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724中国考古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青花瓷

【答案】青花瓷是源于中国、遍行世界范围的一种白底蓝花的高温釉下彩瓷器,常简称青花。广义上的青花包括一切白底蓝花的陶器、石胎瓷和瓷器。狭义的青花以明清景德镇窑的产品为标准,要满足以下特征:①胎体要完全瓷化;②蓝色的纹样要由含钴的颜料发色;③必须是釉下彩;④最终要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狭义的青花的最主要的产地是中国、朝鲜和日本,三地用料基本相同,只是微量金属含量不同,所以发色有别。

2. 洛阳铲

【答案】洛阳铲又称探铲,是一种考古学工具,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其一端有柄,可以接长的白蜡杆。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可深逾20米,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深井,用来探测地下土层的土质,以了解地下有无古代墓葬。

3. 陶寺文化

【答案】陶寺文化是中原地区龙山时代的区域考古学文化,因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晋南地区的临汾盆地,即峨嵋岭以北汾河下游及其支流浍河、滏河流域,可分为陶寺早、中、晚三期。陶器的陶质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为主,另有少量的夹砂褐陶、泥质褐陶和泥质黑陶,典型器物有釜灶、聋、扁壶、大口罐、小口折肩罐、鬲、赢、折腹盆、深腹盆、浅盘豆、单把杯、碗、钵等。陶寺文化的文化年代距今4300~3900年。

4. 殷墟

【答案】殷墟是商代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县小屯村及其周围,面积约30平方公里,商代盘庚迁殷至商亡皆以此为都。殷墟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从1928年起经多次发掘,先后发现宫殿、作坊、陵墓、祭祀坑等遗迹,以及青铜器、骨角器、陶器、玉器、甲骨等大量遗物。特别是甲骨文的发现印证了史籍关于商的记载,确立了商的历史地位。50多年所获资料,推动了诸如甲骨学、商代社会性质、手工艺水平、青铜器、墓葬制度等方面研究工作的深入。

5. 寺墩遗址

【答案】寺墩遗址是指位于中国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務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遗址。1973年该遗址被发现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距今约4500年,根据地层堆积及清理的两座墓葬,寺墩遗址分两个文化层:下层属崧泽文化,上层属良渚文化。经常州市博物馆调查,它被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

6. 文化景观

【答案】文化景观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和具体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在人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表文化形态的地理复合体。它是历史时期以来人类活动所塑造并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景观。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每一历史时代人类都按照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

7. 细石器与小石器

【答案】①细石器是指以间接打击法产生的细石核、细石叶及其加工品为限。它是一种形状细小的打制石器,但并非所有的小型石器均为细石器。严格来讲,细石核本身并不属于工具,细石器是有使用痕迹的石叶或采用石叶加工而成的石器,它们主要是作为装备复合工具的石刃而专门制作的;②小石器是指小型的石器,石器个体较小,用锤击和砸击两种方法剥片加工。

8. 三星堆遗址

【答案】三星堆遗址是发掘于四川广汉的一处与商同时的文化遗址,它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境内鸭子河南岸和马牧河两侧的高台地上,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遗址集中分布区的面积约6平方公里,实际上是由数十个地点组成的大型遗址群。出土物有青铜器、陶器等物件,其中青铜器造型大且夸张、制作精美,至今铸造工艺仍是未解之谜。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新石器时代?

【答案】⑴特征

新石器时代是考古学上石器时代的最后阶段,主要特征为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陶器、磨制石器和纺织技术的出现,以及定居生活的开始。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路博客1865年首先提出的。

(2)时间

在地质年代上已经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中石器时代时代过渡而发展起,年代大约从1.8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距今5000多年~2000多年不等。中国境内发现大批不同类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

(3)文化分期

根据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等文化遗存的发展变化以及经济生活的变革,中国新石器时代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①新石器时代早期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绝对年代,大约为距今12000~8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可分为前、后期,前期为前陶新石器时代,后期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有陶新石器时代,即陶器的萌芽时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石器以打制为主,磨制石器很少。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的农业是一种“砍倒烧光”

的“火耕农业”。

我国属于前陶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有广东省阳春县独石仔、封开县黄岩洞、翁源县青圹吊珠岩,广西柳州市白莲洞第二期文化,台湾玉山,贵州省平坝县飞虎山洞第二文化层,黄河流域有陕西大荔县沙苑文化、青海省桂南拉乙亥,山西省怀仁县鹅毛口,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南勿呼井、科尔沁右翼中旗噶查等。

②新石器时代中期

中期的年代大约为距今8000~5000年,可分为前、后两期。石器已发展到以磨制为主,打制石器在各种文化中所占的比例很小。经济生活方面,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已从火耕农业发展到锄耕农业。

③新石器时代晚期

晚期年代大约距今5000~4000年,可分为前、后两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磨制精致、器形变小。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各地区都进入到发达的锄耕农业阶段,太湖流域可能已进入到犁耕农业阶段。

10.简述西周青铜器铭文。

【答案】(1)晚商

晚商的青铜器很少有铭文的,有的也只是短铭文,称“简铭期”。

(2)西周

西周多了起来,并不乏长铭文,称“长铭期”。如著名的康王时器《大盂鼎》,铭文长达291字。

①铭文内容

a. 西周初期

西周初期铭文的内容通常是激扬祖德、刻记功烈之类。

b. 西周中期

到了西周中期以后,铭文就变得“公文程式化”了:纪时、纪地、纪事、赏赐、勉励和对扬、作器、祝愿。例如《师兑簋》:“隹元年五月初吉甲寅(纪时),晚在周,各康庙,即位,同仲右师兑入门立中廷(纪地)。王乎内史册命师兑足师和父嗣左右走马、五邑走马(纪事)。赐汝乃祖市、五黄、赤舄(赏赐)。兑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丕显鲁休(勉励和对扬)。用作皇祖城公鼎簋(作器)。师兑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祝愿)。”

②铭文书体

a. 西周初期:西周初期的铭文书体有称“波磔体”,即字作肥笔,笔道首尾出锋,粗细不一,喜作波磔,有如“画字”,尚有书写者之个性。

b. 西周中期以后:到西周中期以后,书体则称为“玉箸体”即笔道柔和,粗细如一,两头浑圆,千字同模。

(3)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铭文不多,内容也单调,一般是“„某人‟择某吉金,自作某器”,或“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