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805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结构访问法

【答案】结构访问法是指调查者依据结构式的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逐一地提出问题,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在问卷上选择合适的答案的方法。

结构访问法可分为当面访问法和电话访问法两种方式。

2. pps 抽样

【答案】社会研究中有一种常用的不等概率抽样方法,称为“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简称PPS 抽样。

3. 实验组

【答案】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那一组对象。在最简单的实验设计中,也至少会有一个实验组。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仅观察接受实验刺激的实验组,同时他们也观察没有接受实验刺激的控制组。并通过比较对这两组对象的观察结果,来分析和说明实验刺激的作用和影响。

4. 经典实验设计

【答案】经典实验设计又称古典实验设计,或双组前后测模式,是最基本同时也是最为标准的实验设计。其包含了实验设计的全部要素: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自变量(实验刺激)、因变量,以及随机指派。

经典实验设计的实施步骤如下:

(1)随机指派实验对象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2)对两个组的对象同时进行第一次测量,即前测;

(3)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但不对控制组实施这种刺激;

(4)对两个组的对象同时进行第二次测量,即后测;

(5)比较和分析两个组前后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别,得出实验刺激的影响。

实验刺激的影响=实验组的差分-控制组的差分

=(后测1-前测1)-(后测2-前测2)

如果实验组差分(的绝对值)比控制组差分(的绝对值)大,则说明实验刺激对因变量有影响; 如果实验组差分与控制组差分相等,则实验刺激的影响为零,即自变量对因变量不起任何作用; 如果实验组差分比控制组差分小,说明实验刺激对因变量的影响是负向的。

5. 简单随机抽样

【答案】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 个元素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 个元素组成样本(N>n)。常用的办法类似于抽签,即把总体的每一个单位都编号,将这些号码写在一张张小纸条上,然后放入一容器(如纸盒、口袋)中,搅拌均匀后,从中任意抽取,直到抽够预定的样本数目。这样,由抽中的号码所代表的元素组成的就是一个简单随机样本。

二、论述题

6. 试分析论述社会学研究中的后实证主义思潮。

【答案】实证主义思潮主要集中于其对实证主义的扬弃、思潮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研究。 (1)对实证主义的扬弃。实证主义是一种立足于感觉经验的研究准则。它主要反对形而上学,重视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认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论上烙守经验主义,强调价值中立性。后实证主义是实证主义在经受众多批评后的修正的总称,承认研究者不能“证实”一个理论或其他因果命题,但是可以通过消除其他解释来增强这一理论。

(2)后实证主义承认在社会学研究中应该包含理论指导以及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在资料搜集中也可以加入被调查者的主观感受和观点。严格的自然科学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社会科学,所以发展出来了准实验研究。

(3)后实证主义的社会学研究思潮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柯林斯、布东和亚历山大。

三、计算题

7. 为研究饮食习惯与地区的关系,共随机抽样了100人,调查结果如下:

(1)将下面的表格抄录在答题纸上并计算

(2)该了检验的自由度d..f.=?

(3)己知该交互表的

【答案】(1)

,相应的检验所需要的期望频次。 。可得出什么统计结论? (4)请计算(Lambda )系数,并说明其含义。

(2)由题意,自由度

(3)由题意,

(4)由题意有:

习惯的不同,可以减少预测误差的25%。

。 ,说明饮食习惯和居住地区的差异有关系的。 。说明用地区去解释饮食

四、思考与实践

8. 试述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三者的特点及其关系。

【答案】(1)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①探索性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a. 探索性研究的含义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b. 探索性研究的特点

第一,探索性研究主要应用于研究者准备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十分特殊、十分新鲜,且很少有人涉及时,或是研究者本人对打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不大熟悉、了解很少时。

第二,探索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进行考察,达到对这一现象的初步了解,以及为更深入、更系统、更周密的研究提供指导和线索。

第三,探索性研究在方法上要求比较低且并不太严格,通常采用参与观察和无结构式访问等方法收集资料,其所研究的对象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小。

第四,探索性研究从资料中所得出的各种结果主要用来“探测”某类现象或问题的基本范围、内容或特征,给人们一个大致的轮廓或印象; 用来“提示”深入研究这一现象或问题的可能途径; 用来尝试可用于这一现象或问题研究的合适的方法与工具。它难以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提供比较系统、比较肯定和比较满意的答案。

②描述性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a. 描述性研究的含义

描述性研究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它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也可以说,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特别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

b. 描述性研究的特点

第一,描述性研究通常需要采取严格的随机抽样方法来选择研究对象,并且研究样本的规模要比探索性研究中的规模大得多。描述性研究在方法上表现在系统性、全面性和结构性上。

第二,描述性研究中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以自填、邮寄或结构式访问等方式进行的问卷调查。所得的资料必须经过统计处理(通常是在电子计算机的辅助下进行),得出以数量形式为主的各种结果,并要将这些结果和结论推论到总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