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业学位)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方差分析

【答案】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通过分析研究中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大小,从而确定可控因素对研究结果影响力的大小。

2. 非参数检验

【答案】非参数检验:在总体方差未知或知道甚少的情况下,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分布形态等进行推断的方法。

3. 研究的质量

【答案】研究的质量:指一个研究在设计、实施和分析过程中防止和减少系统误差(偏向)及随机误差的程度。

二、简答题

4. 如何理解假设检验的原理? 试简述其一般步骤。

【答案】(1)由标准正态分布特性可知,标准正态曲线下某个Z 分数范围确定的区域面积等于随机变量(Z 分数)相应取值的概率。可通过两类假设、小概率事件原理和两类错误以及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来对假设检验的原理进行理解。

(2)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①根据问题信息和检验目的写出两种假设

号表示,也可以用语言描述(非参数检验中)。

②选择适当的检验统计量U (如Z 、t 、

③根据样本值计算统计量U 的值u 。 ④据显著性水平和U 的概率分布,查表找出拒绝域和接受域的临界值,注意在双侧检验时要查

接受和;单侧检验时只需查一侧U 。即可。 (某些分布中两临界值互为相反数)单侧检验中

则若都拒绝则若Z>1.64或Z<-1.64,否定零假设,认为差拒绝例如,上述的正态u 检验中,⑤统计决策,

双侧检验中若

否则接受则否定零假设,认为差异显著;若改成双侧检验,差异量,使用双侧检验更不容易得到显著结论。

第 2 页,共 18 页 通常可以先写出

再写出可以用符F 等),参数检验要求U 必须有精确分布并包含被检验总体参数,且无未知量;非参数检验未必有精确分布,但都有类似的统计检验表。 异显著。注意到,由于单、双侧检验中两端分配概率不同,双侧检验中的临界值更极端,同样的

5. 如何进行敏感性分析?

【答案】通常的敏感性分析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选用不同统计模型或方法重新分析资料,考察结论有无变化。

(2)按研究质量评价标准从纳入文献中纳入或排除那些质量有问题、有争议的文献后重新进行元分析,考察结论有无变化。

(3)根据样本量的大小对纳入的文献作分层元分析,考察结论有无变化。

(4)改变纳入标准,考察结论有无变化。

(5)排除异常值后,重新进行元分析与未排除异常值的结果进行对比。

6. 简述元分析中存在的各种偏向及其控制办法。

【答案】元分析中存在的各种偏向及其控制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选择偏向,是指根据文献纳入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献时产生的偏向,主要是由于元分析者有时会根据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和已有的知识,有目的地选择或放弃某些文献造成的。

(2)研究内偏向,是在资料提取时产生的偏向,主要包括从纳入研究中提取的数据信息不准确和对研究质量的评价不恰当。

(3)汇集偏向,是最难控制的问题。元分析是对以往研究的再次分析,一个好的元分析应包括所有与课题有关的资料。由于多种原因,不可能收集到同一研究问题的全部资料,这就是汇集偏向。

7. 主成分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主成分分析的原理是设法将原来变量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几个综合变量,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可以取出几个较少的总和变量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的统计方法叫做主成分分析或称主分量分析,也是数学上处理降维的一种方法。

8. 正交旋转和斜交旋转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正交旋转和斜交旋转的区别是:

(1)因子旋转可分为正交旋转和斜交旋转两种方式:正交旋转是使因子轴之间保持90度角

,而斜交旋转中因子轴间不一定正交。 (因子不相关)

(2)斜交旋转比正交旋转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斜交旋转能提供因素间相关的估计。

(3)为克服理论上的缺陷,取得良好的旋转效果,要采用斜交旋转的方法。斜交旋转比正交旋转更常用,因为它不强制因素必须是独立的。

9. 简述区间估计的置信区间和显著性水平。

【答案】置信区间,也称置信间距,是指在某一置信度时总体参数所在的区域距离或区域长度。置信区间的上下二端点值称为置信界限。

显著性水平是指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时,可能犯错误的概率,用符号表示。

置信度或置信水平。

第 3 页,共 18 页 称为

10.下面列出了一系列的选题,用本章所介绍的选题原则对它们进行评价。

(1)父母教养态度与儿童在2〜4岁期间的问题行为

(2)同性教师与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

(4)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预防与干预

(5)不同注意条件下大数与小数的加工差异

【答案】选题原则的四个基本特征主要有:课题是可行的;课题是清楚的;课题是有价值的;课题是符合道德的。因此,可以判断:

(1)选题的课题表述不清,儿童的问题行为该如何理解和定义没有表述清楚;

(2)选题的课题针对性不强,对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不大,即研究价值意义不大;

(3)课题的研究是可行、有价值、清楚地,对于揭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4)课题体现不出选题原则中课题是清楚的,即研究者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没有表述清晰;

(5)选题未能体现选题原则中的课题应是有价值的原则,此外,其针对性也不强。

三、综合题

11.实验设计中如何保证实验的效度?

【答案】实验效度包括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内部效度是指在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明确程度。

(1)一项研究要具有内部效度,首先必须正确地选择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这样才有可能作出有关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陈述。其次是要做周密的实验或研究设计。这主要是指在进行实验设计时,明确意识到各种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运用多种设计措施,控制这些影响因素,突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①在实验设计过程中,为提高内在效度,采取以下措施:

a. 双盲实验法。也就是说,主试和被试都不清楚实验的具体目的,因而可最大程度上避免主试的暗示和被试的顺从。

b. 实验者在匹配被试时必须考虑两组被试本身是否同质,如果不同质(就像白人儿童和非洲

,就必须以几组被试各自的相对水平进行匹配。 裔儿童)

c. 在对被试进行分组时,使用随机取样和随机分配的方法。

d. 増设控制组,同样能够解决由于实验程序本身、控制方式的不一致以及测量程度的变化对实验内部效度的影响。例如,在使用前测、后测的实验研究中,一般正常情况下,即使没有接受任何实验处理,后测的分数也将比前测的分数高一些。这中间可能包括练习因素、临场经验以及对实验目的敏感程度的效应。而这些影响实验效度的问题,可以通过增设一个无实验处理,仅有前后测的控制组加以解决。如果实验组的后测明显高于控制组的后测,那么实验组被试的前后变化就确实是由自变量引起的(至少是高于控制组的那部分)。

第 4 页,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