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扬州大学1101学校体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六经”

“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即【答案】《诗》、《书》、《礼》、《易》、《乐》、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春秋》。《诗》即《诗经》

,是周王室外史所藏的政治文件。,是周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书》即《尚书》《礼》即《周礼》

,为夏商周三代王室卜官所掌管。王室的宗伯管理的典章制度。《易》即《周易》《乐》是隶属周王

室司乐的音乐作品。《春秋》是先秦人们对史书的通称。

2. 智能训练

【答案】智能训练是指有计划的安排运动员学习文化知识和提高体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各种能力,提高他们智力训练的过程。

二、简答题

3. 我国体育教师培养与培训体系出现了哪些发展趋势?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建立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

教师教育一体化主要包括:

培养目标的一体化

培养目标一体化是指分别制定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和继续教育阶段的目标,并使其互相衔接、互相补充。

课程一体化

职前培养侧重理论课程,力求理论课程的实践化。在职培训以实践课程为主,注重实践课程的理论化。两种教育的课程体系彼此衔接、互为呼应。

师资队伍一体化

进行教师队伍的调整和优化组合,从而建立一支既能担负职前培养,又能承接在职培训任务的一体化教师教育队伍。

管理一体化

高等教师教育院校应实现一种由传统的职前教师教育的管理模式,向教师终身教育的管理模式转变。

(2)确立教师专业化的教职观

我国在完成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至少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大改革和发展的力度。

进一步调整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含选修课)由强化学科专业性向强化综合性、教育专业性发展,加强“一专多能”

的综合素质,加大教育学科课程比例,増加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

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是切实有效地普及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先获取资格证书,后上岗执教。

加速教师队伍高学历化的进程

要把中小学新教师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地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教师教育。

(3)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

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终身教育思想给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什么深刻影响?

【答案】终身教育对学校体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1)终身体育正在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指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在学校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立足长远与落实“健康第一”密切结合

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健康第一”的宗旨,而且较“健康第一”更加注重强调阶段效应与长远效应的有机结合,强调实现终身体育、保证终生健康必备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3)确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体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体系

在学校体育目标上

a. 从“学生身心健康、运动技能水平、体育文化素养、终身体育要素”来拓宽未来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b. 要明确的各学段的体育目标。

在学校体育内容上

a. 要从面向健康生活、终身受益的角度设计学校体育课程和教材,注意学校体育各阶段内容的衔接。

b. 把个体的、可控的、简便的、人们乐意长期坚持的体育活动界定为“终身体育项目”。

在学校体育组织形式上

终身教育思想确立“个性化、多样化、开放化、无形化”等原则,积极尝试新的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各学段的体育组织形式。

(4)注重过程与结果、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学生体育素养评价

终身体育思想把学生体育态度、兴趣、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纳入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在操作上将显性与隐性、过程与结果、起点与进步评价相结合,切实提高学校体育的效果。

5. 什么是体育目的?实现我国的体育目的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案】我国的体育目的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实现我国的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包括:

(1)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体育要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制约,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在体育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即学校体育必须要以“强身育人”为宗旨,群众体育要以“健身育人”为中心,竞技运动要以“夺标育人”为核心。

(3)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

,体育是创作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健康有益的精神产品。从而有利于提

高人的工作能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人们在建设社会物质文明的失业中,发挥其潜能。我国经济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体育事业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体育通过増进健康、增强体质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际可能条件,控制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体育应建立自我发展机制,加速体育产业化进程,逐步走向市场,从而推动体育事业的自身发展。

(4)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我国同时存在奥运会项目和民族民间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运动既有一定的国际性,又有一定的民族性,两者结合有利于国际交流。

(5)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坚持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

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只有坚持两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提高大众体育的科学化水平

提高大众体育的参与性和针对性,在此基础上提升大众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竞技体育的普及与提高

对于竞技体育的普及与提高,一方面要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

6. 体育课程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答案】(1)体育课程不仅应包括系统的运动知识和规范的运动技术要求,还应包括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2)体育课程设计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的,不是僵化的。

(3)体育课程应强调在活动中产生体验,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