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美术教育理论基础(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讲述法

【答案】讲述法,又称为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看,它是一种传授的方法; 从学生学的角度讲,它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运用讲述法,教师可以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绘、陈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疑,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并把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发展智力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二、简答题

2. 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定义

①终结性评价:指学习活动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一般是在学期结束或者模块学习结束时进行,因此也将终结性评价称为“事后评价”,即对学习活动最终效果的评价。

②形成性评价:是指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为了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轨道所进行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①重视评价过程。这种评价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 ②教师不仅是评价的客体,而且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是否参与评价活动是其重要特征; ③评价的结论服务于为教师未来专业发展提供诊断性意见,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评教师过去的工作实绩和实行奖惩;

④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更能体现出民主与人文精神。

3. 教学目标如何分类? 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1)教学目标一般可以分为:

①认知领域目标;

②情感领域目标;

③技能领域目标。

为了与当前的美术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我们也可以分成如下目标维度: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习哪些知识与技能? 学习到什么程度?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体验什么样的学习过程? 学习何种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形成或逐渐形成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设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下面三个要素是教学目标中必不可少的:

①描述预期的学生行为—必须做些什么?

②列举学生行为得以产生的条件—怎样认可或测验这种行为?

③给出一个在测验中可以接受的行为标准—要求学生做什么? 根据什么标准去做? 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

具体在设定和描述目标时,应该做到简明扼要、准确清晰,因此必须做到:

①详细说明目标内容—应清晰地向他人表达或阐明教师的意图;

②尽可能用行为动词描述以便可以观察和测量,避免含糊的、模棱两可的表述。

4. 简述“海上画派”。

【答案】海上画派是国画画派之一,又称“海派”或“沪派”,一般指的是发生于19世纪中叶(1843年)至20世纪初期(1927年)时,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代表画家有虚谷、任熊、任熏、任颐(伯年)、吴昌硕等人。

5.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答案】(1)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又称为专题研习、探究式学习或疑难为本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学习方法。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①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

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

③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④研究性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可以是教师预设的,也可以是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强调理性质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6. 一个优秀的美术老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答案】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种素质和能力:

(1)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

基于对新的美术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对美术教育实际的思考,在现代美术教育的背景下,理想的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应该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独特的人格魅力;

②多样的美术知识与技能;

③基本的教育知识与技能;

④全面的文化理解力。

(2)美术教师的人格特征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划分理论,我认为美术教师的人格特征应该是,外向性中的健谈的、精力充沛的、果断的; 和悦性中的有同情心的、善良的、亲切的; 公正性中的有组织的、负责的、谨慎的; 情绪性中的稳定的、冷静的、满足的; 创造性中的有创造性的、聪明的、开放的。

(3)美术教师的爱心、同情心和宽容性

美术教师具有爱心、同情心和宽容心,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就会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要求每一位美术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具有起码的责任心。一个美术教师除了需要与学生打交道之外,还需要与同行、同事、家长、学校领导乃至社会的其他成员沟通和交往。一个具有较强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的美术教师能够做到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形成良好的职业环境,调动和运用各种资源促进自己职业成长,抬升职业水准。

(4)美术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一个理想的美术教师需要了解与美术教育相关的一此美术与美学基本概念,知道它们的基本内涵。在美术技能方面,应该追求“一专多能”或“几专多能”。所谓“一专”或“几专”指的是教师应该在一个或几个美术领域有较高程度的纵向发展,一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的社会声誉,提升自己在学校领导和学生中的形象; 另一力一面可以弥补成就感的不足,获得更为丰富的人生价值的实现; 所谓“多能”指的是应该适应中小学课程的特征,具有相对全面的操作技能。

(5)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①教育学知识

美术教育作为一个教育门类,肯定具有教育的一般性特征,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必须借助于教育理论,以便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学。教育学是人类在研究人的教育问题和实施教育行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经过长期的积累,属于比较成熟的科学,它的很多原理、方法对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美术教育的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得益于教育学的理论指导和启迪。在一个美术教师的成长中,基本的教育理论是由教育学提供的。

②心理学知识

美术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情感、思想、个性并处于人生发展特定阶段的人,在现实情景中会有种种的态度和行为,因此了解人的一般心理状态和心理规律,以及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和个性,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工作对象,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一个美术教师的心理学知识首先来源于对普通心理学的学习。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提供了关于心理学的最基本的概念、原理、领域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③美术教育理论

美术教育理论的基本研究对象是美术学科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具有应用理论的性质,可以分成两个方面:①研究美术教育的理论性问题; ②研究美术教育的具体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