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时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模型思想”。在小学阶段,模型也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进行数学建模教学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初始性特征,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都是基本的数学模型。
在教学活动中,能从具体情境或现实生活者中抽象出有关数学的问题,是建立模型的出发点;用符号表示变化规律和数量关系,是建立模型的过程;得出模型结果和讨论结果的意义,是求解模型的过程。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树立模型思想。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对数学和数学学习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可见,教学活动是学生感悟数学模型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关键之处。
本次论文主要研究有关数学建模在以小学生为教学对象的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及分析,内容包括小学数学模型的介绍;对北师大版教材有关数学模型知识的编排及其应用范围、类型的分析;模型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分析,主要围绕渗透模型思想的策略和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展开;学生理解模型思想的程度及学习应用情况分析。
在进行研究时,主要运用了个案研究法,由不同水平学生入手,找抓典型案例,具体分析其结果;文献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本人阅读教育学经典著作以、名师课堂实录、教育周刊等文献资料,对撰写论文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经验总结法,本人从教四年,对所带四个年级的教材比较熟悉,在一定时刻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分析。
本论文,针对认识理解数学建模、数学模型、模型思想的应用,帮助教师摄取资料安排教学内容,在教材分析中,将帮助教师准确的把握模型知识的定位,从而在具体教学中能更清晰直观的进行模型知识的教授。主要结论有四点:第一,对数学建模过程的详细刻画,结合实例描述建模各个步骤,分别是提出问题、理论假设、建立模型、做出推理、分析结果、优化结论;第二,对北师大版教材在数学建模内容上安排的逐领域分析;第三,渗透模型思想的策略,要在创设情境中感知数学模型思想,要构建只管本质的数学模型,还要拓展数学模型的应用范围;第四,给教师在教学活动针对数学建模活动开展的建议,包括要提高自身的模型意识、结合学生水平鼓励学生参与、要重视模型建立的过程、来源课本并高于课本。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