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大学1813微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性传播疾病。
【答案】性传播疾病是指各种与两性接触相关的传染病,除传统的淋病和梅毒外,还包括艾滋病、衣原体和生殖器念珠菌病等。
2. 化能异养型。
【答案】化能异养型是指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利用在有机化合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化学能为能源,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进行生长的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 耐氧菌。
【答案】耐氧菌是耐氧性厌氧菌的简称,指一类可在分子氧存在下进行发酵性厌氧生活的厌氧菌。
4. anaerobic respiration
【答案】anaerobic respiration 即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个别为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5. 总需氧量(TOD )。
【答案】总需氧量(TOD )是指污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高温下燃烧变成稳定氧化物时所需的氧量。
二、简答题
6. 食品为何易发生霉腐?如何预防?
【答案】(1)食品发生霉腐的原因:
微生物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极短,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形成极大数量的群体,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以及食物所提供的营养物质条件下,微生物极易大量繁殖从而引起食物变质。
(2)防止食物变质的主要措施有:
①低温,利用以下的各种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加入除氧剂等方法,使需氧微生物不能真长生长; ②缺氧,可采用抽真空、充氮气或
③干燥,采用晒干、烘干或红外线干燥等方法对粮食、食品等进行干燥保藏,防止它们霉腐;
④高渗,通过盐腌和糖渍等高渗形成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以达到保存食物的目的; ⑤高酸度,利用乳酸菌的厌氧发酵是新鲜蔬菜产生大量乳酸,以抑制杂菌从而达到防霉的目的;
⑥高醇度,用白酒或黄酒保存食物;
⑦加防腐剂。
7. 以mRNA 为核心,将动物病毒分为哪几类?
【答案】以mRNA 为核心,可将动物病毒分为:
(1)单股DNA 病毒;
(2)双股DNA 病毒;
(3)反转录病毒;
(4)双股RNA 病毒;
(5)负链单股RNA 病毒;
(6)正链单股RNA 病毒。
8. 什么是质粒?质粒的特性是什么?
【答案】质粒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一般由闭合环状的DNA 组成。其特性有:
(1)质粒既可自我复制,稳定遗传;
(2)也可插入细菌染色体中或与其携带的外源DNA 片段共同复制増殖,它的消失不影响细菌的生存;
(3)它可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单独转移,也可携带染色体片段一起转移,所以质粒是遗传工程中重要的载体之一。
9. 简述T 偶数噬菌体的侵入机制。
【答案】T 偶数噬菌体的侵入机制:T 偶数噬菌体的尾部外鞘蛋白质亚基发生构想变化,使原来的24环变成12环,外鞘长度减少了一半,但中心管长度不变,中心管所含酶类物质可使细胞壁产生一些小孔;外鞘收缩形成的推力使中心管穿过尾板,直穿细胞壁,使DNA 进入寄主细胞;注射式侵入需要消耗的能量来源于鞘内的蛋白质。
10.动物病毒感染可能给宿主细胞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动物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1)病毒感染的致细胞病变效应,是有病毒基因产物的毒性作用或病毒复制必需步骤的次级效应引起的;
(2)对宿主大分子合成的影响,主要有对宿主细胞转录、翻译及DNA 复制的抑制;对细胞结构的影响:对宿主细胞膜、细胞结构的影响、包涵体、细胞凋亡。
11.什么是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答案】(1)烈性噬菌体是指凡侵入细胞后,立即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繁殖,产生大量新的噬菌体,并导致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2)烈性裂解性生活史叙述如下。
①吸附:当噬菌体与其相应的特异宿主在水环境中发生偶然碰撞后,尾丝尖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点接触,触发颈须把卷紧的尾丝散开,随即附着在受体上。
②侵入:吸附后尾丝收缩,尾鞘中的蛋白质亚基发生构象变化,长度减少了一半,由此把尾管推出并插入细胞壁和膜中,噬菌体核酸通过尾管注入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则留在胞外。
③増殖: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后,操纵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大量合成噬菌体各部分“组件”以及复制噬菌体核酸。
④成熟:把已合成的各种部件进行自我装配,组装成完整的病毒粒子。
⑤裂解:病毒粒子成熟后,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从而完成子代噬菌体的释放。
三、论述题
12.举例说明微生物在推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的重大历史贡献,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案】由于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和培养条件简便,因此生命科学工作者常选用其作为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的研究对象。
(1)重大历史贡献有:
①历史上“自生说”的否定,糖酵解机制的认识;
②基因与酶关系的发现,突变本质的阐明;
③核酸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证实,操纵子学说的提出;
④遗传密码的揭示,基因工程的开创;
⑤PCR 技术的建立,真核细胞内共生学说的提出,以及近年来生物三域理论的创建等。
这些都是以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而结出的硕果。为此,大量研究者还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殊荣。
(2)原因及示例:
①微生物是代表当代生物学最高峰的分子生物学三大来源之一。
②在经典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意识到微生物具有繁殖周期短、培养条件简单、表型性状丰富和多数是单倍体等各种优点而适合遗传学的研究,先驱者们纷纷选用粗糙脉孢菌、大肠杆菌、酿酒酵母和T 系噬菌体作为研究对象,很快揭示了许多遗传变异的规律,并使经典遗传学迅速发展成为分子遗传学。
③从1970年代起,由于微生物既可以作为外源基因供体和基因载体,又可作为基因受体菌等的优点,且其又是基因工程操作中的各种“工具酶”的提供者,故迅速成为基因工程中的热点。
④由于体积小、面积大以及在体制和培养等方面的优越性,微生物还促进了高等动、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这种“微生物化”的高等动、植物单细胞或细胞集团,也获得了原来仅属于微生物所有的优越体制,从而能够十分方便地在试管和培养皿中进行研究,并能在发酵罐或其他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大规模培养和产生有益代谢产物。
⑤此外,这一趋势还使原来仅局限于微生物实验室使用的一整套独特的研究方法、技术快速向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各领域横向扩散,从而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方法学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