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813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资料审核

【答案】资料的审核是资料处理的第一步工作。它是指研究者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主要是问卷)进行初步的审阅,校正错填、误填的答案,剔出乱填、空白和严重缺答的废卷。其目的是使得原始资料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而为后续资料整理录入与统计分析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资料的审核工作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检查出问卷资料中的问题;

(2)重新向被调查者核实。

2. 实验组

【答案】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那一组对象。在最简单的实验设计中,也至少会有一个实验组。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仅观察接受实验刺激的实验组,同时他们也观察没有接受实验刺激的控制组。并通过比较对这两组对象的观察结果,来分析和说明实验刺激的作用和影响。

3. 社会研究

【答案】社会研究是指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研究是科学的一个部分,它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社会世界。社会研究的特征包括:①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②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③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4. 个别发送法

【答案】个别发送发的具体做法是:研究者将问卷印制好以后,派调查员依据所抽取的样本,将问卷逐个发送到被调查者手中,同时讲明调查的意义和要求,请他们合作填答,并约定收取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个别发送法的优点如下:

(1)较好地处理了调查的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2)比较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3)调查员可以向被调查者进行解释和说明;

(4)可以保证比较高的回收率;

(5)调查具有一定的匿名性;

(6)可以减少调查员所带来的某些偏差;

(7)被调查者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对问卷进行阅读和思考,还可以在方便的时候进行填答。 个别发送法的不足如下:

(1)调查的范围依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如邮寄填答法那么广泛;

(2)问卷的填答质量依然不能完全得到保证。

5. 表面效度

【答案】表面效度又称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它是指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也可以说是指测量所选择的项目是否“看起来”符合测量目的和要求。由于表面效度基于个人的主观判断之上,因而这种效度缺乏标准的、可重复的程序保证。比如,用问卷去侧量人们的消费观念,那么,首先要弄清“消费观念”的定义,然后看问卷中的问题是否都与人们的消费观念有关。我们可以采取请若干专家直接进行评价的方法来检查问卷测量的表面效度。比如,请5~10位专家对问卷中用来测量“消费观念”的问题进行评价,如果专家一致认为这些问题明显是有关其他方面的,则这种测量就不具有表面效度; 如果专家认为这些问题的确涉及的都是有关消费观念方面的内容,而看不出它们是在测量与消费观念无关的其他内容时,则可以说这一测量具有表面效度。由于表面效度基于个人的主观判断之上,因而这种效度缺乏标准的、可重复的程序保证。

二、思考与实践

6. 简述数据清理的方法。

【答案】数据清理工作是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进行的,通常有下列几种方法。

(1)有效范围清理

对于问卷中的任何一个变量来说,它的有效的编码值往往都有某种范围,而当数据中的数字超出了这一范围时,可以肯定这个数字一定是错误的。比如,如果在数据文件的“性别”这一变量栏中,出现了数字5或者7.8等,我们马上可以判定这是错误的编码值。

(2)逻辑一致性清理

逻辑一致性清理则是从另一种角度来查找数据中所存在的问题。它比有效范围清理要稍微复杂一些。其基本思路是依据问卷中的问题相互之间所存在的某种内在的逻辑联系,来检查前后数

据之间的合理性。要查找和清理有上述错误的个案,需要在SPSS 软件中执行条件选择命令(IF )。

(3)数据质量抽查

尽管采取了上述两种方法对数据进行清理,但仍会有一些错误的数据无法查出来。作为一种妥协,人们往往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样本的全部个案中,抽取一部分个案,进行这种形式的校对工作。用这一部分个案校对的结果,来估计和评价全部数据的质量。

7. 何为深度访淡? 对于实地研究中的深度访谈来说,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1)无结构访谈的含义和分类:

①无结构访谈,又称深度访谈或者自由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无结构访谈适合于并主要应用于实地研究。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深入细致的访谈,获得丰富生动的定性资料,并通过研究者主观的、洞察性的分析,从中归纳和概括出某种结论。应该说,无结构访谈与结构访谈相互补充,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都是社会研究中的有用工具。

②根据访谈的性质,可以将实地研究中的无结构访谈细分为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两种。正式访谈,指的是研究者事先有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预约的访谈。而非正式访谈则指的是研究者在实地参与研究对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随时碰上的、无事先准备的、更接近一般闲聊的交谈。这种非正式的访谈无法事先预料和计划,交谈的进程不能由研究者严格控制,交谈内容也不能完全按研究者的研究目标进行选择,只能随着具体的谈话情景、谈话对象而定。所以一般情况下研究者只能因势利导,见机行事。正式的访谈则通常需要按事先拟好的提纲进行,这种提纲中列出了一些根据研究文献和研究者个人经验认为应该了解的各种方面的问题。但提纲通常只起到某种提示作用,访谈的实际进程仍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和变化性。

③根据被访对象的数量,无结构访谈又可分为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两种。个别访谈与结构访谈中的当面访谈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它们都是由一个访谈员同一个被访者单独交谈。但二者仍有着本质的区别:无结构的个别访谈不依据问卷表,只围绕访谈的主题,灵活地询问和交谈; 而结构式的当面访谈则完全依据问卷表,严格按程序、按要求进行提问和记录。集体访谈则是将若干个研究对象集中在一起进行访谈,我们将在后面专门介绍。

(2)在实地研究中进行无结构访谈需要注意的要点:

①访谈前,要对访谈的主要目标和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一种可取的方法是,事先精心准备好一组“主题标题”或“内容提示”,以保证每次具体的访谈都能覆盖访谈的主要内容。这组“主题标题”或“内容提示”一般采用简练明确的词语或短小的句子的形式,抄写在一张卡片上,或者写在笔记本上,用以作为在访谈过程中指导提问和检查遗漏的依据。这组“主题标题”通常需要根据实际访谈过程中所认识到的问题或方面,对原先考虑不足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

②访谈前最好能对被访者的各方面情况和特征,比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尽可能详细地进行了解。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便于访谈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角色姿态,尽可能缩小访谈员与被访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尽可能增加二者之间的共同语言,以建立起融洽轻松的访谈关系; 另一方面可以使访谈员对被访者在访谈过程中所谈的各种情况,有一个更为准确、更为客观的理解。

③访谈的时间和地点的确定应该以被访者方便为主要原则。在访谈前,访谈员应该事先与被访者进行联系,向被访者说明访谈目的和内容,并和被访者就访谈次数、时间长短及保密原则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