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大学0801微生物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衰亡期。

【答案】衰亡期是指紧跟在稳定期后的一段个体死亡速度超过新繁殖速度,即群体出现负生长的时间。特点是R 为负值,细胞形态不规则,常出现退化型、膨大型、畸形或自溶细胞,并会释放次生代谢产物或芽孢等。

2. 单核细胞。

【答案】单核细胞即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是指来源于骨髓髓系干细胞,随血液循环迀移至全身各器官组织中定位,并分化成为各种类型巨噬细胞的细胞。

3. Ashby 氏无氮培养基。

【答案】Ashby 氏无氮培养基是一种以甘露糖为碳源,不加任何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可高效分离土壤中能自生固氮的固氮菌属等细菌。

4. 表面消毒剂。

【答案】表面消毒剂是指对一切活细胞和病毒都有毒性,只适用于皮肤或物件表面消毒,而不能用于活细胞或机体内治疗用的化学药剂,如乙醇、甲醛、苯酚或氯化汞溶液。

5. 碳氮比。

【答案】碳氮比是指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所含的碳源中碳原子的摩尔数与氮源中氮原子的摩尔数之比。

二、简答题

6. 嗜盐细菌光合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嗜盐细菌光合作用的原理是嗜盐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光能所造成的紫膜蛋白上视黄醛辅基构象的变化,可使质子不断驱至膜外,而在膜两侧建立了一个质子动势,在用它来推动A TP 酶合成A TP ,此即光介导的A TP 合成。

细菌的视紫红质的功能与叶绿素相似,能吸收光能,并在光量子的-驱动下起着质子泵的作用。这时,它将反应中产生的质子一一逐出细胞膜外,从而使紫膜内外形成一个质子梯度差。根据化学渗透假说,这一梯度差在驱动H+通过A TP 酶的孔道进入膜内以达到质子平衡时就会产生A TP 。当环境中氧气浓度很低时,嗜盐菌无法利用氧化磷酸化来满足其正常的能量需要,这时,若光照条件适宜,它就能合成紫膜,并利用紫膜的光介导A TP 合成机制获得必要的能量,紫膜的光合磷酸化是迄今所知道的最简单的光合磷酸化反应。

7. 从遗传学角度谈谈你对朊病毒(Prion )的理解和看法。

【答案】阮病毒是指不含核酸的蛋白质传染颗粒,但它不是传递遗传信息的载体,也不能自我复制,但仍然是由基因编码的一种正常蛋白质(PrP )的两种异构体

的疾病又称之为构象病。

8. 两株基因型分别为和【答案】(1)实验方法:

①将两菌株分别放人中间有烧结玻璃的U 形玻璃管中,两边反复加压使液体交换,分别培养;

②将两菌株先分别加入一定量的DNA 酶消化分解胞外的游离DNA 分子,再混合培养。 (2)实验结果:

①若在实验一与实验二中均有原养型出现,说明是转导作用,因为带有供体DNA 的噬菌体可通过烧结玻璃,并且噬菌体中的DNA 不受DNA 酶的作用;

②若在实验一中无原养型出现,而在实验二中有原养型出现,说明是接合作用,因为接合作用需菌体接触,但胞外的DNA 酶不能作用于接合转移的DNA ;

③若在实验一与实验二中均无原养型出现,说明是转化作用,因为游离DNA 不能通过烧结玻璃,而且要被DNA 酶分解。

9. 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对机械抗性、溶菌酶和碱性染料敏感性的差异,并解释可能的机制。

【答案】(1)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对机械抗性、溶菌酶和碱性染料敏感性的差异是: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机械抗性强,容易被溶菌酶所裂解,且对碱性染料敏感度强,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则刚好相反。

(2)可能的机制是:由于革兰氏阳性菌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其机械强度大,高含量的肽聚糖易被溶解酶所溶解致死细胞裂解,且革兰氏阳性菌在遇到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其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紫色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彼内、反之,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故其机械强度低,不宜被溶菌酶裂解,也不能阻挡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溶出,而使细胞退成无色。

10.水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答案】(1)首先,水是一种最优良的溶剂,可保证几乎一切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2)其次,它可维持各种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并参与某些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3)此外,水还有许多优良的物理性质,如高比热、高汽化热、高沸点以及固态时密度小于液态等,都是保证生命活动十分重要的特性。

(存在正常组织中)和引起PrP (存在于病变组织中),其氨基酸和线性排列顺序相同但是三维构象不同,因此,由的大肠杆菌在混合培养后出现了野生型菌株,你如何证明原养型的出现是接合作用,转化作用或转导作用的结果?

11.试图示并用文字说明酵母菌的模式构造。

【答案】酵母菌的模式构造如下图。

三、论述题

12.微生物分类学担负哪3项具体任务?试述其中的联系。

【答案】(1)微生物分类学的具体任务有三项,即分类、鉴定和命名。

①分类的任务是解决从个别到一般或从具体到抽象的问题,亦即通过收集大量有关个体描述的资料,经过科学的归纳,整理成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理想的分类系统应该是反映生物进化规律的自然分类系统。

②鉴定的任务与分类恰恰相反,它是从一般到特殊或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亦即通过详细观察和描述一个未知名称纯种微生物的各种性状特征,然后查找现成的分类系统,以达到知类辨名的目的。

③命名的任务是为一个新发现的微生物确定一个新学名,亦即当详细观察和描述一个未知菌种后,经过认真查找现有的权威性分类鉴定手册,发现这是一个以往还未记载过的新种时,就按微生物的国际命名法规给以一个新的学名。

(2)分类、鉴定和命名三者之间的联系:

分类是一项宏观的战略性工作,鉴定是一项微观的战术性工作,而命名则是一项创新的开拓性工作。

13.试述【答案】(1)

蛋白

(2)和和的区别。 的区别: 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体主要为免疫球即胸腺依赖性抗原,这类抗原需在T 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 细胞产生抗体,绝且还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可引起回忆应答;多由蛋白质组成,分子量大,表即非胸腺依赖性抗原,不需T 细胞辅助即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少数Ag 属于此

大多数Ag 属于此类,如血细胞、血清成分、细菌等。面抗原决定基种类多,但每种抗原决定基的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