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887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再生产过程
【答案】社会再生产过程是指整个社会或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不断重复和经常更新的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过程一方面是物质资料和价值的再生产; 另一方面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它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就是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是大于原有规模的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2. 简单价值形式
【答案】简单的价值形式又称为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的价值形式。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这‘价值形式反映了第‘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以前,原始社会末期偶然的交换关系,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很少有剩余产品,不可能有经常的交换。在这种价值形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等式左端的商品处于主动地位,它的价值在右边的商品上相对地表现了出来,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等式右端的商品则处于被动地位,用它自己的商品体表现出左边商品的价值,起着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上。简单价值形式不能充分表现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物这一本质,在量上也不可能准确地反映双方生产产品的实际劳动耗费。简单价值形式随着交换的发展,必然进一步要向更高的价值形式发展。
3. 折旧率
【答案】折旧率是指固定资产每期应计折旧额对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的百分比。它反映在年度内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有关费用中的固定资产价值的程度。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首先要计算年折旧率,全面兼顾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使用年限等因素,然后在各月平均计算。折旧率包括单项折旧率、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按每项固定资产计算的,称单项折旧率; 按每类固定资产计算的,称分类折旧率; 按全部固定资产计算的,称综合折旧率。
4. 国有垄断资本
【答案】国有垄断资本是指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它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国家用来调节阶级利益的各种货币资本; 另一种是用来经营国有企业的资本,即国有企业垄断资本,这是国有垄断资本的主体。国有垄断资本的特点表现在:第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国家直接控制和管理的,企业的盈亏也都由国家负责。第二,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双重的:一方面,
国家要从全社会的整体需要来考虑宏观经济目标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以此作为对国有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干预的依据;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作为一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又必须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问题,因而又必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追求利润极大化。
二、简答题
5. 当代资本主义的剥削形式和劳资关系有什么变化?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在不触动其统治地位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形式和劳资关系进行了某些局部调整,采取了一些隐蔽资本主义剥削和缓解劳资矛盾的措施,这些措施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本质,资产阶级由此获取的剩余价值大为增长。
(1)发行小额股票,推行“资本民主化”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所控制的股份公司,通过发行小额股票来吸收社会游资,使一般劳动者也可以购买小额股票,或者在股份公司内部推行“职工股票计划”,奖励职工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有的甚至把本公司的股票作为奖金发给职工。资产阶级及其学者借此大肆宣扬资本主义社会己实行了“资本民主化”,消灭了资本家与劳动者的界限,二者是企业的共同所有者,资本主义已经转变为“人民资本主义”等等。
②资本主义企业发行小额股票,实行股权分散,不过是垄断资本家强化对广大劳动者的控制、增强资本实力的一种手段。
a. 发行小额股票,无非是将劳动人民手中的少量货币积蓄集中起来由资本家所支配,这有利于资产阶级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广泛筹集资本,扩大其股份公司的经营规模,而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仍被少数垄断资本家所掌握,并不因发行小额股票而有实质性的改变,从而增强了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实力。
b. 垄断企业中的职工购买或获得股份公司的小额股票,表面上似乎与资本家有了“共同的”利益,造成“劳资一家”的假象,起到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不断加深的劳资矛盾,有利于资本家利用职工与企业“共命运”的心理,使职工产生归属感,以调动其积极性,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c. 劳动者购买或获得小额股票,并取得少量股息和红利收入,其数量微不足道,他们的主要收入还是依靠出卖劳动力所得的工资。购买或获得小额股票,丝毫不会改变劳动者所处的被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更不可能使他们成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资产所有者。
(2)推行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管理民主化”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中逐步推行“管理民主化”。所谓“管理民主化”就是在企业中吸收职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管理民主化”的具体做法多种多样,其主要形式有:一是吸收职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在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决策机构中有职工代表参加; 二是由职工组成企业管理委员会,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 三是实行职工合理建议制度,对职工的建议进行研究、采纳,并对建议者给予一定奖励; 四是开展职工广泛参与的质量管理活动
等等。垄断资产阶级及其学者竭力宣扬“管理民主化”,把它美化为资本主义企业的职工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主人。
②“管理民主化”的出现,其深层的经济原因在于: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直接生产者参加企业的管理,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发展,脑力劳动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日益提高,职工的积极主动性成为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③“管理民主化”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使劳动条件得到某些改善。但是职工参加企业管理的权力毕竟是有限的,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权仍然掌握在垄断资本家及其代理人手中。“管理民主化”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职工作为雇佣劳动者的被剥削的地位,它实际上是垄断资产阶级所采取的一种更隐蔽、更巧妙的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以给垄断资本家带来丰厚的剥削收入。
(3)缩短劳动日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缩短了下人的劳动日,大多实行每周5个劳动日,每个劳动口工作8小时或少于8小时,即每周劳动时间为40小时或稍低于40小时。
②工人劳动日缩短的主要原因为:
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普遍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日即使有所缩短,并不影响企业产量和收益的增长。这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缩短劳动日创造了物质条件。
b.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进行操作,劳动者必须进行更多的脑力劳动,掌握更高的生产技术,因而客观上需要通过缩短劳动日,以增加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较多学习和训练时间,培养出科技水平较高的合格的劳动力。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频繁爆发经济危机,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工人失业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往往在采取小时工资制的同时,缩短工人的劳动日,这既有利于减少企业的工资支出,又可以适当增加就业人数,缓解因失业所引起的社会动荡。
d. 劳动日的缩短是工人阶级进行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垄断资产阶级为改善劳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伴随工人劳动日的缩短,资本家的剩余价值率却大为提高。
劳动日的缩短是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前提下实现的,而补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导致劳动力价值的下降,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大大增加了资本家所获取的相对剩余价值。此外,资本家在缩短工人劳动日的同时,又在有限的劳动时间内,要求工人更紧张地工作,使劳动强度显著加强,这就更加提高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因此,缩短工人的劳动日成为垄断资产阶级提高剥削程度、获取更多剩余价值的一种隐蔽形式。
6. 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中小资本企业为什么能存在和发展,它们与大企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1)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大企业在主要产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就不存在了。中小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因是多力一面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