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微生物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杆状病毒。

【答案】杆状病毒是一种能在昆虫中广泛寄生的病毒,病毒呈杆状,大

外有被膜,含8%〜15%环状dsDNA 。它们可以作为真核生物基因工程的

载体。

2. 真菌毒素。

【答案】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

3. 热稳载体蛋白(heat-stable carrier protein,HPr )

【答案】热稳载体蛋白(heat-stable carrier protein,HPr )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结合在细胞膜上,起着高能磷酸载体的作用。

4. 准性生殖

【答案】准性生殖是指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一种生殖方式,它可使同种生物两个不同菌株的体细胞发生融合,且不以减数分裂的方式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

5. 真核生物。

【答案】真核生物是一大类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二、简答题

6. 举例说明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答案】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能够形成一种特殊结构的共生体,而且微生物与植物之间互为对方提供营养物质或生长素物质,促进双方更为旺盛的生长,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有根瘤、叶瘤和菌根等。根瘤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的共生体,根瘤菌在共生体根瘤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作为生长和固氮的碳源和能源,固定后的氮素除部分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输送给植物,而植物则把光合作用产物提供给根瘤菌。如果将两者分开,根瘤菌则难以固定氮素,豆科植物则生长不良。

7. Ainsworth 的《安•贝氏菌物词典》(1983, 第7版)对菌物分类的“两门五亚门”系统的内容是什么?1995年(第8版)又有哪些重大变动?

【答案】Ainsworth 的第七版(1983年)对菌物界的分类如下:

1

1995年的第八版的变动如下:

2

8. 在转导实验中,在基本培养基上除了正常大小的菌落以外,还发现有一些微小的菌落,试分析出现这些微小菌落的原因。

【答案】出现微小菌落的原因是发生了流产转导。

由于供体菌的片段不能重组到受体的染色体上,它本身不具有独立复制的能力,随着细胞的分裂,供体片段只能沿着单个细胞传递下去,因为供体片段所编码的酶有限,每一个没有得到供体DNA 片段的子细胞不能合成新酶,但仍含有母细胞残留的酶,只能使细胞分裂一、二次,所以形成的是微小的菌落。

9. 请设计一个试验证明某种化学药物的作用是防腐或者是杀菌,并说明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答案】防腐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杀菌则是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物体内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的能力。根据这二者的原理可知,杀菌是将一切微生物彻底杀灭了,而防腐只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并没有彻底杀死微生物。若能够从使用化学药物的处理的物品中分离出微生物,则说明该化学药物是防腐作用,反之则是杀菌作用。配制一定的溶度的菌液,并用化学药品作处理;制备普通的琼脂培养基,并铺成平板;将处理过的菌液稀释至一定浓度后,接种到固体平板上,并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并观察平板上是否有微生物生长;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设置对照。

10.农村秸秆资源很丰富,你能否应用分离技术及相关微生物知识,将其变废为宝,简述你的设计方案及其工艺过程。

【答案】设计方案及其工艺过程: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配制选择培养基,用稀释平板法分离秸秆上的微生物,经一段时间培养后,从平板上挑取合适菌落进行性能鉴定(经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出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然后可以用此菌株进行秸秆发酵制成纤维素酶而用于饲料添加剂,或直接用于秸秆发酵制成发酵饲料以饲喂家畜。

11.嗜酸性微生物有什么特点。

【答案】(1)定义:

嗜酸微生物,又称嗜酸菌,是指只能生活在低

菌和古生菌。

(2)嗜酸性微生物的嗜酸机制: 它的嗜酸机制可能是细胞壁和细胞膜具有排阻外来胞壁和细胞膜还需要高H+浓度才能维持其正常结构。

和从细胞中排出的能力,且它们的细条件下,在中性pH 下即死亡的微生物;嗜酸微生物的细胞内pH 仍接近中性,各种酶的最适pH 也在中性附近。专性嗜酸微生物是一些真细

三、论述题

12.试列表比较T 细胞与B 细胞的主要差别。

【答案】比较T 细胞与B 细胞的主要差别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