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705社会学概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科学分类

【答案】孔德认为,整个宇宙现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按其性质可具体分作五类:天体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和社会现象。与此相应地,他将科学也划分为五种:①天文学,研究天体现象; ②物理学,研究物理现象; ③化学,研究化学现象; ④生物学,研究生物现象; ⑤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

2. 整合(I )

【答案】整合,任何行动系统都由各个部分组成,为了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发挥功能,必须将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使各个部分之间协调一致,不致出现游离、脱节和断裂。

3. 专门理论

【答案】专门社会学理论是该体系结构的第二个等级、中间层次。专门社会学理论的概念系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的“中级理论”概念引申而来,苏联社会学界对此并不隐讳。专门社会学理论作为该体系结构中的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贯通整体结构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在该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环。这里所说的专门社会学理论,是指各分科社会学的理论观点,如家庭社会学、劳动社会学、城市社会学

4. 宏观结构理论

【答案】在马克思、齐美尔和杜尔克姆的理论思想影响下,布劳逐步发展出了自己的宏观社会结构理论。在他的理论中,布劳坚持用客观的社会结构条件去解释社会现象,反对把心理和文化的因素作为首要的解释工具; 坚持以社会群体、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反对仅仅用个人因素去说明社会变化的个体主义观点; 坚持把抽象的理论讨论与具体的实证研究相结合,反对缺乏严密性和确定性的单纯概念讨论和缺少理论解释力的单纯经验描述性研究。

5. 社会利益

【答案】社会利益,在斯莫尔看来,是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归根结底是“发展、适应和满足利益的过程”。群体作为社会利益集聚的单位,应看做是有组织的利益的载体和社会进程的单位。

6. 适应(A )

【答案】适应,指系统必然同环境发生一定关系,为了能够存在下去,系统必须拥有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所需资源的手段,或者说,系统必须具有通过操纵某些手段来控制环境状态的能力。

7. 自我

【答案】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在心理学中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在我们的经验中,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②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③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8. 社会运动

【答案】社会运动是指一种以集体认同和团结为基础,以非制度性和超制度性手段为主要行动方式,而且组织性比较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追求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社会运动的特征包括:①社会运动是一种企图实现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社会运动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即追求某种社会变革。②社会运动的参与者内部有比较强烈的团结感和集体认同。③社会运动一般有较好的组织性,并且活动的持续时间比较长。④社会运动在行动中主要采取非制度性或超制度性的手段。

9. 哲学社会学

【答案】哲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即揭示社会学研究的条件、前提和基本概念,对个别研究进行形而上学的综合。

10.社会机构外互动

【答案】社会机构外互动是没有明确界限的、临时性的互动。戈夫曼把这种互动称作“相遇”,认为相遇式互动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人们之间持续性的相互注意。这种相遇互动与群体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遇可以是群体生活的一个方面,但是人们之间的有些相遇与群体关系大不相同。虽然人们在这些公共场合的行为与人们在社会机构里的表演有所不同,但是印象管理的原则在这里也是适用的。

二、简答题

11.简述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答案】奥古斯特·孔德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人称“社会学之父”。其社会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提出了实证社会学的概念,以及他的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思想。

(1)实证社会学

①实证的含义:现实的而非虚幻的; 有用的而非无用的; 可靠的而非可疑的; 相对而非绝对的; 确切的而非含糊的。社会学方法得出的知识具有相对性,关于社会事实,不追求终极本质和普遍

规律(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②原则:a. 方法论上追求自然科学主义倾向,社会学应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依据自然规律解释社会现象; b. 认识论上追求经验主义,社会学可以解释经验、感觉以及其它可实验性的知识或材料; c 追求价值中立。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只问“是什么”而不问“应该是什么”

③个体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a. 个体有机体一成不变,而社会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可改变; b. 社会有机体可进行广泛分工和高度合作,个体有机体则不具备。

④智力发展三段律:神学阶段(虚构阶段)一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一科学阶段(实证阶段)。

贡献在于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努力使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按实证主义思想设计的社会学受历史时代和思想传统影响,概念比较抽象,带有浓厚思辨色彩。

(2)社会秩序论(社会静力学)

社会静力学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有机体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揭示人类生活的基本秩序,认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家庭是“真正的社会单位’夕,反对把个人作为研究社会的出发点,家庭是构成社会组织的基础。最重要的3个因素是:宗教(提供共同的和一致的信仰、秩序的源泉)、语言(交流与传承的作用)和社会劳动分工(适当分工能加强依赖与合作精神,分工过细会损害集体合作)。

(3)社会变迁论(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综观的是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从社会纵向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工业阶段。

在孔德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就是发展则富,谋求最终的利益。他构想未来的社会(实证社会)是劳动至上、劳动价值至上的社会,社会将会由牧师、银行家和企业家共同管理。在实证社会里学者与牧师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协调人的感情,帮助人们承认国家治理者的权威,节制权贵的专横和利己行为,教育人们热爱他人,对社会、对集体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克服利己思想,保证维持社会的共存与有序发展。

他认为,死亡、人口、种族、气候、道德价值的精神和政治活动等,对社会的进化都有影响作用。气候与地理环境也成为推动或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之一。

(4)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代表和反映了对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运动规律的基本思想,其反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有积极的历史作用; 但唯心主义的发展观,看不到人类生产活动在社会进步中的决定作用,把人类智力活动当作社会活动中心,由智力发展三阶段推导出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未摆脱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12.简述韦伯“理解的社会学”。

【答案】(1)韦伯“理解的社会学”的含义

韦伯的社会学称为“理解的社会学”,用他自己的话说: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