税制设计,利改税能够成功吗?

【答案】(1)在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中国进行了“利改税”即以税代利的改革,试图改变财政原先以利润上缴集中企业利润的形式,代之以企业所得税形式。

从中国的改革过程来看,这一改革所希望的通过税收来规范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目标,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利改税留下的正面影响,主要是冲破了不能对国有企业课税的禁区,使得政府有可能通过对国有企业的课税去调控其经济活动。利改税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原因,一是过分夸大了税收的作用。征税体现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者职能,而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所要涵盖的还包括财产所有者职能,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二是具体税制设计的不合理。利改税过程中税率设计的不合理,引进了调节税,更是加重了国有企业的负担,使得刚性的税制和灵活多变的市场体制出现了更多的矛盾,也使得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2)在税利不分流的情况下利改税不可能成功。如果没有高估税收的作用和有着正确的税制设计,也许国有企业的负担没有那么重,可以缓解刚性的税制和灵活多变的市场体制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