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民族大学817行政管理学综合(公共行政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之公共行政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救济
【答案】行政救济是指政府通过政府计划对社会特定的阶层或群体等给予某种支持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救济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行政救济的政策目的不是为了促成发展,而是为了解决存活问题。行政救济的形式主要有:现金给付:税收和费用减免:兴建救济设施。
2. 最佳值计划
【答案】最佳值计划是指20世纪末期布莱尔政府在地方政府中推行的以”最佳值“和持续完善政策为核心的改革计划。最佳值计划的核心是用责任替代强制性的要求,鼓励地方政府引入业绩目标和指标来达到“持续改善”,允许地方政府选择公共服务的“最佳值”。最佳值的核心原则是在顾客介入和选择的基础上用成本效益模式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最佳值计划以绩效评估为基础,但范围更为广泛,包括评估过程和绩效改进过程以及利益相关者。布莱尔工党政府通过推行最佳价值计划取代保守党政府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中推行的强制性的竞争标准。
3. 政策执行系统模型
【答案】政策执行系统模型是指从影响政策执行的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这一模型是1975年美国学者卡尔·范霍恩和唐纳德·范米特提出来的。该模型标示出的六大要素是:政策目标与标准、政策资源、执行方式、执行机关的特性、系统环境、执行人员的价值取向。参见图:
图 政策执行系统模型
4. 微观行政效率
【答案】微观行政效率可以用特定公共组织提供相同单位的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相对成本来解释,亦即具体行政单位管理和服务活动的产出和投入的比率。
5. 分级制
【答案】又称层级制或系统制,指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各个层级的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的一种组织体制。在实行分级制的组织体制中,组织的每一个层级在性质上都是普遍和完全的,在范围上或领域上都是部分的和不完全的。分级体制是典型的层级节制结构,其优势在于:结构严谨、事权集中、指挥灵活、行动统一,但如果层级节制过严,有可能抑制下级的主动精神,并使行政首长忙于处理日常事务,无暇顾及调查研究和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6. 新制度经济学
【答案】一般认为,罗纳德·科斯1937年27岁时发表的《企业性质》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开端,一般认为,科斯定理包括两部分:第一定理是: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权利的初始界定的重要性并不影响效率,即不管如何界定产权,市场交易都将导致资源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但现实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科斯第二定理是:在正交易费用下,交易权利的初始配置将影响交易效率,由此揭示了界定产权的重要性。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旗帜下的各种流派五花八门、风格迥异。其中,科斯和诺思分别获得了1991年和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都围绕制度进行研究并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但是,在理论观点、体系和研究方法上,却彼此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冲突,以至很难整合为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整体。1974年,经威廉姆森命名而广称为新制度经济学。
7. 效率
【答案】效率是指产出的能量或功用与投入和消耗的能量的比值或比率。效率最初是电学和机械学中所使用的概念,后来引入到社会活动中,泛指社会活动所取得的结果和所消耗的劳动量的比率。效率常用来考察社会活动的有效程度。在考查政府绩效时,效率涉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指行政管理活动的产出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则力等要素之间的比率。高效率可以表现为获得既定量的产出时一投入最少,也可以表现为投入既定时产出最大。
8. 生死观
【答案】生死观是指关于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生价值的核心命题。生死观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对于领导者来说,一方面要有视死如归,无所畏J 嗅的勇气,一方面又要准确的把握形势,不得有无谓的意气之争。生死抉择的唯一标准是要看是否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
9. 增量顶算
【答案】增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上一个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根据新的财政年度
的发展情况而递增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增量预算是在以往财政收支指标的基础上采取递增一定百分比的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方便; 缺点是可能会使以前预算收支中不合理的因素得以保留,甚至被进一步放大,而且根据经验确定的增长百分比中,主观随意性相对较大。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预算,无论是单式预算还是复式预算,都主要采用增量预算法为基础,零基预算为辅助的预算编制方法。
10.分职制
【答案】又称职能制或参与制,指横向划分部门的组织体制。分职制的特征,是将组织一定层级上的职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给平行的、不相统属的机关去完成。与分级制相反,分职制所形成的每一个部门,在性质上都是部分的和不完全的,在范围上和领域上却是普通的和完全的。分职制有利于集中技术人才和发挥技术优势,也有利于行政首长将注意力集中到组织的整体谋略方面,但如果运用不当,也可能松弛行政权力,使组织的横向配合与协调发生困难。
二、简述题
11.行政权力的分配方式。
【答案】行政权力分配是行政组织内部的结构分化和功能分割,依据行政权力结构的层次性和行政权力目的的可分性,将其为若干系统和层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工。其分配方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结构性分配。指根据行政权力的层次性而对其所做的纵向垂直性分割。此种分配所形成的结果是行政组织的结构性权力。结构性权力使行政主体呈现出层级性的差别。结构性权力的大小应该与其所在权力层次的高低成正比,层次越高,权力也就越大。在结构性分配过程中,影响行政权力层级性的最直接最主要因素就是其幅度的大小。因此,处理好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就成为行政机构设置的基本问题。
(2)功能性分配。指根据行政权力所承担的任务及其作用客体的状况而对其进行的横向水平分割。此种分配所形成的结果是行政组织的功能性权力。功能性权力使行政主体呈现出功能上的差别。功能性权力的大小往往同功能本身的重要程度呈正比,功能越重要,权力也就越大。行政权力的功能性分配在具体行政组织当中,就表现为行政机构设置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
结构性划分与功能性分割是行政权力分配的两种基本方式。这两种分配方式使行政权力主体在每一个层次、每一个部分都拥有相应的权力。作为行政权力总体运行过程的行政管理活动,就是在这些分配基础上实现的。
12.简述罗斯福“新政”对于政府职能再认识的意义。
【答案】随着罗斯福“新政”的推行,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经济危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逐步走出了困境。罗斯福“新政”对于政府职能再认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促使人们认识到政府干预的重要性。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强力干预社会经济的先例,并因此终结了强烈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时代; 罗斯福新政大大扩展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加强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