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07公共管理学之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分析公共部门服务绩效的一般评估指标。

【答案】绩效管理是指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绩效管理最核心的环节莫过于绩效评估,而绩效评估最困难者莫过于确立衡量的指标体系。

(1)从理论上讲,建构绩效指标,可以使用一个包括下面四个方面的模式:①输入,包括提高服务所需的资源,如人员、物力、财政; ②过程,包括传送服务的路途; ③输出,即组织活动或提供的服务; ④结果,是指每一个产出或服务所产生的影响。

(2)政府绩效的一般评估指标

①经济

在评估一组织的绩效时,首要的间题便是:“某组织在既定的时间内,究竟花费了多少钱? 是小是按照法定的程序花费金钱? ”这是经济这一指标首先要回答的问题。经济指标是指组织投入到管理项目中的资源水准。经济指标关心的是“投入”的项目,以及如何使投入的项目作最经济的利用。即经济指标要求的是以尽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经济指标并不关注服务的品质问题。

②效率

a. 效率要回答的问题是:“机关或组织在既定时间内,预算投入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效率指标通常包括:服务水准的提供、活动的执行、服务与产品的数目、每项服务的单位成本等。如医院可以计算病人求诊人数; 图书馆可以衡量借书册数; 大学可以用学生接触老师的时数衡量其成果。因此,效率简单地可以理解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效率关心的是手段问题,而这种手段经常以货币方式加以表达与比较。

b. 效率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生产效率,它是指生产或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另一类是配置效率,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利害关系人的不同偏好。也就是讲,在政府部门所提供的种种项目中,如国防、社会福利、教育、健康等,其预算配置比例是否符合民众的偏好顺序。经济学家所讲的帕累托最优就是指资源的配置能否产生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传统经济学家认为,当供应者和制造者都有相当数目时,市场本身就具有这种达到最适境界的机能。不过,如果消费者没有太多的选择时,能否达到帕累托状态,则是一个问题。

③效果

a. 以效率作为衡量指标,仅适用于那些可以量化的或货币化的公共产品或服务,而许多公共

服务性质上很难界定,更难量化,而分配效率亦不易理解。在此情况下,效果便成为衡量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指标。效果关心的问题在于:“情况是否得到改善? ”这样,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实现目标的程度,又可称为公共服务对于标的团体的状态或行为的影响,如福利状况的改变程度,使用者满意程度,政策目标的成就程度等。

b. 效果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通常以产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加以衡量,效果关心的是“目标或结果”。效果可以分为两类:①现状的改变程度,例如国民健康状态、水质的净化程度、道路的耐用程度; ②行为的改变幅度。

④公平

传统上公共行政与管理重视效率、效果,而不大关心公平问题。自新公共行政以来,公平问题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并成为衡量政府绩效的重要指标。公平作为衡量绩效的指标,它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都受到公平的待遇吗? 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是否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服务? ”因此,公平指标通常是指接受公共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所质疑的公正性,通常无法在市场机制中加以界定出来。公平的指标相当难以衡量。公共行政学者弗里德里克森曾提出社会公平的复合理论,认为社会公平可以分为下列类型:a. 单纯的个人公平,系指一对一的个人公平关系; b. 分部化的公平,系指同一类别下的公平关系; c. 集团性的公平,指团体或次级团体所要求的公平; d. 机会公平,如两个人都有相同的几率能够谋得某项职位; e. 世代间的公平,指这一代与未来一代之间的公平。

总之,以上为评估政府绩效的一般指标,在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时,只有遵守其指标,政府绩效考核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2. 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是什么?

