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南师范大学语文学科教学论之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在新课程中实施中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是指语文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语文学科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语文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2)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意义
①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所学校可能房子很漂亮、仪器很先进,但如果没有好的教师队伍,其教育质量也不会高,学生也不会来。课程的执行者是教师,再好的理念、内容,没有好的老师,课程改革也搞不好。
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
教育改革绝大多数是从上而下的,是一种政策,要你改,教师自身没有觉得他要改。这在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是可以这么做的,也必须是这么做的。当教师的理念更新了,能力提高了,就认识到现行的教育方法的弊端,要改掉它。这时候,教改的原动力就是教师自己。
③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学校凝聚力的核心要素
一个学校有没有凝聚力,有没有向心力,有没有向上的力量,教师是关键。而教师的力量从什么地方来呢? 从教师的发展来,人会产生惰性,如果教师工作变成机械性的工作,每天上班面对学生,上课,批改作业,年复一年,到最后就会懈怠,就会丧失教学兴趣。而学校凝聚力的提高,让人觉得有朝气,使学生、教师不断地有新的目标,不断地有新的成绩,不断地有新鲜感,不断有成就感,不断地有向上的动力。这里所说的发展是一种事业感、成就感,在教育岗位上的职业发展。教师发展是教师自身幸福感的源泉。
④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
中小学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而奠基的,应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通过教师的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更有利于教师的不断学习与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2. 今天,语文课程的语言形态出现了新变化,即在原来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基础上,增加了媒介语言。那么,媒介语言进入语文课程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媒介语言进入语文课程的意义如下:
(1)语文概念发生了变化
①语文学科语言在口头语、书面语的基础上增加了媒介语言之后,语文的内涵拓展了,内容更丰富了。
②人们大多将电话语言、报刊语言、广播语言、电视语言、网络语言等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看待,其实这些载体的语言形态是语文必要的组成部分。
(2)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
媒介语言进入语文课程,学习和运用各种媒介语言必然成为语文不可缺少的教学目标,由过去的单纯进行读、写、听、说四种基本能力,发展为培养读写听说视五种语言技能,并且借助现代电子信息和传媒技术可以实现它们更有机的整合,语文教学内容丰富而逼真,语文教育面貌将焕然一新。
(3)语文教材编撰和使用的模式将大幅度改革
①媒介语言的进入使得过去的纸质媒介的课本将有电子课本和印刷读物共同承担。
②原来的线性的固定的教材编辑模式将被电子超文本和多媒体技术代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更新更加及时,信息量几乎可以无限延伸。
③教材设计也将更加人性化、情境化、综合化。
(4)语文教育教学方式出现重大变革
①教学方式将由原来的一本书、一块黑板、一间教室、二十几篇课文教半年的教学模式向虚拟现实、情境教学、自主学习转变,原来教学资源和教学时空狭隘封闭的情形将彻底改观,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大大增强,个性化针对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将变得易如反掌。
②学生借助电子网络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在电脑网络上搜索资料,灵活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二、论述题
3.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途径与方式是什么? 结合案例,试就某一种方式作出评价。
【答案】(1)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途径
①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
具体的要求包括:
a. 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b. 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通过教材中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比较系统、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提高相关技能。
②结合阅读教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a. 复述
复述是把书面语体转化为口头语体,既忠实于原材料,又不完全照搬,以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述说课文内容。
b. 答问
答问是在“读”中练“说”,以“答和问”带动“说话”,训练学生克服不愿说或不敢说的心理障碍的常用方式。
c.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提出某个看法不一致的议题,引起讨论,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发表个人意见的训练方式。
③结合写作教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a. 口头作文
口头作文是在命题或提供材料以后,学生按照具体要求经过短时间的构思,用口头语言连贯完整地表述作文的练习方式。
b. 例文评析
这种方式的做法是把作文教学过程中用于“指导”环节的范文或者用于“讲评”环节的习作让学生宣读,并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让学生评析,发表意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说话机会,把自己的理解或意见表达出来。
c. 讲故事,写故事
这种训练方式首先要有故事。故事的来源可以是读过的文学作品、看过的影视戏剧、听别人讲的印象深刻完整的故事。内容的要求是思想健康、倾向积极、趣味性较浓、艺术性较高。这种方式着重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生动性和感染力,当然也离不开运用体态语等配合渲染,增强效果。在听故事基础上才能写故事。
④随机训练
a. 在生活中随机训练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广开思路和言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生态环境、文化景观、社会焦点、时事话题等,都可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载体。
b. 在活动中随机训练
班级、学校等经常开展活动,抓住活动的机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丰富多彩的活动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在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具有主动性的知识的构建者。教师是引导者和促进者,要帮助学生摈弃已有知识对思维的框定,积极探究未知领域,形成个性化的知识。
⑤其他方式的口语交际训练
a. 课余会话
会话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的交互式口语交际。它要求能够控制话题,融洽感情,随机应变,谈吐得体并注意方法和技巧。课余会话包括日常的一般交谈、电话联系以及假设情境与角色的模拟对话等。
b. 采访
采访是一种通过提问获取特定信息的双向交际活动。它有鲜明的交际意图,最终的沟通效果取决于采访者的提问能力和被采访者的答话能力。无论是采访的一方还是答问的一方,首先都应明确目的和熟悉对方。采访者应拟出提纲,逐一发问,注重礼貌,灵活引导,适可而止。答问者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