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当今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时刻与传统教育的模式产生碰撞。在新课改理念的支撑下,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成为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精神财富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发挥课堂的最佳效果?生成课程应运而生,成为广大教育者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提倡的新的教育理念。所谓生成课程是指以真正的对话情境为依托,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过程中动态生长的建构性课程。生成课程突出强调的便是课程的“生成”过程,课程不是固定、静止、一成不变而是动态的、变化的过程。
生成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预设生成,“预设生成”,是指师生在学习互动中形成的过程与结论在教师预设的期望之中,即教师期望中的生成;另一种就是非预设生成, “而非预设生成,是指在师生互动中学生提供的材料、学生思维的成果、学生开展实验操作获得的结果或结论,与教师的课前预设相左,或者是在教师的预想之外而有意义的学习生成。”预设生成和非预设生成都是师生互动和“对话”的结果,因此,作为教师应把握好预设生成和非预设生成有机整合的教学艺术,积极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如果在预设生成的同时,又有许多“非预设生成”问题,那么课堂才能真正实现动态生成,充满生命活力。一般来说,学生在课堂上的“非预设生成”问题出现的概率越高,教师利用和引导“非预设生成”问题越有技巧,那么课堂成功的程度也越高。
新任政治课教师初为人师,由于课程观念新颖、教学设计缺少弹性、知识储备和教学机智欠缺,再加上现在的中学生本来就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渴望表现自我,喜欢向权威挑战,再加上中学思想政治课独有的学科特色,导致“非预设生成”问题在新任政治课教师的课堂上出现的概率就相对高于老教师。因此,新任教师在致力于预设生成的同时,应该把握好师生交往的分寸,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善于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坚持教学反思有效提高教学机智,广泛阅读积累广博知识,去促进更多的“非预设生成”问题,使课堂绽放发出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