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617社会学研究方法(含统计)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617社会学研究方法(含统计)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617社会学研究方法(含统计)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7 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617社会学研究方法(含统计)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13 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617社会学研究方法(含统计)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18 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617社会学研究方法(含统计)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22

一、基本概念

1. 李克特量表

【答案】李克特量表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该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或者“赞成、比较赞成、无所谓、比较反对、反对”五类. 分别记为1, 2, 3, 4, 5,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2. 民意调查

【答案】民意调查又称舆论调查,是指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最典型的民意调查是美国的总统选举民意测验。

此外,像各种民意测验机构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的民意调查,以及各种大众传播机构对其读者和听众、观众进行的调查等等,都属于这一类调查。

3. 定类测量

【答案】定类测量又称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它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定类测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

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与不等于(或者属于与不属于)。由于定类测量实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因而必须注意所分的类别既要具有穷尽性,又要具有互斥性,即所分的类别既要相互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对各种可能的情况包罗无遗。

4. 连续接近法

【答案】连续接近法是指这样一种方法,它小断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时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到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

5. 个案研究

【答案】个案研究是指对一个个人、一件事件、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它的特点是焦点特别集中,对现象的了解特别深入、详细。

个案研究通过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洞察,能够获得非常丰富、生动、具体、详细的资料,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事物或事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而且能为后来较大的总体研究提供理论假设。

因此,这种方法在社会科学的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6. 差异性比较法

【答案】差异性比较法可以说是一致性比较法的“双倍应用”。差异性比较法的基本思想是:研究者先找出那些在许多方面都十分相同,但在少数方面不同的个案; 然后找出那种使这些个案具有相同的原因和结果的那些特性,同时找出另一组在这种结果上与此不同的个案,即找出那些不出现第一组个案中的结果的另一组个案; 这样,研究者就可以比较两组个案,查找那些在不出现结果特性的个案中,也没有出现的原因特性。这种没有出现的特性就是结果的原因。差异性比较法不仅从正面的个案(即那些具有共同的原因和结果特性的个案)中获得信息,同时,它还从反面的个案(即那些缺乏结果特性的个案)中增加信息,因而这种比较方法的结论更加准确。

7. 定比测量

【答案】定比测量又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所以,它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是否有实际意义的零点(绝对零点)的存在,是定比测量与定距测量的唯一区别。

8. 判断抽样

【答案】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它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这种抽样首先要确定抽样标准。由于标准的确定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所以,此法的运用结果如何往往与研究者的理论修养、实际经验以及对对象的熟悉程度有很大关系。

判断抽样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当研究者对研究总体的情况比较熟悉、研究者的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研究方法与技术十分熟练、研究的经验比较丰富时,采用这种方法往往十分方便。

9. 准则效度

【答案】准则效度又称实用效度或经验效度,它是指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原有的一种测量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进行比较所得到的效度。如果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与原有的作为准则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相同的效果,那么,其效度系数就高,说明这种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准则效度。

二、判断并改错

10.群内的差异程度高而群间的差异程度低,最适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答案】错误。

【解析】分层抽样适用于抽样群体层次性明显的群体,而群内的差异程度高而群间的差异程度低最适宜采用整群抽样。

11.“中层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所倡导的一种理论建构模式。

【答案】错误

【解析】“中层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所倡导的一种理论建构模式。

三、思考与实践

12.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在实地研究中,哪种观察更为常见?

【答案】(1)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之间的差别。

①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它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参与观察法的研究者通常不是从对研究主题的先验印象和一整套测量工具开始,而是经常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形成他们的概括和方法论,他们依靠的是研究对象对其“文化”的阐释。研究者开始是带着问题到实地去,寻求资料和“理论性的解答”。

②局外观察又称为非参与观察,即观察者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最理想的局外观察是观察者隐蔽起来观察,使被观察者一点也意识不到有研究者在场正在观察他们。

(2)在实地研究中,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都比较常见,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场景研究。

13.简述集体访谈的原则及其优缺点。

【答案】集体访谈也称为座谈会,是指将若干个访谈对象集中起来,同时进行访谈的方法。集体访谈的最大特点是,访谈中不仅存在着访谈员与被访者之间的社会互动,同时还存在着不同的被访者相互之问的社会互动。

(1)集体访谈的原则:

①参加集体访谈的人数方面。人数多了,则集体访谈难以掌握和进行; 人数少了,又达不到集体访谈的效果。根据长期实践的经验,一次集体访谈的参加人数通常以5}-7人为宜,最多不要超过10人。

②参加集体访谈的被访者的选择的方面

a. 要有代表性;

b. 要十分了解情况;

c. 要敢于发言;

d. 相互之间应有共同语言。

(2)集体访谈的优点:

①由于集体访谈是访谈员与被访者之间、被访者互相之间的多层次互动与交流,因此,它所获得的信息往往比个别访谈方式所获得的信息更为广泛、更为全面,而且,由于能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核对、互相修正,所以,集体访谈所获得的资料往往也更为完整、更为准确。

②由于集体访谈能够同时访谈若干个不同的访谈对象,因而可以大大地节约人力、时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