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科技大学941生化专业综合之微生物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微体。
【答案】微体是一种由单层膜包裹的、与溶酶体相似的小球形细胞器,主要含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2. 间体。
【答案】间体是指由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囊状结构,一般位于细胞分裂部位或其邻近,其功能主要是促进细胞间隔的形成并与遗传物质的复制及其相互分离有关。
3. 细胞膜。
【答案】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的一层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柔软、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
4. 球菌。
【答案】球菌是指形状为球形的细菌,根据其分裂的方向及随后相互间的连接方式又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5. 瓦氏试验(瓦色曼试验)。
【答案】瓦氏试验(瓦色曼试验)是一种利用补体结合反应检测梅毒的方法。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学名?举例说明什么是双名法?
【答案】(1)学名的定义:
学名指一个菌种的科学名称,它是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命名的、国际学术界公认并通用的正式名字。
双学名的定义:
双名法指一个物种的学名由一个属名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两部分构成。属名的词首须大写,种名加词的首字母须小写名人(包括由人名或地名等专用名词衍生的)。出现在分类文献中的学名,在上述两部分之后还应加写3项内容,即首次定名人(正字体,用括号括住)、先定名人(正体字)和现定名的定名年份。如在一般书刊中出现学名时,则不必写上后3项内容。双名法的简明涵义如下:
例如:大肠埃希氏菌
7. 以IgG 为例,说明该免疫分子如何起源于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阐述IgG 免疫功能的特点。
【答案】IgG 主要由外周免疫器官脾、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和分泌,以单体形式存在。由中枢器官产生的B 淋巴细胞至外周器官定居,在遇抗原刺激后,就开始增殖,并进一步分化为浆细胞,再有浆细胞合成和分泌IgG 抗体。IgG 是再次体液免疫反应产生的主要Ig ,在血清中含量最高。IgG 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较其它Ig 更易透过毛细血管壁弥散到组织间隙中,发挥抗细菌和病毒感染、中和毒素及调理作用。IgG 的Fc 段可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K 细胞等表面的Fc 受体结合,从而发挥其调理作用及激活K 细胞等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某些亚类IgG 的Fc 段可固定于皮肤,引起I 型超敏反应,还能与葡萄球菌胞壁上的A 蛋白(SPA )
结合。
8. 简述芽孢的耐热机制及研宄芽孢的意义。
【答案】(1)芽孢的耐热机制
芽孢的耐热机制有多种学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离子强度高,从而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结果是皮层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因而耐热。另一种学说则认为芽孢中含有营养细胞所没有的DPA-Ca , 它能使芽孢中的生物大分子形成稳定、耐热的凝胶,从而增强芽孢的耐热性。
(2)研宄芽孢的意义
①芽孢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重要形态指标;
②可利用芽孢保存菌种;
③分离菌种;
④是灭菌标准的重要参数。
9. 生长因子包括哪些化合物?微生物与生长因子的关系分几类?举例说明之。
【答案】(1)生长因子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它的需要量一般很少。广义的生长因子除了维生素外,还包括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留醇、胺类、C4〜C6的分枝或直链脂肪酸,以及需要量较大的氨基酸;而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
(2)各种微生物与生长因子的关系可分以下几类:
①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不需要外界提供生长因子的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如多数真菌、放线菌和不少细菌,如E.coli 。
②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需要多种生长因子,如乳酸细菌、各种动物致病菌、原生动物和支原体等。一般的乳酸菌都需要多种维生素;许多微生物及其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都需要不同的嘌呤、嘧啶碱基。
③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其代谢活动中,会分泌出大量的维生素等生长因子,因此,它们可以作为维生素等的生产菌。
(3)举例说明:例如是生产维生素B2的阿舒假囊酵母和棉阿舒囊霉。
10.什么是生物固氮作用?固氮过程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案】(1)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 (2)固氮过程需要满足的条件:A TP 的供应;还原力及其传递载体;固氮酶;还原底物镁离子;严格的厌氧微环境。
11.简述免疫反应的三大功能是什么?
【答案】免疫反应的三大功能:
(1)免疫防护作用正常情况下,机体能排除和消灭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称抗传染免疫,此时,对机体有利。但异常情况下则对机体有害,如超敏反应。
(2)免疫自身稳定排除自身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无用的细胞,从而保持内环境的恒定。若此功能失调,会导致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监视作用处理在一些物理、化学以及遗传、病毒因素的作用下出现突变的细胞,若此功能不足或出现异常,就会导致突变细胞的増殖蔓延而形成恶性肿瘤。
三、论述题
12.试以磺胺及其增效剂TMF 为例,说明化学治疗剂的作用机制。
【答案】磺胺是PABA 的结构类似物,可与它发生竞争性拮抗作用,即二氢蝶酸合成酶也可利用磺胺作底物,使某些磺胺分子
与酸缩合,形成一
个
和PABA 合成的类似物,即“假二氢叶酸”。这样,就使那些能利用
叶酸的细菌无法合成叶酸,进而生长受到抑制。另外,TMP 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无法还原成四氢叶酸。如此,TMP 就增强了磺胺的抑制效果。在细菌合成四氢叶酸过程中,磺胺与TMP 的双重阻断在防治有关细菌性传染病中,起了一个“双保险”的作用。
13.抗生素法和菌丝过滤法为何能“浓缩”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答案】(1)抗生素法:
①青霉素法,主要适用于细菌,其原理是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因而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细菌,但不能杀死处于休止状态的细菌。如果将诱变后的细菌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中,就可淘汰大部分生长繁殖活跃的野生型细胞,从而达到“浓缩”营养缺陷型细胞的目的;
②制霉菌素法,则适合于真菌,制霉菌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留醇作用,从而引起细胞膜的损伤。因为它只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酵母或霉菌,所以也可用于淘汰相应的野生型菌株和“浓缩”营养缺陷型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