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理工大学成本会计(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答案】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是指实际成本降低额和计划成本降低额的差。
实际成本降低额=(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
计划成本降低额=(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单位成本)×计划产量。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与计划降低额的差异,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的变动形成:①单位成本变动。假定产品品种结构不变,可比产品单位成本越低,成本降低额越大;反之就越小。②产品产量变动。假定产品单位成本不变,可比产品产量越多,成本降低额越大;反之就越小。③产品结构变动。在生产多种可比产品的情况下,成本降低率较大的产品在全部可比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越高,成本降低额越大;反之就越小。
2. 成本会计的对象
【答案】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明确成本会计的对象,对于确定成本会计的任务,研究和运用成本会计的方法,更好地发挥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成本会计的对象,总括地说应该包括各行业企业的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其中,财务
成本包括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管理成本是指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所计算的成本。
二、简答题
3. 标准成本会计对“成本差异”的处理一般有哪几种方式?你认为哪一种处理方式比较合理?为什么?
【答案】标准成本法,也称标准成本制度,或标准成本会计,是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营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
(1)处理方式:标准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相结合,由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处理成本差异所组成的完整系统。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标准成本法对成本差异的处理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结转本期损益法。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所有差异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或者先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再随同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一起转至“本年利润”账户。这时,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只反映标准成本。采用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确信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应当直接体现在本期损益之中,使利润能体现本期工作成绩的好坏。
②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
本和存货成本。这样分配后,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都是实际成本。采用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应由存货和销货成本共同负担。
(2)合理方式:第一种处理方式,即结转本期损益法比较合理。原因:
①结转本期损益法的账务处理比较简便,而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的期末成本差异分配工作非常繁杂,不利于产品成本计算的简化。
②结转本期损益法,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全部反映在本期的利润上,使利润指标能如实地反映本期生产经营工作和成本控制的全部成效,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都是实际成本,这样就不便于本期成本差异的分析和控制。
但是,使用结转本期损益法要求标准成本的制定要合理和切合实际并且要不断进行修订,这样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成本才能切合实际。否则,如果差异数额较大或者制定的标准成本不符合实际的正常水平,则不仅使存货成本严重脱离实际成本,而且会歪曲本期经营成果。
4. 以简化的分批法为例,如何理解简化成本计算的意义和原则?
【答案】(1)简化成本计算的意义
在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或车间中,如果同一月份投产的产品批数很多,几十批甚至上百批,且月末未完工的批数也较多,使用简化的分批法,可以避免将当月发生的间接计入费用全部分配给各批产品,而不管各批产品是否已经完工,从而避免繁重的分配核算工作。即使用简化成本计算可以简化费用的分配和登记工作;月末未完工产品的批数越多,核算工作就越简化。
(2)简化成本计算的原则
①仍应按照产品批别设立产品成本明细账,但在各批产品完工之前,账内只需按月登记直接计入费用(如直接材料费用)和生产工时。
②每月发生的间接计入费用,不是按月在各批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是先将其在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中,按成本项目分别累计起来,只有在有产品完工的那个月份,才对完工产品,按照其累计工时的比例,分配间接计入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③全部产品的在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计入费用,以总数反映在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中,不进行分配,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
5. 成本会计的直接分配法
【答案】(1)概念:直接分配法是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除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产品、单位,而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情况的一种辅助费用分配方法。
(2)适用对象:直接分配法只适用于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产品生产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主要适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
不进行成本核算的小型企业和辅助生产车间核算有困难的企业。
(3)计算公式:
某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该辅助生产车间费用总额+基本生产车间和其他部门耗用劳务(或产品)总量
某车间、部门(或产品)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该车间、部门(或产品)耗用劳务总量×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
6. 生物资产与农产品是何关系?
【答案】生物资产与农产品的关系如下:
(1)农业企业的生产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点是将植物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和人类的经济再生产过程结合在一起,生产出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油料、蔬菜等基本生活资料。因此,农产品与生物资产密不可分:在农产品收获之前,其附着于生物资产上;从农产品收
获时开始,就离开了生物资产这一母体。因此,农业生产的成本核算与生物资产的核算密切相关。
(2)与农产品相关的生物资产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通常是一次性产出农产品,在收获农产品后该资产就不复存在。生产性生物资产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使用,在产出农产品后该资产仍然保留,并可以在未来期间继续产出农产品。生产性生物资产通常需要生长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具备生产能力。
7. 对成本报表进行分析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答案】对成本报表进行分析的重点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2)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3)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4)各种费用报表的分析;
(5)成本效益分析。
8. 成本报表分析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案】成本分析的一般程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分析目标,制定分析计划;
(2)广泛收集资料,掌握全面情况;
(3)从总体分析入手,深入进行因素和项目分析,确定各种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4)结合实际情况,查明各种因素变动的具体原因;
(5)以全面、发展的观点对企业成本工作进行评价;
(6)编写成本分析报告。
三、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