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综合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古典实验设计

【答案】经典实验设计又称古典实验设计,或双组前后测模式,是指最基本同时也是最为标准的实验设计。其包含了实验设计的全部要素: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自变量(实验刺激)、因变量,以及随机指派。经典实验设计的实施步骤包括:①随机指派实验对象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②对两个组的对象同时进行第一次测量,即前测; ③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但不对控制组实施这种刺激; ④对两个组的对象同时进行第二次测量,即后测; ⑤比较和分析两个组前后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别,得出实验刺激的影响。

2. 经典实验设计

【答案】经典实验设计又称古典实验设计,或双组前后测模式,是最基本同时也是最为标准的实验设计。其包含了实验设计的全部要素: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自变量(实验刺激)、因变量,以及随机指派。

经典实验设计的实施步骤如下:

(1)随机指派实验对象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2)对两个组的对象同时进行第一次测量,即前测;

(3)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但不对控制组实施这种刺激;

(4)对两个组的对象同时进行第二次测量,即后测;

(5)比较和分析两个组前后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别,得出实验刺激的影响。

实验刺激的影响=实验组的差分-控制组的差分

=(后测1-前测1)-(后测2-前测2)

如果实验组差分(的绝对值)比控制组差分(的绝对值)大,则说明实验刺激对因变量有影响; 如果实验组差分与控制组差分相等,则实验刺激的影响为零,即自变量对因变量不起任何作用; 如果实验组差分比控制组差分小,说明实验刺激对因变量的影响是负向的。

3. 偶遇抽样

【答案】偶遇抽样又称作方便抽样或自然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对象。偶遇抽样没有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同等的被抽中的概率。那些最先被碰到的、最容易见到的、最方便找到的对象具有比其他对象大得多的机会被抽中。

4. 区间估计

【答案】区间估计的实质就是在一定的可信度(置信度)下,用样本统计值的某个范围(置

信区间)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范围的大小反映的是这种估计的精确性问题,而可信度高低反映的则是这种估计的可靠性或把握性问题。区间估计中的可靠性或把握性是指用某个区间去估计总体参数时,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它可以这样来解释:如果从总体中重复抽样100次,有95次所抽样本的统计值的某个区间中都将包含总体的参数值,那么就说这个区间估计的可靠性为95%。

对于同一总体和同一抽样规模来说,所给区间的大小与作出这种估计所具有的把握性呈正比,即所估计的区间越大,则对这一估计成功的把握性也越大; 反之,则把握性越小。

区间的大小所体现的是估计的精确性问题,二者旱反比,即区间越大,精确程度越低; 区间越小,精确程度越高。

从精确性出发,要求所估计的区间越小越好; 但从把握性出发,义要求所估计的区间越大越好。因此,人们总是需要在这二者之间进行平衡和选择。

在社会统计分析中,常用的置信度分别为90%, 95%和99%,与它们所对应的允许误差(a )则分别为10%, 5%和1%。在计算中,置信度常用1-a 来表示。

5. 民意调查

【答案】民意调查又称舆论调查,是指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最典型的民意调查是美国的总统选举民意测验。

此外,像各种民意测验机构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的民意调查,以及各种大众传播机构对其读者和听众、观众进行的调查等等,都属于这一类调查。

6. 社区研究

【答案】社区研究是指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社区进行研究的方法。在社区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采用参与观察、访谈,以及收集当地现有文献等方法来收集资料。而且,研究者通常要在社区

,参与当地人的社会生活。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中生活一段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

,就是采用社区研究方式的一个典范。 生所做的“江村研究”

7. 区群谬误

【答案】区群谬误又称为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或者说,研究者用一个集群的分析单位收集资料,而用一个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下结论的现象。

8. 抽样误差

【答案】抽样误差就是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存在的偏差。它是由于抽样本身的随机性所引起的误差。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抽样方式,这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另一方面,抽样误差的大小是可以在样本设计时事先进行控制的。

抽样误差主要取决于总体的分布方差和抽样规模,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导致抽样误差的增加或降低。当样本规模增加时,样本统计量的随机波动程度就会降低,从而使抽样误差也降低。降低了总体分布的方差,从而降低了样本统计量的随机波动程度,就可以提高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

数的精确度。

二、思考与实践

9. 从社会学期刊中选取若干研究报告,用本章所介绍的选题标准对它们进行评价。

【答案】在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下列几条标准作为选择研究问题的依据。这几条标准是:

(1)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也即一项研究问题所具有的用途或用处。对于不同的研究问题来说,这种意义或价值会有大有小。同时,它既可以是理论方面的,也可以是实践方面的,或者是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兼而有之的。理论方面的意义或价值,主要体现在研究问题对一门学科的发展、对某种理论的形成或检验、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对社会现象的解释等所能做出的贡献上; 而实践方面的意义或价值,则主要体现在研究问题对现实社会生活所提出的各种具体问题能否进行科学的回答和能否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上。

(2)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一项问题具有创造性,更经常地是指该问题在研究的思路、研究的角度、依据的理论、研究的对象、采用的方法、研究的内容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与前人的研究有所不同,有自己独到的、新颖的地方。

(3)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主观限制是指研究者自身条件方面的限制。客观限制是指进行一项研究时受到的外在环境或条件的限制。一项不具备可行性的研究课题,无论其多么有价值、多么有新意,最多也只能是一项“伟大的空想”。

(4)合适性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这种个人特点主要包括研究者对该研究问题的兴趣、研究者对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的熟悉程度、研究者与所研究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程度,以及研究者所具有的各种资源、条件与该问题的要求相符合的程度等等。合适性与可行性不同,可行性所解决的是研究的“可能性”问题,而合适性所涉及的则是研究的“最佳性”问题。

(实例略)

10.到图书馆熟悉和查找社会学方面文献资料的方式和方法。

【答案】文献回顾的过程通常包括三项主要的工作任务:

(1)查找相关的文献

社会研究最主要的文献来源通常包括三个部分:

①相关的著作;

②相关的论文;

③相关的统计资料和档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