【答案】(1)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基本精神

公共管理职业伦理是公共管理责任的内在约束机制,其基本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供公共福利。所有职业的公共组织都不是为谋求自己的利益而工作的。它们的存在具有崇高的社会、社群或全球的目的。公共组织的行为不能损害普遍的人类价值,而应促进这些价值。这包括:满足公民合法和合理的需要; 促进公共利益; 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避免或尽量避免其行为给公民造成的损害; 使人民能够享受到公共服务带来的好处。

②忠实地执行法律。公共管理者应该崇尚宪法; 尊重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律; 接受政府的限制; 遵守行政的规定; 追求正义和公正。公共管理者应该成为宪法和法律尊严的捍卫者,宪法和法律价值的体现者,法律的忠实执行者。公共管理者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重,是因为人们相信他们尊重法律,如果公共管理者执法犯法,那又怎能期望普通公民遵纪守法。

③承担公共责任。具体而言,公共责任要求:公共管理要成为公共利益的保护者,公民财产和公共财产的保护神,要像对待自己私人事务那样精心对待公共的事务; 公共管理行为要尽可能的公开和透明; 公共管理者有义务了解政府政策、法律的意图,并有义务向公民解释报告和宣传; 公共管理者要诚实信用,要致力于建立公民与政府的信任关系,而不能说谎、欺骗、愚弄公民; 公共管

理者要回应公民的需求。④为社会树立典范。公共管理职业之所以是公共的,是因为它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公民的关注,公共管理者是一个公众人物,其言行对社会起着示范的作用。在私人生活领域可以接受的行为可能是公共领域所不能容忍的行为。政府如果要想改变公民的行为,它本身就必须通过实践为公众树立榜样:公共管理者要为公众树立一个追求崇高理想,具有各种美德,具有人情和人性,节俭等特征的道德人格。

⑤追求专业的草越。公共管理是一门职业,公共管理者便应该成为出色的职业工作者,追求职业的草越,他们要有奉献于公共服务的精神,并将此作为自己毕生的职业,有职业召唤的精神; 他们应该始终不渝地学习,掌握公务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 应该通过研究、试验、创新促进职业艺术的发展。他们应该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能力; 应该采取企业式管理的方式,以更经济、更有效率、更有效能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他们应该与各种各样有损职业声誉的官僚现象作斗争。总之,要在追求职业卓越的过程中确认自己的价值。

⑥促进民主。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公共管理的价值,更是一种公共管理的方式。在公共管理领域,民主的公共管理要求公共管理者要改变主仆关系,要将自己视为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仆人; 公共管理者要致力于维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而不是限制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公共管理者在制定政策和决策时要广泛地听取社会大众的声音; 要鼓励、尊重公民的参与,并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创造条件; 公共管理者要反对一切对民主制度造成损害的行为; 要超越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

(2)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要求

在公共管理领域,保持和提升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种职业伦理,其实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①政治承诺。如果没有政治承诺的支持,公共管理伦理的倡导便不可能获得成功。政治承诺通常是通过政治言论加以表达,通过政治领导者树立榜样加以证明,通过分配适当的资源加以支持。政治领导者在促进道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作为政治家,他们有义务向其选民负责; 作为立法者,他们掌握着必要的权力实施他们的要求。作为个人或群体,政治领导人可以通过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促进伦理的行为,通过自身的榜样消除公众的怀疑和不信任。

②立法框架。立法框架乃是为公共管理者确立道德标准,并强制其实施的法律和规章。在促进公共管理伦理方面,它发挥着控制的功能。

③负责任的机制。法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套负责的机制,来控制公务员的日常行为。理想的责任机制在于使公务员不道德的行为更容易发现并得到控制。

④行为准则。在公共服务领域,行为准则既可以是法律的文件,亦可以是纯粹的行政宣言。行为准则是对公共服务的价值的陈述,是对公共服务角色的描述; 它包含着公务员的责任、义务,能够明确地指导公务员的行为。

⑤职业的社会化。职业社会化是公务人员习得公共服务的伦理、价值、道德和行为准则的过程。主要的社会化机制包括教育、培训以及高级领导的良好表率。

⑥公共服务的条件。改善公共服务的条件对于公共管理伦理的提升十分重要。公共部门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