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805政治经济学(资)、微观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资本循环
【答案】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叮个阶段,采取了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的基本形式。资本循环属于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 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必须使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
2. 使用价值
【答案】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自然属性决定的。一种物品往往具有多种多样的自然属性,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这种多方面的使用价值,往往是随着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被发现和加以利用的。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了满足别人需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定量的价值存在于一定量的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着眼点不在使用价值本身,而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 生产社会化
【答案】生产社会化是指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生产社会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即生产资料由个人的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化的、只能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 (2)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即生产本身由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就一个企业来说,生产过程必须由许多工人分工协作共同劳动才能完成; 就不同部门的企业来说,生产过程表现为许多相互联系的部门连续进行的生产活动; (3)产品的社会化,即产品由个人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它由整个社会生产出来,并通过交换满足社会需
要。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时,才走上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道路。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增长、企业规模的扩大、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进步、商品关系和市场范围的扩展而不断提高。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客观上必然要求劳动者共同使用的己经社会化的生产资料由整个社会占有,以便对社会化生产按照社会需要由社会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并按照社会的需要配置社会资源和分配劳动产品。这样,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的社会性质。
二、简答题
4.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和政治条件的变化,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出现许多新的特点。
(1)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进程不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不同和干预经济生活的力度不同,因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再生产周期长短不一,削弱了经济危机在国家之间的连锁反应程度,产生了经济危机非同期爆发现象。
(2)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小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相比,破坏程度相对较轻,危机对经济生活的冲击不如战前严重,工业生产的下降幅度有所减小,整个再生产周期的起伏,不像战前那么大。
(3)再生产周期各阶段的交替进程不甚明显,各阶段的特征减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危机阶段生产下降幅度一般较小,危机阶段持续时间较短,萧条阶段与复苏阶段不易明显划分,经济复苏缓慢无力,经济回升到危机前的最高点非常困难。而在高涨阶段,生产上升缓慢,增长乏力,经常存在企业开工不足。
(4)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成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常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和失业现象不仅伴随危机阶段,即使在高涨繁荣阶段,也存在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和大量失业人口,高失业率日益成为长期的、结构性的问题。
(5)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相互交织,危机阶段物价仍然上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危机阶段中,造成物价下降的因素如商品供过于求、现金短缺等,仍然存在和发生作用。但是,由于经常性的通货膨胀和危机期间资产阶级国家采取扩张的金融货币政策措施,造成危机阶段通货膨胀更为严重,再加上垄断资本人为地保持垄断高价,这些因素抵消了物价下落因素的作用,导致物价上涨。这就使得大量过剩商品不易迅速消散,削弱了通过经济危机强制性地缓和再生产的各种矛盾的作用。
5. 请举出当代金融资本新发展的几个实例。
【答案】实例1:
进入2005年,欧洲银行体系的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意大利最大的银行联合信贷银行与德国
第二大银行裕宝银行于2005年6月12日达成收购协议,联合信贷银行将以151亿欧元收购裕宝银行。这是欧洲银行业有史以来最大一宗跨国银行并购交易,两大银行巨头的此次并购将缔造一个业务范围覆盖东西欧的银行业新巨头。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联合信贷银行将以每5股公司股票置换1股裕宝银行股票的换股形式收购裕宝银行。两家银行合并后每年将可节省约9亿欧元的开支,同时将大大加强联合信贷银行在东欧市场的竞争实力,使该银行成为欧元区第四、欧洲第九大银行。
实例2:
美国金融机构重组,巨型银行诞生,这些银行的营业利润也随其规模的扩大而大幅增长。美国金融机构在70年代对不动产进行大规模贷款,到了80年代后期出现巨额逾期贷款。花旗银行90年代前期丧失市场和客户信任,后来实行减员增效等严格的改革措施,同时在新兴市场等地新开1700家支行,增加营业收入。
美国其他金融机构10年前的境遇和花旗银行差不多,也采取减员增效措施,不过,不少业者认为独立奋斗的成果有限,并尝试合并以求生存。10年来,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等大型地方银行互相合并、收购的例子不断。全国性大型银行也不乏其例,大通和华成银行就合二为一。花旗银行原本独立,但在1998年和保险业者旅行家集团公司合并,成为拥有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综合性金融机构。
美国银行业扩大规模是为了追求效率。美国银行业凭借金融机构规模大的优势,使得购并咨询手续费、债券和外汇交易获利等非利息收入不断增加,这也是它获利能高于其他国家银行的原因,它还会继续扩大规模和增加服务项目。花旗银行、美国运通银行等银行可能合并,大通银行和美林证券公司可能合并。
实例3: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随着金融资产多元化、金融业务专业化而产生的。早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多同商业银行有着密切的联系。1681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保险公司。1818年,美国产生了信托投资机构。到1980年底,美国信托财产总计达5712亿美元。1849年,德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农村信用社。20世纪初,证券业务和租赁业务迅速发展,产生了一大批非银行性的金融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银行金融机构逐步形成独立的体系。例如证券业,美国有7000多家证券公司,18家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活动不断涌现,非银行金融机构起了主要作用,它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业务的多元化、目标化和证券化,使得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日益综合化,银行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划分越来越不明显,非银行金融机构自身的业务分类也日趋融合。它们之间业务交叉进行,只是比重有所差别。
6. 怎样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大企业与生产力发展的因果关系?
【答案】现代资本主义大企业与生产力发展的因果关系如下:
(1)现代资本主义大企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根本上说,现代资本主义大企业的产生是现代科技条件下生产力口益社会化的产物。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生产力之间的冲突。随着生产力的进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