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资本积聚

【答案】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使实际资本在价值形态和生产要素形态上实现量的扩大。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前提和基础,资本积聚则能通过资本规模的扩大来增强资本积累的能力。资本积聚的实现会受到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制约,并且资本积聚在增人单个资本的同时,也增人了社会总资本; 但以这种方式扩大单个资本规模,一般速度较慢。

2. 货币流通

【答案】货币流通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不断地作为流通手段实现商品的价值,同时它自身也不断地从买者手中转到卖者手中的、不断地作为购买手段与各种商品更换位置的货币运动。货币流通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即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数量是由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因素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间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3. 生产关系

【答案】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以生产资料一所有制为基础的,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体系。

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五种生产关系。

4. 土地价格

【答案】土地价格是指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原始的土地是天生的自然物,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土地被私人占有,能够给它的所有者带来地租收入,因而也可以作为商品买卖,也有价格。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实质上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即土地价格相当于一定量的货币资本,把这一定量的货币资本存入银行,每年所得利息等于购买这块土地后通过出租每年所获得的地租。

土地价格的高低,从理论上说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地租量的人小,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的高低。土地价格同地租量成正比,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土地价格用公式表示为:土地价格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土地价格变动的因素还有供求关系以及其他因素,是比较复杂

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土地价格有上涨的趋势。

5. 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构成可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方面考察。就物质形式来说,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它们所需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就是资本技术构成。它反映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就价值形式来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就是资本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两者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故称资本有机构成。在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资本有机构成是不相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愈高,则不变资本的比重愈大,可变资本的比重愈小,从而对雇佣劳动的需要就相对减少,并导致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6. 交换价值

【答案】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一定量的某种商品可以按各种不相同的比例与许多其他商品相交换。因此,交换价值小只一种,而是多种。不同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交换,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可以使它们相等的共同东西。这个共同东西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千差万别,无法进行比较。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还有另外一个属性,即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其中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它构成商品的价值。所以,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比例即交换价值的基础。也就是说,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含有相同的价值量。

7. 经济发展

【答案】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经济发展除了包含有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增长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结构的变化,如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人口结构等等,广大人民物质福利的改善,以及环境质量的提高。较之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括数量又包括质量的概念。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发展并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经济发展不包括也不应该包括政治结构、民主制度等社会发展的内容,尽管政治结构、民主制度等对经济发展也存在影响。

衡量经济发展比衡量经济增长困难得多。一般认为,发展的中心意义是社会和个人的福利的增进,因此表明发展至少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指标:基本必需品的总消费量、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识字率、健康水平和就业状况。

8. 进口替代战略

【答案】进口替代战略是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限制和替代外国工业品的进口,保护和促进本国工业发展,以实现本国工业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20世纪50-60年代,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进口替代型工业化的高潮。

二、简答题

9. 结合中国实际,你认为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制度创新?

【答案】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后的企业,能否体现出现代公司制的基本特点并有效发挥这种企业制度的功能,关键是能否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从一般意义上讲,要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需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对于规范公司运作机制,保护投资者及相关者的权益、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形成股东可以“用脚投票”的健全的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的功能不仅表现在公司筹资和股票转让方面,而且还可以起到约束管理层的作用;

(3)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的作用。经理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可以促使管理者在经营中以股东利益为重,否则,将存在被其他的职业经理人替代的可能;

(4)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有效的长期激励计划,使经营管理者的收益与股东的收益密切相关,让经营者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能够促进股东的收益;

(5)健全的严格的财务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制度,通过规范的财务制度及信息披露制度。防止内部人暗箱操作,鲸吞股东权益。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通过改制向现代公司制度转轨过程中,本身在股权结构上就具有鲜明的特点。例如,国有股和大多最终属于国有产权的法人股,在经过改制后的公司中占有绝对比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由此导致的低效率、甚至负效率,这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过程中面对的焦点问题之一。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一是要加强一般性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

①建立健全与公司制度相关的法规体系,尤其是要严格执法;

②规范证券市场,强化证券市场的监督和约束功能;

③形成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强化经理人市场的约束功能;

④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另外,更重要的是,在合理有效地借鉴具有典型意义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切实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制度创新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

10.什么是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有哪此形式? 并做简要叙述。

【答案】(1)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一种形式,指等量资本投在等面积而等级不同的土地上提供的产量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它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土地的优劣不同是产生级差地租的客观条件。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是级差地租的源泉。由于耕地有限,优等地和中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