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林业大学公共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外部正效应
【答案】外部正效应又称正外部性,是指那此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正外部性时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政府可以通过对产生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
二、简答题
2. 政府应如何帮助人人实现有房住的目标?
【答案】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人人实现有房住的日标:
(1)要进一步推进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
政府要积极推进以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限价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建设。
实现“人人有房住”是“住有所居”最基本的含义。完善政策性保障住房是实现“人人有房住”的最重要途径。从满足最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要出发,考虑家庭代际、性别和人口等因素。
(2)保障性住房在分配时要贯彻适度改善优先的原则
即让脱困型、适度改善型需求优先于享受型、奢侈型需求得到满足,这是“住有所居”的题中应有之义。
(3)大力发展多层次的租赁市场
实现“住有所居”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多层次的租赁市场。包括调整租赁市场的税负结构,鼓励居民利用闲置住房资源出租获利,整治和规范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出租屋,完善对特定群体和特定地区“贴租”方式的保障政策,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和建立与发展投资于规模化住房租赁的房地产投资基金等。
3. 请进一步列举若干公共经济的例子。
【答案】(1)北京的地铁,收费如此之便宜,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改善社会福利。它的建设也属于公共物品的提供。
(2)各个省市的博物馆,免费向居民开放,不以营利为目的,可以陶冶人民的情操,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此类建设属于公共物品的提供。
4. 不同的政府观点对于公共经济问题分析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
【答案】(1)政府有机论
①“政府有机论”认为社会是一个自然有机体,个人是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
②个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政府(国家)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
③在此种理论下分析公共经济问题,必然十分强调政府(国家)的利益,在利益分配上坚持先国家,再集体,最后才是个人,抹杀了个人在公共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2)政府机械论
①“政府机械论”认为政府(国家)是个人为了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
②这种观念强调了个人而不是群体,国家重视个人利益,进行公共选择、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规制等经济活动时将更多地考虑个体的利益,权衡对个体利益损害的最小化,达到社会效用最大化。
5. 结合现实,说明中国当前的行政支出规模是否合理。
【答案】(1)中国的行政管理费用呈现出增长态势
①判断行政支出规模是否合理,牵涉到许多因素,如经济总量、经济增长水平、财政收支规模、政府职能、政府机构的设置方式、行政效率等。
②中国的经济总量基数较大,经济增长水平高,财政收支规模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过多的行政支出是合理的。
③层层审批程序使政府机构设置臃肿,人员增加,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而行政经费开支庞大也带来了行政效益的降低。
(2)中国当前的行政支出规模并非最合理的规模
行政支出合理与否,还与政府支出效率的高低有关。政府机构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改变行政方式,优化人员结构和资源配置,能够促进政府支出效率的提高。
三、论述题
6. 结合本章以及前面相关章节的理论,评价中国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大型公共项目。
【答案】(1)利用社会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析
①公共支出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即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在借鉴私人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原理是用最小的成本去获得最大的效益。
②在市场有效运作时,判断项目是否有效,根据的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对比关系,只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项目就是可行的。
③在社会成本一效益分析中,所考虑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都是社会的,而小是私人的。只要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社会成本,公共支出项目就是可行的。
a. 成本有效性方法。该方法是在收益既定(有几种方案都能实现同样目标)时,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
b. 用收益与成本的比例来判断项日是否可行。如果(收益/成本)大于1,那么该项日就是可行的。如果有几个方案可供选择,并且每个项目的该值都大于1,则该比值最大的项目优先。
④内部收益率法也是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经常采用的方一法。公共支出的社会成本一效益分析力法与此没有什么差异,企业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法同样适用。
(2)以中国三峡工程为例,收益主要为防洪、发电和航运等,成本主要体现为移民、灾害、生态、文物破坏等等。
①收益
a. 防洪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标的前提下,三峡能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一米,荆江至武汉段仍需分洪350-400亿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
b. 发电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8(1000)亿度。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c. 航运
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
d.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②成本
a. 对库区文物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库区蓄水达17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
b. 对生态环境
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c. 移民问题
三峡工程将涉及湖北和重庆的20个区市县,最终动迁移民113万,将产生巨大的搬迁成本; 搬迁移民的处置不善或后续投入不足,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d. 地质灾害问题容易诱发水库地震
综合来看,虽然三峡工程的开发会有很多成本,但由于其建成后会产生巨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的收益将大于成本,因此三峡工程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