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考古学考古学专业综合复试之中国考古学通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考古学考古学专业综合复试之中国考古学通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考古学考古学专业综合复试之中国考古学通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10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考古学考古学专业综合复试之中国考古学通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20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考古学考古学专业综合复试之中国考古学通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30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考古学考古学专业综合复试之中国考古学通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41

一、名词解释

1. 夏家店上层文化

【答案】夏家店上层文化是中国北方青铜器时代晚期文化,该文化遗址在内蒙古赤峰市夏家店发现,年代约为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300年。夏家店上层文化村落大多分布在沿河两岸高地,居址有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两种。墓葬形式多为单人葬,也有极少数的异性合葬或同性合葬。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青铜器种类繁多,其中,以工具、武器和装饰品最多。从该文化遗存可以推知,

社会阶级差别己经出现。在社会经济中,家畜词养比较发达,农业比较简陋,狩猎占有一定地位。

2. 巴蜀文化

【答案】巴蜀文化是中国西南地区古代巴、蜀两族先民留下的物质文化,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境内,时代大约从商代后期直至战国晚期。巴族的祖先,最早的发源地在湖北西部的清江流域,以后活动在四川盆地东部,包括陕南、鄂湘西部及黔东北一带。后与蜀同时被秦所灭。巴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船棺葬、扁茎柳叶形剑、圆刃折腰钺、短骹式弓尔矛,以及甑、釜、鍪(mou )配套的铜容器。蜀族的活动范围,以成都为中心,约包括今四川盆地西部以及陕西,滇北一带。蜀文化较为重要的考古发现有新繁县水观音遗址、彭县竹瓦街窖藏、成都羊子山遗址等。其中羊子山清理的一座坛形遗址,是目前所知唯一的先秦礼仪性建筑。巴蜀文化不仅接受了黄河流域文化的影响,还影响了南部的夜郎、滇以及西部的邛(qiong )笮(zuo )、冉驄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形成了沟通古代黄河流域文化和西南边疆文化的桥梁。

3. 司马金龙墓

【答案】司马金龙墓是指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与其妻姬辰的合葬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1965~1966年发掘。该墓早年被盗,现存随葬品400余件,以各类陶俑和动物模型为主,另有石砚、青瓷唾壶、漆桶、陶壶等,出土的石棺床、漆屏风及石础尤为珍贵。其墓葬形制和室内布置等继承了魏晋以来中原地区的传统,而随葬的甲骑具装陶俑和马驼畜群又显示出北方游牧民族和畜牧经济的特色,对北魏时期考古和历史研究有一定价值。

4. 土墩墓

【答案】土墩墓是古代墓葬形式之一。西周至春秋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特点是:不挖墓穴,只在平地堆土起坟埋葬。随葬品多为印纹陶器、原始瓷器和带地方特征的青铜器。研究者多认为是吴越文化的葬俗。

5. 号墓为陵

【答案】号墓为陵是唐代皇室的一种极为特殊的丧葬制度,始于唐中宗年间。它有两层含义:一是称陵不称墓; 二是墓葬和随葬品以皇帝等级安排。典型墓葬如的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都有前后两室。成王李仁墓、章怀 太子墓则与“号墓为陵”规格相似。这些墓葬多长墓道多天井,如懿德太子墓有天井7个、壁龛8个,章怀太子墓有天井4个、壁龛6个。

6. 饕餮纹

【答案】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常见兽面纹饰,多以两对称夔龙纹为主要构图内容。“饕餮纹”最早见于北宋徽宗 年间《宣和博古图》。饕餮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怪兽,以饕餮纹装饰青铜器,或许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

7. 考古学

【答案】考古学是主要根据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其社会的状况,并进而解析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规律的一门科学。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由于它是以研究人类的文化和社会为目的,故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又由于获取和研究这些遗迹和遗物需要利用多种自然科学的技术手段,因此,考古学属交叉学科。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一考古层位学和考古类型学分别来自地质学的地层学和生物学的分类学。其基本的研究步骤为: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调查发掘所获田野资料的整理,各种标本的测试分析,编写考古调查或发掘报告、进行专题研究或综合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或专著。

8. 砖室墓

【答案】砖室墓是指大约在西汉中晚期出现在中原和关中一带的用砖建筑的小型墓。到了东汉,砖室墓迅速普及,成为全国各地最常见的一种墓。经六朝、隋唐,墓室的细部结构和设施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北宋时期出现了仿木结构建筑的砖室墓,此种墓葬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

二、简答题

9. 考古学是如何断代的?

【答案】考古学断代法有5种:

(1)文字材料

如果出土物中带有文字纪年、题记、铭文、墓志铭、甚至文献资料,就据此断代。

(2)地层研究结果

先确定各地层的先后顺序,由已知年代的地层(里面含有可以肯定年代的遗物)来推断其他层次的年代。

(3)地质结构或古生物学

利用地质结构或古生物学(包括动物化石和花粉孢子)的证据,也可以断定文化层的年代。

(4)类型学的研究结果

利用类型学的研究结果,确定“文化序列”中的早晚。

(5)自然科学方法

如放射性碳-14(14C )测定法、热释光测年法、古地磁断代法、树木年轮校正法、穆斯波尔普法等自然科学方法断代。

10.简述屈家岭文化的总体特征。

【答案】(1)概述

屈家岭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2550~前2195年。因1955~1957年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湖北,北抵河南省西南部,南界到湖南澧县梦溪三元宫,西面在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也发现了个别屈家岭文化的典型器高圈足杯碎片。

(2)特征

①屈家岭文化分期

a. 早期

早期有斧、锛、凿和穿孔石耜等器,磨制一般比较粗糙。黑陶多,灰陶次之,黄陶和红陶较少。陶器表面多数为素面磨光。

b. 晚期

晚期磨光石器增加,双肩石锢是屈家岭文化常用农具之一。以种植水稻为主,家畜以猪和狗为主。出现了彩陶丝轮。

②屈家岭文化的陶器多为手制,但快轮制陶已普及;

③屈家岭文化的石器多为磨制,制作水平相当高超;

④经济活动以稻作农业为主,家畜饲养及渔猎采集也是很重要的经济活动;

⑤房屋建筑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地面起筑式;

⑥墓葬形式以竖穴土坑墓为主。

11.良渚文化及意义。

【答案】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县良渚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良渚文化由崧泽文化发展而来,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2200年。

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轮制较为普遍。石器磨制精致。良渚文化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手工业十分兴旺,尤其是玉器的制作,在全国同时期的原始文化中,显得十分突出。良渚文化居民过着较稳固的定居生活。发现的墓坑基本呈长方形,以头向南的仰身直肢葬为主,有大、小墓之分。良渚文化时期,氏族社会已走上解体的道路。

良渚文化显示了长江三角洲原始社会末期的物质文化发展水平,丰富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