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陶瓷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考古通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龙门石窟
【答案】龙门石窟是北魏晚期至唐代武则天时期之典型石窟,位于洛阳城南伊水两岸东西山上,南北长约1公里。石窟始凿于北魏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之后东西魏、北齐、隋唐、北宋续有开凿。现存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躯,碑刻题记3600余品,佛塔40余座。其代表性的洞窟有北魏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和唐代潜溪寺、奉先寺、看经寺等。它是石窟艺术中国化发展趋势中重要的一环。
2. 汤山人
【答案】汤山人是指1992年在南京市江宁县汤山镇发现的远古人类,距今30~35万年。发现有头盖骨及牙齿等,同时出土的尚有哺乳动物化石。汤山人头盖骨顶部有一小块骨,称为“前心点小骨”,为南京人特有。
3. 玉衣
【答案】玉衣又称“玉匣”或“玉柙”,是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因等级不同而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这些材质考古中都曾发现。最著名的两件是中山靖王刘胜和梁孝王墓中发现的两件金缕玉衣。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两套保存完整的玉衣,各由2498和2160片玉片以金缕编缀而成,金缕用量为1100克左右和700克左右,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周密设计和精细加工。河南商丘永城梁孝王墓也发掘出土金缕玉衣,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院。玉衣殓葬制源于春秋战国,始于西汉末或东汉,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废止。
4. 民族考古学
【答案】民族考古学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和研究方法。它主要通过现代民族志与考古学材料进行类比,再现古代人类社会文化面貌。民族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实物,是从考古学的观点对“活着的社会”进行研究以便进一步了解考古学发现的物质遗存,特别是在物质文化模式和社会其他方面建立起系统的关系。
5. 虞弘墓
【答案】虞弘墓是我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亚图像资料的墓葬,是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汉白玉石椁上雕刻图案中的人物服饰、器皿、乐器、舞蹈内容以及花草树木,均取材于波斯和中亚诸国,有些画面有明显的祆教内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反映中亚古国和东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丰富、最珍贵的实物资料。该墓还出土石质人物俑、
残陶俑、白瓷碗、石灯台、铜币等随葬品80余件。其中石质人物俑16件,分为汉白玉和砂石两种石质,有侍从俑、伎乐俑、柱剑俑三类,有男俑有女俑,有的为汉人形象,有的为胡人形象。
6. 洛阳铲
【答案】洛阳铲又称探铲,是一种考古学工具,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其一端有柄,可以接长的白蜡杆。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可深逾20米,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深井,用来探测地下土层的土质,以了解地下有无古代墓葬。
7. 毛公鼎
【答案】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相传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其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腹内有铭文32行499字,为现存最长铭文的青铜器。作器者毛公记载的周宣王告诫,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的重要资料,现藏台湾省台北市。
8. 青铜
【答案】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因颜色中泛青,被称为青铜。熔点在700~ 900°C之间,具有较高的铸造性能。公元前四千年初,青铜最早出现于伊朗、土耳其及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中国 最早的青铜出现在马家窑文化甘肃东乡林家遗址,时代大约距今5000年左右。中国的青铜时代延续时间长,精 美的艺术品迭出,在世界青铜时代占有重要地位。
二、简答题
9. 考古学上的“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有何意义。
【答案】(1)考古学上的相对年代是指文化遗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绝对年代是指文化遗存形成时的距今年代。
(2)“相对年代”的确定,主要是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此外,还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判断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3)在历史考古学领域,判断“绝对年代”的方法,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碑碣、墓志、简牍遗迹其他器物的纪年铭文是确定“绝对年代”的可靠依据。
10.东周都城的多样性和原因。
【答案】(1)东周列国都城发掘
东周城市,尤其是列国都城如临淄齐城、新郑古城、江陵郢都等,表现了人口、生产、财富、享乐和需求的 集中,规模扩大,成为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列国城址进行过勘察和发掘的主要有:山东临淄齐城遗址、 曲阜鲁城遗址、山西侯马晋城遗址,河北邯郸赵城遗址、易县燕下都遗址,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洛阳东周城 遗址,湖北江陵楚纪南城遗址,陕西凤翔秦雍城遗址、临潼秦栎阳城址和陕西咸阳秦咸阳城址等。此外山西太原 的赵国晋阳城址和夏县的禹王城(魏国安邑)、河南淮阳的楚国陈城遗址、河北平山的中山国都灵寿城址等,也都经过调查。
(2)都城城郭布局类型
列国都城都分为宫城和郭城两大部分。城郭的布局主要有4种:
①如曲阜鲁故城。宫城基本包在郭城中心。郭城四面各有2或3个城门,有道路绕过宫城而互相连通。这比较符合《周礼•考工记•匠人》所记的:“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之制。
②如新田、临淄、郑韩故城、邯郸赵城等。宫城与郭城分开。宫城或嵌入郭城一角,如临淄、郑韩故城;或单独成城,如新田、邯郸;有的在城外郊区又有离宫别馆,如临淄。
④如燕下都。宫城设在郭城以北,宫殿区超出宫城城垣范围,而以河道与居民区隔开。此外,还在宫城和郭城的旁边加设附郭城。
⑤如郢都纪南城。宫城位于郭城中央偏南,宫城以东的郭城东南隅,可能是王室的专用地。魏的安邑似接近第一种,秦的雍城似接近第二种,咸阳似接近第三种,但尚未完全勘察清楚。
(3)作坊与道路
宫城和郭城内都有手工业作坊。据纪南城西垣北门的发掘,城门有3个门道,因此连接城门的街道也应三道并列。纪南城南垣西门和北垣东门为水门,中有河道直通,可知在南方水网地区,城内并以河流充道路。各城城垣外皆有城壕。城内则有全城性的排水设施。一种是阳沟,如临淄郭城内就有贯通南北的排水沟;一种是阴沟,用陶管道排水。陶质排水管道多为一头粗、一头较细的圆筒形,以便连接。秦咸阳则发现有五角形陶管道。在临淄郭城西北城角,还发现城垣底部修建有很大的石砌涵道。
(4)宫殿
黄河流域列国的一般宫殿台基较矮,但主要宫殿都建在高达数米至十多米的高大夯土台基上。在长江流域,高大台基实际上并不发达。把主要宫殿建在高台上,既可表示威严,又便于防守和监视全城。
(5)陵墓
列国都城的城内或城外分布有陵墓区。春秋时期诸侯的陵墓同前代一样,比较集中,并放在城里,当同实行按宗法关系和“左昭右穆”制度来集中埋葬诸侯的“公墓”制有关。战国时陵墓区远离都城,各陵墓的分布范围也远为扩大,这应同“公墓”制的破坏有关。但战国时东周君的陵墓区还在洛阳城内的东北隅。西周君的陵墓区也在王城之内的北部。燕下都东城的西北隅亦有虚粮冢和九女台两个陵墓区,大概在那里还保留着旧的“公墓”制。
(6)多样性的原因
都城的多样性,既是各国文化差异的表现,也是由于各国文化差异造成的结果。造成种差异的原因,包括地域、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差异,而根本上则是由文化的多样性决定的。
11.西汉帝陵的陪陵。
【答案】西汉帝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安市境内。
(1)西汉帝陵简介
西汉十一个皇帝的陵墓,除汉文帝刘恒霸陵和汉宣帝刘询杜陵位于渭河以南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塬北端及南郊的少陵塬上,其余九位均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西起兴平县豆马村,东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