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综合社会学研究方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变量
【答案】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根据变量取值的性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变量分为类别变量、顺序变量、问距变量和比率变量四种类型。根据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又可以把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以及中介变量。
2. 流程图方法
【答案】流程图方法主要是指以历史和现时发展过程为标准,对定性资料所进行的描述。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很好地展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3. 小概率原理
【答案】小概率原理,即“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观察中不可能出现”的原理,它是假设检验所依据的理论。如果现实的情况恰恰是在一次观察中小概率事件出现了,就应该怀疑和否定该事件的概率未必很小,即认为该事件本身不是一种小概率事件,而是一种大概率事件。这正是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4. 再测信度
【答案】对同一群对象采用同一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点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再测信度。再测信度的缺点是容易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即在前后两次测量之间的某些事件、活动的影响,会导致后一次测量的结果客观上发生改变,使两次结果的相关系数不能很好地反映两次测量的实际J 清况。
5. 理论性研究
【答案】理论性研究是指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这类研究力图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或其中的一部分)是如何运转和相互联系的,社会事物或社会现象又是如何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其关注点主要在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于增加对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的认识。
理论性社会研究的研究者往往是在较长的一段时期中,不辞劳苦地寻求那些对一个世纪的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的问题的答案。
6. 参与观察
【答案】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它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
参与观察法的研究者通常不是从对研究主题的先验印象和一整套测量工具开始,而是经常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形成他们的概括和方法论,他们依靠的是研究对象对其“文化”的阐释。研究者开始是带着问题到实地去,寻求资料和“理论性的解答”。
7. 离散趋势分析
【答案】与集中趋势分析相反,离散趋势分析是指用一个特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它与集中趋势一起,分别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描述和揭示了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共同反映出资料分布的全面特征。同时,它还对相应的集中趋势的代表性作出补充说明。常见的离散趋势统计量有全距、标准差、异众比率、四分位差等。其中,标准差、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分别与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相对应,判定和说明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代表性的大小。
8. 社区研究
【答案】社区研究是指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社区进行研究的方法。在社区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采用参与观察、访谈,以及收集当地现有文献等方法来收集资料。而且,研究者通常要在社区中生活一段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参与当地人的社会生活。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做的“江村研究”,就是采用社区研究方式的一个典范。
二、思考与实践
9. 简述问卷调查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案】调查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是自填问卷法; 其二是结构访问法。
(1)自填问卷法指的是调查者将调查问卷发送给(或者邮寄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再由调查者收回的方法。结构访问法则是指调查者依据结构式的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逐一地提出问题,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在问卷上选择合适的答案的方法。在这两个大的类别中,又根据具体实施方法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出不同的子类型。自填问卷法中又可分为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和网络调查法。
(2)结构访问法中又可分为当面访问法、电话访问法等。
10.从怀特的《街角社会》、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周敏的《唐人街一一深具社会经济潜质的华人社区》、折晓叶的《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这四本书中选择一本认真阅读,并在课堂上讨论这些作者是如何进行定性资料分析的。
【答案】(1)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
①初步浏览阶段。
初步浏览实际上起到了某种提供背景和分析基础的作用。它使得研究者在对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处理时更加心中有数。
②阅读编码阶段。
在第一阶段初步浏览的基础上,研究者重新开始逐段逐行地仔细阅读每一段实地记录,分析每一段笔记的内容,并且在阅读中进行资料的各种编码工作。
③分析抽象阶段。
最后再次回过头来,根据不同的标准或从不同的角度,仔细审阅和思考资料中所做的各种记号,思考和比较各种不同的主题及分析型备忘录,看看哪些东西反复出现,看看哪些资料中存在突出差异,并从中归纳或抽象出解释和说明现象和社会生活过程的主要变量、关系和模式。在定性资料的分析阶段,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是,必须能够从大量的经验材料中识别那些构成更大的社会结构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
(2)定性资料分析的方法:
①连续接近法
连续接近法是指这样一种方法,它不断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时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到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
具体操作如下:
a. 研究者从所研究的问题和一种概念与假设的框架出发,通过阅读和探查资料,寻找各种证据,并分析概念与资料中所发现的证据之间的适合性,以及概念对资料中的特性的揭示程度。
b. 通过对经验证据进行抽象来创造新的概念,或者修正原来的概念以使它们更好的与证据相适合。
c. 从资料中收集另外的证据,来对第一阶段中所出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
研究者不断地重复这一过程。而在每一阶段,证据与理论之间也不断地进行着相互塑造。这种过程就被称做“连续接近”,经过连续地、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的概念和模型会更加准确。
②举例说明法
举例说明法即是用经验证据来说明某种理论。这是定性资料分析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根据这一方法,研究者将理论应用于某种事件或背景中,或者根据先前存在的理论来组织资料。这种先前存在的理论提供了一只“空盒子”,研究者在资料中将那些可以作为证据的内容集中起来,去填满这只空盒子。
举例说明法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
a. 主要表明理论模型是如何说明或解释了某种特定的个案或特定的现象。研究者所列举的主要是一个个案或一种现象的证据。
b. 对一种理论模型的“平行说明”,即研究者平行列举多个不同的个案。
③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研究者从先前己有的理论或从归纳中发展出相关的规律或关系模型的思想,然后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规律上,用其他替换的解释与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研究者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