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大学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偶遇抽样
【答案】偶遇抽样又称作方便抽样或自然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对象。偶遇抽样没有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同等的被抽中的概率。那些最先被碰到的、最容易见到的、最方便找到的对象具有比其他对象大得多的机会被抽中。
2. pps 抽样
【答案】社会研究中有一种常用的不等概率抽样方法,称为“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简称PPS 抽样。
3. 解释性报告
【答案】解释性报告的主要目的是要用研究所得资料来解释和说明某类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说明不同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这类报告中虽然也有一些对现象的描述,但这种描述仅仅是为了解释和说明而作必要的描述。
从撰写要求来看,解释性报告强调内容的集中与深入,看重解释的理论性和针对性,力图给人以合理的和深刻的说明。
4. 研究设计
【答案】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下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同时,它还包含着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5. 分析单位
【答案】分析单位,是指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换句话说,分析单位就是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或事物)。分析单位的选择和确定,是研究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分析单位有五种主要的类型,这就是: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6. 指数
【答案】指数是指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它是由一组有关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然后按某种标准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起来,就得到了该回答者对这一事物态度的量化结果。在指数中,每一个具体的陈述(也称做一个项目)在对概念的测量中都具有同等的地位,占有同等的比重,彼
此间也不存在特定的顺序结构。
7. 准实验设计
【答案】准实验设计又称半实验设计,是指完整的标准实验中缺乏实验设计中一个或多个“条件”或“部分”的实验。
准实验设计的类型如下:
(1)具有不等同组的仅有后测的设计。这种设计有一个具有实验刺激和仅有后测的实验组,一个仅有后测的控制组,但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并不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即两组不等同; 同时对实验刺激也缺乏控制。
(2)有前测和后测的单组设计。这种设计仅有一个实验组,有前测和后测,也有实验刺激,但是无控制组。
(3)仅有后测的单组设计。这种设计比单组设计的组成部分更少,只有实验刺激和对实验组的后测。
8. 个别发送法
【答案】个别发送发的具体做法是:研究者将问卷印制好以后,派调查员依据所抽取的样本,将问卷逐个发送到被调查者手中,同时讲明调查的意义和要求,请他们合作填答,并约定收取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个别发送法的优点如下:
(1)较好地处理了调查的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2)比较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3)调查员可以向被调查者进行解释和说明;
(4)可以保证比较高的回收率;
(5)调查具有一定的匿名性;
(6)可以减少调查员所带来的某些偏差;
(7)被调查者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对问卷进行阅读和思考,还可以在方便的时候进行填答。 个别发送法的不足如下:
(1)调查的范围依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如邮寄填答法那么广泛;
(2)问卷的填答质量依然不能完全得到保证。
二、思考与实践
9. 请举例说明操作化在社会调查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1)操作化的概念
操作化就是要把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
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2)操作化的地位和作用
操作化是社会研究中由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
①存在于研究者头脑中的各种概念、意识,研究者用以构建其理论大厦的各种基本变量,都只有经过了合适的操作化之后,才会在普通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社会中显现出来。
②操作化也是具有定量取向的社会研究的关键一环。只有通过操作化的过程,将思辨色彩很浓的理论概念“转变成”、“翻译成”经验世界中那些人人可见的具体事实,假设检验才成为可能。
③让那些通常只存在于头脑中的抽象概念,最终在所熟悉、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中“现出原形”,让那些本来只能思维去理解、去体验的东西,“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3)操作化过程,就是沟通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具体的经验事实的一座桥梁,它为我们在社会研究中实际地测量抽象概念提供了关键的手段。例如,提到的“同情心”的概念。虽然我们确实常常谈到它,也能体会到它。但是,这个东西在现实中却并不存在。因为我们既不知道它的形状、大小、颜色,也没有摸到过它。但是,当我们将它操作化为“主动帮助盲人过街”、“主动给讨饭者钱物”、“主动为灾区捐款”时,我们就会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它,并测量它了。
操作化的作用正是让那些通常只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抽象概念,最终在我们所熟悉、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中“现出原形”,让那些本来只能靠我们的思维去理解、去体验的东西,“变成”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10.举例简述概念操作化的方法。
【答案】操作化是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概念操作化的方法:
(1)澄清与界定概念
概念的澄清与界定是用来解决概念名义定义的内涵问题,即相当于划定了概念内涵的具体范围。具体操作步骤为:
①要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以便可以对这些定义进行分类。
②决定一个定义。定义方式的选择应该以研究者进行具体的社会研究的需要为标准,哪种定义方式最适合研究的目的,就应该重点考虑这种定义方式。
(2)发展测量指标
发展测量指标是指寻找与概念内涵相对应的经验指标,使其转换为能具体观察和测量的事物。通常的做法是:
①列出概念的维度
许多比较抽象的概念往往具有若干不同的方面或维度。一个抽象的概念往往对应于现实生活中的一组复杂的现象,而不仅仅只对应于一个单纯的、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因此,在界定概念的定义的同时,指出概念所具有的不同维度,对于概念的操作化,对于概念的测量指标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