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887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流通费用

【答案】流通费用是指资本在流通领域所消耗的费用。它主要包括纯粹流通费用、保管费用、运输费用。(1)纯粹流通费用是指一种单纯为资本形式的转化,即由货币变为商品和由商品变为货币而支出的费用。它包括由买卖时间,簿记和货币所引起的费用。纯粹流通费用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来说,是一个必要的因素。因为没有这种费用,生产资料就不能买进,生产过程就会中断,商品也卖不出去,价值和剩余价值就不能实现。纯粹流通费用纯粹是为了实现价值,既不能生产或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又不能增加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这些费用,只能通过从社会己经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中扣除而得到补偿。(2)保管费用(或称为储备费用)是指为了储备产品所支出的费用。保管费用包括:①存货的数量损耗部分; ②存货的质量变坏部分; ③保管储备所需要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保管费用主要是指在商品资本储备上所耗费的费用,这是一种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继续所耗费的费用。这种费用能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得到保存,因此是生产性的流通费用,它会创造价值并把价值追加到商品中去。所以,保管费用从增大了的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3)运输费用是指由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运动所引起的费用。运输费用是因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继续进行而支付的费用,也是生产性质的流通费用,可以把这种费用加到所运输的商品价值中去,从增大了的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

2. 社会再生产过程

【答案】社会再生产过程是指整个社会或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不断重复和经常更新的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过程一方面是物质资料和价值的再生产; 另一方面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它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就是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是大于原有规模的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3. 经济计划化

【答案】经济计划化是指通过计划来组织和协调社会生产,是实现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经济计划化是适应这种生产社会化要求而采取的一种经济调节形式。其基本形式是由国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规划,并主要通过指导性计划指标来促进计划的实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调节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中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预测; 二是制定计划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及主要的相关具体目标:三是制定和实施实现计划目标的政策措施。

4. 剩余价值

【答案】剩余价值是指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或者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当资本家把劳动日延长到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时间以上时,就产生了剩余价值。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压缩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乘」余价值。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以获取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后来变为以获取相对剩余价值为主。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二、简答题

5. 在垄断形成的过程中,股份公司这一形式起了重要的作用。对这一结论,你的看法如何? 请谈谈对股份公司这一财产组织制度特点的看法。

【答案】在垄断形成的过程中,股份公司这一形式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个结论是十分正确的。

(1)股份公司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19世纪后半期广泛流行于世界资本主义各国,到目前,股份公司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股份公司是个别资本通过参股的方式联合起来,集中成为一个较大资本进行运营的资本组织形式。股份公司这一资本组织形式既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推动着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并且这一形式特别适用于垄断资本的形成。

(2)股份公司对垄断形成的积极作用是与它特有的财产组织制度分不开的。具体说,股份公司在资本关系上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股份公司实现了资本占有形式的社会化

股份公司的财产制度己部分改变了资本的所有权属性,出资人的资本所有权发生了裂变,原本属于出资人的对资本的支配、使用和处分的权利与资本的最终所有权和受益权发生了分离。这些权利从出资人的手中分离出来,不再归出资人所有,而是变为外在于出资者的股份资本即法人资本的权利。这种股份资本的权利存在于私人资本的互相联合之中,归属于企业法人所有,并取得了独立的存在和运行形式。从资本所有权属性来说,股份资本已经部分地改变了私人资本的性质,使个人资本“社会化”,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从而使资本突破了个人占有形式的局限,以更好地适应于生产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②股份公司实现了资本组织形式的社会化

在股份公司中,由于资本的组织形式采取了公司制,因而过去由资本所有者个人局限的经营管理,现在由公司组织的一套社会化管理机构来承担,资本的所有权与资本的职能在公司组织里己经分离。在股份公司中,社会管理代替了个人管理,这说明资本的组织形式也已经走向了社会

化。资本组织形式的社会化,使资本的集中找到了最好的组织方式。在股份公司中,大资本通过对股权的控制,可以取得对公司的控制权,中小资本只能在股份公司中处于从属的地位。股份资本所实现的资本组织形式的社会化,使生产集中过程大大加快,并为垄断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③股份公司这一财产组织制度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垄断资本采取的主要的资本组织形式 大资本通过对股权的控制,直接控制着规模更大的社会资本,并以一系列连续的参股活动,将这种控制网络遍布于整个社会经济,形成了以大资本为核心的庞大的资本集团。正是由于股份公司这一财产组织形式的出现,大大加速了生产集中的过程,促使着垄断的发展。

④股份公司这一资本的社会化形式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股份公司这一资本组织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垄断的发展,其实质是反映了垄断资本这种形式与生产社会化相适应的方面。应该指出的是,在股份公司中,尽管资本采取了社会化的形式,但是它并没有消除生产力的私人资本属性。也就是说,垄断改变的只是资本的形式和组织方式,而并没有改变资本的本性,因而股份公司这一资本的社会化形式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6. 为什么对国际货币制度要进行改革?

【答案】国际货币制度是指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或有组织地对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汇率决定及其变动、汇率制度及其选择、国际储备及其构成等方面所做出的安排或决定。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是牙买加体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被称为“无体制”的牙买加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1)汇率体系极不稳定

在牙买加体制中,全球1/3的国家实行独立浮动或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其余2/3的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作为储备货币的主要是美元,美元仍然占主导地位,美国的国际收支及经济发展状况,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汇率的稳定。由于汇率波动频繁,汇率风险增大,这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汇率可以自由浮动,也助长了外汇投机活动,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混乱,尤其是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增强,一国比较容易受别国经济的牵制与影响。

(2)缺乏行之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牙买加体制对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并不完善。由于汇率机制运转失灵,利率机制有副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无力指导和监督顺差国与逆差国双方对称地调节国际收支等,导致逆差国储备锐减、债台高筑,顺差国则储备猛增,有的成为重要资本输出国,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现象日趋严重。

(3)监督和预警机制严重滞后于市场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浪潮、近年来世界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增加,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兴市场的迅速崛起,这一切使得资本跨国流动达到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建立一个严密的、一体化的、行之有效的国际监管机制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但是,目前的监管机制较为松散,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割据状态,缺乏行之有效的协调和合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