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大学语文教学论之语文教育学引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世界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并概括不同历史时期课程评价的特点。
【答案】(1)第一代评价时期:测验和测量时期
①主要内容
盛行于19世纪末至20纪30年代,该阶段的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以测验或测量的方式,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项特质。
②主要特点
该阶段评价认为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
(2)第二代评价时期:描述时期
①主要内容
这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从而发现问题,改进课程教材和教育教学方案方法。这一时期美英等国出现了诸多针对评价而设计的教育目标体系,其中以泰勒亲自参与并指导的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影响最为深广。
②主要特点
a. 这代认为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定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是根据预定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 评价的关键是确定清晰的、可操作的行为目标;
b. 评价不等于“考试”和“测验”,尽管“考试”“测验”可以成为评价的一部分。第二代评价和第一代评价相比,使评价走上了科学化的历程。
(3)第三代评价时期:判断时期
①主要内容
萌生于1957年以后美国因苏联卫星上天而发动的教育改革,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这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判断”。
②主要特点
a. 这代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只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
b. 既然目标并非评价的固定不变的铁的标准,那么评价就应当走出预定目标的限制,过程本身的价值也应当是评价的有机构成。
(4)第四代评价时期:建构时期
①主要内容
这代评价认为,评价不是对预期的教育结果进行测量与模式,而是要对整个方案,包括前提假设、理论推演、实施效果以及困难问题等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质性研究范式由此推广
开来,并开创了一代新的评价理念。
②主要特点
a. 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
b. 评价是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的;
c. 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被评价者)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
d. 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
2. 简述语文教材的主要功能。
【答案】语文教材的主要功能包括:
(1)德智启迪功能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反映着作者鲜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学习这样的语言作品,学生的思想品德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语文历练功能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要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都得有所凭借,课本或选文就是这个凭借。因此,语文历练是语文教材的重要功能之一。
(3)语言积累功能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就有着重视朗读、背诵的优良传统,其作用在于通过记忆背诵、积累语言、丰富语汇、掌握渊博的知识,以供日后的写作运用。
(4)知识扩展功能
语文教材不仅包括关十语文的知识,还含有丰富的社会、自然领域的白科知识,这些知识通过优秀的语言作品表达出来,显得更为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感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
二、论述题
3.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和实施策略。
【答案】(1)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活动准备阶段,进入问题(课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和问题求解阶段,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
①活动准备阶段
a. 要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或课题
学生选择和提出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发展学生问题意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能力的过程。
b. 要研制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案
研制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规划、组织能力的过程。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研制活动方案.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第二,活动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或任务;
第三,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地点;
第四,活动开展的步骤或过程;
第五,任务分工及具体要求;
第六,活动预期效果及成果呈现方式,相关条件与保障。
②进入问题(课题)情境阶段
进入问题(课题)情境,就是识别问题(课题)的关键所在。即对问题(课题)进行理解和分解,将问题情境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或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③实践体验、问题求解阶段
这一阶段是综合性学习的关键。学生明确问题、进入问题情境之后,便要进入探索实践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主要包括:为解决问题收集、筛选信息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并实施执行直至检验结果,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活动等。
④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将在独立探究或小组合作中所取得的学习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和发表。成果发表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书面呈现形式,也可以运用口头表达形式,可以是讨论、辩论、演讲、演示,也可以办展览、搞竞赛、出墙报等。
(2)组织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①要努力追求个性发展与和谐发展的统一;
②要特别关注教育民主和资源共享;
③因材施教,因地制宣;
④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⑤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⑥要引导学生全员参与,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和闪光点;
⑦尽可能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社区学习资源较为丰富的文化场馆建立友好关系,以保障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实施综合性学习除了追求语文学科内部的听、说、读、写的结合,还应追求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衔接。
4. 概述语文课程目标,谈一谈它有哪些创新之处?
【答案】(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总目标的描述如下:
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扣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②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③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