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金融市场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比较优势
【答案】(1)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理论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提出的。他认为,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且一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的生产上均处于有利地位,而另一国均处于不利地位的条件下,如果前者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后者专门生产劣势较小(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双方仍能从中获益。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不仅适用于国际贸易,而且适用于所有的经济活动。只要存在比较优势,双方就可通过适当的分工和交换使双方共同获利。人类进步史,实际上就是利用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交换的历史。
(2)互换是比较优势理论在金融领域最生动的运用。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只要满足以下两种条件,就可进行互换:①双方对对方的资产或负债均有需求;②双方在两种资产或负债上存在比较优势。
2. 无风险资产
【答案】(1)无风险资产应没有任何违约可能。由于所有的公司证券从原则上讲都存在违约的可能性,因此公司证券均不是无风险资产。
(2)无风险资产应没有市场风险。虽然政府债券基本上没有违约风险,但对于特定的投资者而言,并不是任何政府债券都是无风险资产。
(3)任何一种到期日超过投资期限的证券都不是无风险资产。同样,任何一种到期日早于投资期限的证券也不是无风险资产,因为这种证券到期时,投资者面临再投资的问题,而投资者在在并不知道将来再投资时能获得多少的再投资收益率。
由此可见,只有到期日与投资期限相等的国债才是无风险资产。但在现实生活中,为方便起见,人们将将1年期的国库券或者货币市场基金当作无风险资产。
3. 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
【答案】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是汇率决定理论的两种形式。购买力平价说(简称PPP ),其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购买力,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主要有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看来,货币数量决定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从而决定汇率。所以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
利率平价理论的思想由凯恩斯于1923年首次提出,他认为汇率波动由两国利率差价决定,不久英国学者爱因齐格进一步阐述了远期差价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ft 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必定贴水,低利率国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牟取利润。利率平价理论又分为抵补利率平价和非抵补利率平价两种。前者假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进行远期交易以规避风险,因此分析的是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的实际值。后者即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即假设交易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来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因此分析的对象是汇率升贴水率的预期值。
同为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的分析角度不同。购买力平价理论从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的价格的性质着手研究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它主要由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商品市场间存在的联系分析汇率与价格水平间的联系。利率平价理论则考虑到现实生活中,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国际资金流动的发展使汇率与金融市场上的价格一利率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理论关系上,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互相补充。购买力平价侧重于从中长期的角度分析,一国发行的货币数量决定货币的购买力,进而决定两国的汇率水平;与之相比,利率平价说是一种短期内的分析,在短期国际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数量决定利率(资金价格)的波动,进而国际资金的流动又使利率间的差异影响汇率。
4. 内部收益率
【答案】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是用现值法对某个投资项目的财务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时所使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指当投资项目在其寿命期内的收入现值总额(或等额年值),等于其支出现值总额(或等额年值),即净现值(或净年值)为零时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反映项目在整个寿命期内的平均盈利能力,即动态投资收益率。其计算方法为:
求出IRR 即可。其中,NPV 表示净现值,
等于第t 年的收
入减第t 年的支出),IRR 表示内部收益率。
一般来说,若IRR 大于或等于市场的平均收益率(即标准收益率),则项目可行;反之,则项目不可行。在多项目比较时,内部收益率最高且高于标准收益率的项目为最优。
5. 信用交易
【答案】信用交易,是指客户按照法律规定,在买卖证券时只向证券商交付一定的保证金,由证券商提供融资或融券进行交易。客户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交易时,必须在证券商处开立保证金账户,并存入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其余应付证券或价款不足时,由证券商代垫。垫头交易分为融资买进(即买空)和融券卖出(即卖空)两类。
为求和符号,表示第t 年的净现金流量(它
6. 货币政策
【答案】货币政策指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有关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包括宏观经济最终目标、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中间目标)及货币政策操作技巧的总和。货币政策按其执行主体的不同范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制定的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以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措施的总和。而狭义的货币政策,即现代通常意义的货币政策所涵盖的范围则限定在中央银行行为方面,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在现代经济社会,市场经济运行始终与货币流通和资金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覆盖整个社会,其中包括货币流通状况、货币供应与信用总量増长速度,以及结构比例等,对各项经济活动和整体经济运行具有决定性影响。
以调控货币流通、货币供应和信用规模为中心内容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是总体性的和全方位的,突出表现为:(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重,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7. 升值(Appreciation )与贬值(Depreciation )
【答案】汇率的变化表现为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的升值与贬值。在直接标价法下,当汇率的数量减少时,称为本国货币币值(或汇率)上浮,也称本币相对于外币升值;此时,外币货币币值(或汇率)下浮,也称外币相对于本币贬值。在间接标价法下,表现方式恰好相反:当汇率的数量减少时,称为本国货币币值(或汇率)下浮,也称本币相对于外币贬值;此时,外币货币币值(或汇率)上浮,也称外币相对于本币升值。因此,作为两种货币的比价,汇率的上升或下降必然是一种货币的升值,同时也是另一种货币的贬值。
货币的升贬值幅度可以通过变化前后的两个汇率计算出来,具体方法如下:
(1)在直接标价法下:
(2)在间接标价法下:
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如果是正数即表示本币或外币升值;如果是负数即表示本币或外币贬值。
8. 承诺的收益率
【答案】承诺收益率一般指产品管理人对产品购买人承诺达到的收益率,产品管理人对此具有履行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