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财经大学信息学院812公共政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策系统
【答案】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从系统发生论的途径看,政策系统是政策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研究政策过程的前提或出发点。其中,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过程的个人或组织,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利益集团、公民个人以及社会媒体等; 政策客体是政策的作用对象,包括社会问题和目标团体; 政策环境则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制度条件、政治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等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2. 标准差
【答案】标准差又称均方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标准差又被称为标准偏差,或者实验标准差,公式如下:
标准差是一组数值自平均值分散开来的程度的一种测量观念。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
分的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的差异较大; 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
3. 渐进模式
【答案】渐进模式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政策分析家林德布洛姆提出。这一模式的内容是,政策制定所根据的是过去的经验,经过渐进变迁的过程,从而获得共同一致的政策。它以现行的政策作为基本方案,在与其他新方案相互比较后,制定出对现行政策的修改、增加的新政策。渐进模式的合理之处在于,比较符合政策分析的实际,承认政策制定者缺少时间、信息和其他资源。其缺陷在于,倾向于保守主义,安于现状和忽视社会变革尤其是革命:注重目前短期目标,而忽视长远目标; 不适应于政治性和战略性决策。
二、简答题
4. 政策分析的基本构成因素有哪些?
【答案】政策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七个基本因素:
(1)问题
问题是一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同样也是政策分析的逻辑起点。政策分析中的问题是指政
策问题,即政策分析者所要分析、研究或处理的对象。政策分析所要处理的问题是公共问题,而非私人问题。一般地说,那些影响全社会或相当部分社会成员的问题是公共问题。
(2)目标
目标或目的是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或达成的东西。其中一个困难是弄清楚决策者真正所要达成的日标。因为这些目标往往被决策者以抽象的语句或笼统的方式所陈述或隐含,以至于相当模糊。如果决策者还没有一定的目标的话,那么分析者就应认真地分析研究,并在日标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上与决策者或当事人达成一致。
(3)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是决策者用来达到日标的选择或手段。在不同的场合,它们可以是政策、策略、项目或行动等。备选方案之间不必是明显地相互排斥(相互取代)或起着相同作用的。此外,备选方案不只是那些决策者从一开始就知道的选择,而且也包括那些后来才被发现的选择。
(4)效果
指明1个特殊的备选方案作为取得目标的手段意味着系列的结果,这些结果被称为是与备选方案相联系的效果。有些效果是对实现目标的积极贡献,即利益; 另一些效果则是与备选方案相联系的消极结果,即成本,它们是决策者力求要避免或减少的东西。与备选方案相联系还有另一种效果,称为外在的结果,即经济学所讲的外部效应或外部性。
(5)标准
选择标准又称决策标准或决策规则,选择标准提供了一种将目标、备选方案和效果联系起来的方法。它们有时可以为目标的取得程度作出数字上的衡量。邓恩认为,一般的决策标准有效能、效率、适当性、公平性、回应性和合适性等。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政策分析常常采用成本一利益分析(损益分析)或成本一效能分析,以这两种分析的结果作为方案比较选择的标准。针对单一的政策目标,可资运用的标准常常不止一个。
(6)模型
模型是一系列关于世界及其过程的概括或假定,一个关于实在的简化了的图像; 它可以用来研究一项行为的结果,而不必采取实际的行动。模式有各种表现形式,如公式、物理结构、计算机程序等,甚至不过是一个心灵的图像而已。模型不仅可以用来预测备选方案的结果,而且可以应用于问题的建构或界定,甚至可以应用于整个分析过程。
(7)政治可行性
政治可行性是指符合在解决问题的限度内。限度指环境的因素,即影响政策结果的因素和不受政策制定者所掌握的因素。政治可行性分为一个方面:
①政治资源限制。包括政治支持度,政治和行政技术;
②分配限制。政治是整个社会对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分配的差距有一定限度;
③制度的限制。政策分析不能为所欲为,必须在一定的制度限制之内进行。
政策分析必须考虑政治可行性问题,这种可行性是不能靠系统分析或定量分析方法得到的。
5. 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现实意义。
【答案】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 发展政策分析学科,加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提高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仍不够高,尚存在一些问题或PJSl 待改善之处。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缺少政策制定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科学化、程序化的决策水平不高。要克服弊端,提高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就必须大力提倡和发展政策分析,研究政策过程韵规律性,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盼的理论,探索政策科定制定、执行和评估的程序、模型和方法,用以指导实际政策研究,提高政策水平。公共政策学既然以公共决策作为研究对象,以公共政策系统的改进以及提高政策质量为日标,并形成相当完善的理论和方法,那么,与其他相关学科相比,它更应成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主要支持学科。
(2)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决策,这是一项前无占人的伟大事业,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特别是口前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时期,必定产生大量的经济政策及社会政策问题,如产业、财税、金融、外贸、投资、就业、人口、环境、分配、消费、企业制度以及社会保障的政策问题。必须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系统完整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社会政策,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特别是必须处理好一些目标容易发生冲突或难以同时达成的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
(3)深化我国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我国政治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经济体制改革必定引起和促进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而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改革构成全面改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说,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本身正是政策科学及政策分析中政策制定系统改革的研究范围,要建立更加有效、更加灵活的政治及行政体制,必须借助政策科学及政策分析的有关理论和方法。
(4)人类社会离不开决策,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公共政策在指导和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们也决定着每个社会成员“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政策研究与人类、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公共政策学,探索政策研究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于改善政策制定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就具有不容低估的意义和作用。
6. 什么是垃圾桶模型?
【答案】垃圾桶模型最早由美国管理学教授詹姆斯·马奇、科恩、奥尔森等人于1972年提出。该模型认为,组织员工面对一项决策时,会不断提出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实际上都被扔进了垃圾筒,只有极少数能够成为最终决策的组成部分。
(1)垃圾桶模型的特征
①目标模糊。整个组织本身所要追求的目标并不具体,对各种施政目标的优先级也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