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辽宁大学考古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考古通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辽宁大学考古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考古通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 2

2017年辽宁大学考古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考古通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 11

2017年辽宁大学考古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考古通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 21

一、名词解释

1. 五铢钱

【答案】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汉武帝建元元年至建元五年开始铸造,钱径2.2厘米左右,面纹“五铢”。魏、晋、南北朝、隋朝都曾铸造五铢钱,在重量、纹饰等方面略有变动,基本沿袭了汉五铢钱圆形方孔的形制。

2. 燕下都

,【答案】燕下都遗址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遗址,建于战国末期燕昭王时代(公元前311年)

现今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燕下都遗址是已知已发现的战国都城中最大的一座,分布在平原上,两河成为天然屏障。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达4公里。城址中部有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东城分为宫殿区、手工业 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古河道区五个部分,文化遗存相当丰富,保存较好。西城为一防御性的附城,遗存较 少。城址内除出土有铜器、铁器、陶器、石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外,还发现有许多兽首陶水管、筒瓦、板瓦等建 筑构件。

3. 山顶洞人

【答案】山顶洞人是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的人类化石,年代为距今18865±420年。主要发现有完整的头盖骨及一些躯干骨。山顶洞人的体质已经很进步,属晚期智人。伴出有少量石器,包括砍砸器刮削器等。骨器及装饰品丰富,已经掌握了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有意识地将死者埋葬并在尸体及周围撒上赤铁矿粉,可能已经有了原始信仰。

4. 大明宫

【答案】大明宫是唐代宫殿,始建于唐代早期,唐后期毁于兵乱。根据史籍,大明宫为唐高宗以后的主要朝会之 所。1957年~1962年、1980年~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在陕西省西安市城北龙首原上进行考古发掘, 比较清楚的了解了大明宫的平面形状,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梯形,面积3. 2平方公里,版筑夯土城墙。在东西 北三面都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殿亭建筑遗址多在宫城北部。己经发掘的有大明宫正衙、含元殿及麟德殿、三清殿等。

5. 中石器时代

【答案】中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过渡性阶段。它直接取之于自然的攫取性经济高涨、并孕育向生产性经济转化的时期。中石器时代在地质时代上属于全新世,在世界范围内约开始于距今1.2万年,结束的年代在各地区很不一致。此时,更新世

最后一次冰期己经消退,气候由严寒转为比较温暖。中国发现的中石器时代遗存,已知的有陕西大荔沙苑(中石器到新石器早期)、河南许昌灵井(中石器时代早期)和山西沁水下川(旧石器晚期到中石器时代)等。

6. 卜千秋墓

【答案】卜千秋墓是河南省洛阳市烧沟村附近的西汉晚期壁画墓,1976年由洛阳市博物馆发掘出土。墓主为卜千秋,卜千秋墓为夫妇合葬墓,由长方形主室和左右两耳室组成,主室全部由特制的空心砖砌筑,顶部仿券顶做成两坡平脊形式。出土有陶制的壶、罐、鼎、仓、井和昭明镜、五铢钱等大量具有西汉晚期特点的随葬品。卜千秋墓画以绘于脊顶的墓主升仙图为主,壁画分布在主室脊顶、门额、后壁上部及隔梁的两面。在门额和后壁上部绘有仙禽、怪兽和四神等。在狭长的脊顶上,绘着由日、月、伏羲、女娲以及四神、仙禽神兽构成的天上世界,男女墓主则在仙人的引导下,乘仙鸟和龙舟凌云飞升。风格朴拙传神,反映了当时绘画艺术的特点。

7. 石璋如

【答案】石璋如(1902~2004), 河南偃师人,甲骨文专家、博士生导师,是中国著名的甲骨文研究专家之一。他在河南中山大学就读期间即参与殷墟考古发掘工作,1932年毕业后在中央研究院研习考古专业,历任助教、研究员等,后随中研院史语所迁往台湾。他的主要著作有:《殷墟建筑遗存》、《殷墟墓葬》、《骨卜与龟卜探源》、《殷代车的研究》、《小屯的文化层》、《小屯一安阳殷墟发掘报告》、《中国的远古文化》等

8. 上山文化

【答案】上山文化是一种新颖的地域文化,位于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黄宅镇境内,它代表了一种新发现的、更为原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遗存分下层、中层和上层三个阶段,

2001已出土的文物中,有约80件陶器,大多数器型为大口盆,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石球、石磨盘等。

年、2004年和2005~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次发掘,发现了浦江上山遗址,经发掘证实,一万年前当地人就会种水稻,会用石磨棒和石磨盘磨稻谷脱壳。它将著名的河姆渡等史前文明上溯了3000年,是长江下游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二、简答题

9. 试列举三部有关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研究方面的专著,并简介其内容。

【答案】有关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研究方面的专著有:

(1)《晋系墓葬制度研究》

①作者:宋玲平。

②出版时间:2007年8月1日。

③内容简介:《晋系墓葬制度研究》运用考古类型学、分类统计与比较方法、二重证据法以及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对晋系墓葬制度进行了宏观研究及微观探索。

a. 对两周时期晋系墓葬进行了探索性的分类及分期与断代。

b. 在此基础之上,考察了晋系墓葬等级秩序演变的阶段性以及各类墓葬的纵向演变轨迹,并对晋系墓葬等级秩序破坏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及其社会背景进行了探讨。

c. 在对晋系墓葬等级秩序演变轨迹进行梳理的基础之上,对晋系墓葬制度中的墓地制度、墓祭、墓上封土、墓上建筑、墓葬形制与规模、车马坑、墓室封护、棺棒重数、随葬器用制度、殉葬制度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为探索周代墓葬制度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2)《大礼安魂:中国古代墓葬制度》

①作者:霍巍。

②出版时间:1998年7月1曰。

③内容简介:探讨了墓葬制度的起源,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氏族墓地、家族墓地、藏式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就中国传统墓葬制度所体现的风水理论、宗教信仰进行了分析。

(3)《古墓丹青: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

①作者:贺西林。

②出版时间:2002年11月1日。

③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汉代墓室壁画研究》基础上调整和修改而成的。全书认真检讨了20世纪以来汉墓壁画发现与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运用分期、分区的方法对汉墓壁画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探索,同时对部分图像重新进行了考辨。并在详尽占有原始材料基础上,重点对汉墓壁画形成的思想背景与观念形态、历史渊源、图像及风格传统、艺术成就及历史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从而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本书为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汉墓壁画专著,可供中国美术史、文物考古、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者阅读参考。

10.中国著名的佛教造像石窟。

【答案】佛教石窟寺渊源于印度,中国开凿石窟约始于3世纪,盛于5~8世纪,最晚的可到16世纪。依洞窟形制和主要造像的差异,可将中国石窟寺的分布分为新疆地区、中原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三大地区。其著名者下面分述之:

(1)新疆地区

新疆地区的佛教造像石窟分布在自喀什向东的塔里木盆地北沿路线上,集中的地点有三区。 ①古龟兹地区:以克孜尔石窟最著名,大约开凿于3世纪,盛于4~5世纪,最晚的大约属于8世纪。

②古焉耆区:开凿时间在5世纪以后。

③古高昌区:著名者有柏孜克里克石窟,是9世纪以后回鹘高昌时期的遗迹。

(2)中原北方地区

中原北方区又可可细分为四区。

①河西区:著名者有敦煌莫高窟,开凿于5世纪,陆续兴建到14世纪,另有安西榆林窟、酒泉文殊山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等,多为5~6世纪遗物。

②甘宁黄河以东区:著名者有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固原须弥山石窟、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