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湖南大学法学院856公共行政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述题

1. 考任、选任、委任的适用条件和局限。

【答案】考任、选任、委任都是公务员录用的方式,都是按照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定,采用的选拔和任用国家公务员的制度和方式。三种方式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和局限,具体如下:

(1)考任

①概念。考任是指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公务员的一种制度和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必须经过考试,故又称为考试录用制。实行考任制,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标志。

②原则。由于考任具有明确统一的衡量标准,实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因而能扩宽选才视野,体现社会公平,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政府广开才路和选贤举能,因而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录用工作人员的基本途径。程序上一般由招考、考试和录用三个过程组成。

③适用条件。实行考任制,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标志。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公务员特别是初级、中级公务员的录用,一般都采用考任形式。目前我国公务员通过考试录用的范围还比较窄,仅限于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

④局限。因为人的素质难以通过考试形式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来,因此,实行考试录用制,要辅之以考核等其他形式,以对参考者做出更全面的了解和评估。考任的关键环节是组织考试。考任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试测评质量,即能否通过考试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参考者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真实状况。

(2)选任

选任是通过选举来确定录用对象的一种制度和方法。通过选举产生的公务员,一般都担任政府要职,是国家公务员中的“核心成员”,对他们的素质要求应该更高。获得相应范围内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是他们仃职的最基本条件。

(3)委任

委任是由任免机关(一般为上级机关)在其任免权限内,直接确定任用人员,委派某人担任一定职务的任用方式。委任制的特质是由上级机关或首长直接决定任用人选,充分体现上级机关和上级首长的用人权。西方国家政务类公务员除民选官外,大多以委任制形式任用,高级文官中的一部分,也通过委任制任用。

这种任用方一式最大的缺陷是权力过分集中,即任用权往往集中在上级领导手中,甚至是一个人说了算,缺乏民主和竞争性,通过委任的官员又往往无任期规定,所以容易产生人事关系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2. 简述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主要理论以及关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争论。

【答案】新制度经济学是指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对制度进行分析的经济学理论。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开端。

(1)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①提出并论证了新的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命题:制度是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中的内生变量。 ②提出和论证了产权制度、交易成本、信息、制度创新等新的概念、理论以及以制度作为内生变量的分析方法,为整个社会科学注入了活力。

(2)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①制度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变量。

②由于国家的初始的制度安排限定当期的资源组合,导致制度变迁的某种“路径依赖”形成的诺斯悖论需要制度创新来解决。

③制度创新是在一定的社会行为主体基于潜在的外部收益条件的改变,进而产生使外部收益最大内在化的获利动机及现实诉求的条件下才产生。政府发动的制度创新具有明显的创新优势。

(3)关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争论

①“经济人”基本假定存在悖论。新制度经济学主张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认为人是具有有限理性和非财富最大化动机的“经济人”。这较之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更接近现实。但是,它分析的仍然是人的一般性,是抽象的个体,而不是具有社会行为选择性的现实人。

②“制度节省交易费用”基本命题上存在悖论。人们承认制度确实能够降低交易费用和提高经济效率,制度变迁确实能够对经济的增长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内生变量,制度不仅有成本,而且成本高昂,甚至可能抵消制度之于降低交易费用的作用,产生反作用。

③假设条件错误。包括:a. 科斯定理的假设条件可能是不正确的; b. 科斯定理的三种表达方式很可能都是错误的或者仅仅为同义反复。

3. 简述考察行政职能的角度。

【答案】行政职能的内容、形式非常复杂,考察行政职能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行政职能与国家的产生相联系。行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一部分,因此,行政职能缘起于早期人类建立国家的政治契约。作为国家公共权力主体之一种的职能,行政职能从一开始就是与人们对国家的定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人们对国家职能设定的一部分。因此,关于行政职能的考察,不能离开关于国家作用的考察。

(2)行政职能与公共行政目的相联系。行政目的是关于政府基本价值理念的阐释和规定性,其中包括行政道德的基本价值标准。在实际过程中,行政目的表现为政府行政目标与政府行政动机的统一。行政目的在价值形态上表示政府存在必要性。行政目的引导行政职能,即为了实现行政目的而相应设定行政职能。

(3)行政职能与公共政策相联系。两者的逻辑关系可以表述为:为了履行政府职能而正确地

制定和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这里的公共政策是政府履行其职能的主要形式。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因此构成了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现实基础。

(4)政府行政职能与制度创新相联系。关于政府公共行政原理的再认识,促使人们不断进行行政改革以调整或改变公共行政关系,进而不断实现政府制度的创新,并通过政府制度的不断创新,不断引导、诱发、推动一定的新的制度安排,最终形成良胜的互动关系,不断实现社会的整体发展进步。行政改革是政府制度创新的基本形式之一,而转变、修正、调整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共政策和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是行政改革最经常的诉求对象。

4. 简述行政方法的价值和功用。

【答案】行政方法作为沟通行政理念、行政价值选择与行政目标、行政政策措施的通道和桥梁,在行政管理学和行政管理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功用。

(1)行政方法是履行行政职能、完成行政任务、实现行政目标、取得行政绩效所必经的桥梁和途径。

(2)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国家法权主体确定的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

(3)行政方法是行政组织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

(4)行政方法是发展社会卞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必要条件。

(5)行政方法是各行政单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微观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

(6)行政方法是我国当前克服行政管理中现存各种官僚主义、效率低下弊端,实施全面改革的迫切需要。

5. 简述行政行为的功能。

【答案】行政行为的功能是指行政行为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从总体上说,实施行政行为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保持社会的和谐,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从行政行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其功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维护功能。维护功能是行政行为的首要功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①对内的维护功能。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政行为,在社会中建立起大多数人拥护的、合理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作为各类社会组织和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维护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②对外的维护功能。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政行为,在全社会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和和责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使全体人民在一个稳定、安全、和平的环境下工作、生活。

(2)监管功能。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为,对各种组织和每个人影响社会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使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得以保证。

(3)裁判功能。指行政行为主体通过实施行政行为,对不同当事人之间产生的一些争执和纠纷进行裁决。国家是从社会中产生,又凌驾于社会之上,总以公正的面目出现,采取超然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