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805政治经济学(资)、微观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价格标准
【答案】价格标准(或称价格标度)是指统一规定的用以衡量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价格标准是规定贵金属重量的技术标准,是用来衡量和计算货币金属本身的数量的。有了价格标准,货币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尺度的作用。货币作为价格标准所起的作用和价值尺度是不同的:
(l )作为价值尺度,它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化身,用以衡量商品的价值,使之表现为价格; 作为价格标准,是规定贵金属重量的技术标准,是用来衡量和计算货币金属本身的数量的。
(2)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地发生的,它不依存于国家的权力; 价格标准则通常是由国家以法律规定的。
(3)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价值随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而作为价格标准则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但二者又有密切联系,规定价格标准是为了使货币能够更准确地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2. 支付手段
【答案】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时,首先要完成两种职能:第一,对所卖商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第二,执行观念的流通手段的职能。可见,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要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出现后,一方面解决了现金交易中买者暂时不能支付货币的矛盾,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支付手段的发展,商品生产者和交换者之间会形成错综复杂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只要有一个债务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就会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形成货币危机的可能性。
3. 生产社会化
【答案】生产社会化是指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生产社会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即生产资料由个人的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化的、只能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 (2)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即生产本身由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就一个企业来说,生产过程必须由许多工人分工协作共同劳动才能完成; 就不同部门的企业来说,生产过程表现为许多相互联系的部门连续进行的生产活动; (3)产品的社会化,即产品由个人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它由整个社会生产出来,并通过交换满足社会需要。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时,才走上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道路。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增长、企业规模的扩大、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进步、商品关系和市场范围的扩展而不断提高。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客观上必然要求劳动者共同使用的己经社会化的生产资料由整个社会占有,以便对社会化生产按照社会需要由社会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并按照社会的需要配置社会资源和分配劳动产品。这样,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的社会性质。
二、简答题
4. 为什么对国际货币制度要进行改革?
【答案】国际货币制度是指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或有组织地对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汇率决定及其变动、汇率制度及其选择、国际储备及其构成等方面所做出的安排或决定。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是牙买加体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被称为“无体制”的牙买加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1)汇率体系极不稳定
在牙买加体制中,全球1/3的国家实行独立浮动或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其余2/3的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作为储备货币的主要是美元,美元仍然占主导地位,美国的国际收支及经济发展状况,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汇率的稳定。由于汇率波动频繁,汇率风险增大,这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汇率可以自由浮动,也助长了外汇投机活动,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混乱,尤其是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增强,一国比较容易受别国经济的牵制与影响。
(2)缺乏行之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牙买加体制对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并不完善。由于汇率机制运转失灵,利率机制有副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无力指导和监督顺差国与逆差国双方对称地调节国际收支等,导致逆差国储备锐减、债台高筑,顺差国则储备猛增,有的成为重要资本输出国,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现象日趋严重。
(3)监督和预警机制严重滞后于市场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浪潮、近年来世界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增加,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兴市场的迅速崛起,这一切使得资本跨国流动达到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建立一个严密的、一体化的、行之有效的国际监管机制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但是,目前的监管机制较为松散,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割据状态,缺乏行之有效的协调和合作。风险管理方法和金融危机预警防范机制很小健全。
5. 为什么说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中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马克思是怎样来研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的?
【答案】(1)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中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间题,也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之所以是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中心问题,这是因为:
①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正常运行的基础
社会资本再生产要正常进行,最基本的条件是社会总产品必须全部销售出去,以便补偿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并取得剩余价值。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以维持正常的再生产。
②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是维持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
社会资本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其基本条件是上一个生产过程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能够得到替换。如果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都能够得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那么社会总产品也就顺利实现了。其中,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2)马克思对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的研究
马克思把社会总产品按实物形式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按价值形态分为c.v.m 三个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分析社会总资本运行的前提。只有弄清了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上的组成,才能分析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①价值补偿
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式来看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不变资本(以c 表示)、可变资本〔以v 表示)和剩余价值(以m 表示)。价值补偿,是指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也就是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流通而全部收回。
②实物补偿
社会总产品从物质形式来看,是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组成的。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包括土地、森林、矿藏、机器、厂房、原材料等。消费资料是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包括人们吃的、住的、穿的、用的各种消费品。马克思按照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式,把社会生产分成两个部类:第Ⅰ部类即生产资料生产和第IT 部类即消费资料生产。实物补偿,是指社会产品价值的各个部分实现为货币形式以后,又如何转化为所需要的商品,也就是资本家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人们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从何处取得。
只有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既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又在实物上得到补偿,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因此,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中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对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研究的内容。
6. 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
(1)国际经济调节的形式
①初级形式主要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进行的调节;
②高级形式是若干国家结成的经济一体化集团内部进行的对国民经济若干领域的国际经济调节。
(2)通过国际组织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
①第一种类型,是通过发达国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广泛性的专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某个领域的国际经济组织进行的调节。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WTO )。
②第二种类型,是范围较狭窄的主要由发达国家参加的、但协调面较广的国际经济组织。创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有24个成员国(除土耳其等个别国家外均属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 )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3)通过国际会议或会谈进行的经济调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