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805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微观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生产资料所有制

【答案】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即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离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这个根本问题,就无法理解生产关系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有所决定的,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则是由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公有所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性质; 同时它又总是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

2. 生产关系

【答案】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从根本方面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生产关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3)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社会生产包括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它的社会形式。

3. 生产力

【答案】生产力是指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在生产力的构成中包括着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它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生产力中的这两个因素,都与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紧密联系着。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知识越丰富,劳动技能就越高,科学技术越发展,生产工具就越先进,就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二、简答题

4. 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至今己有半个多世纪了。请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举出几个国家采用经济和政策手段调节和干预经济活动的实例。

【答案】实例1:二战后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小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 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美国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对新科技产业部门的投资风险高,因此战后美国政府就主动出面承担起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任务。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 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在“援外”项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国出口比重中,1949年占46%, 50年代占30%左右,60年代占20%左右。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实例2:联邦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战后战败的德国不仅面临着因战争遭受的严重经济衰败局面,而且因美苏冷战而导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致使统一的经济被割裂。但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并在20世纪60年代初,经济发展再次超过英法。原因之一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联邦德国政府通过建立国有经济,制定法令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等方面对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并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实例3: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快速发展

二战后,日本之所以能够从战败的废墟上迅速站立起来,随之又实现了经济的长期高度发展,这中间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得益于战后政府对经济多方面干预。

政府利用经济手段进行干预的主要措施包括:(1)在恢复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确立了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经济团体、企业以及从业人员、消费者等相互协调的经济体制,利用协调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经济优势,克服社会竞争不足和竞争过度两方面的不利影响; (2)用联合的力量对外,吸收海外的技术、资源、管理,同时,为防御海外资本的侵入,组成各种贸易组合

等; (3)建设加工贸易型经济,一方面进口海外廉价资源,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将加工的产品出口到海外; (4)加强质量管理,创造出一整套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以优质、低价、服务周到的产品占领海外市场; (5)建立强有力的金融组织体系和相应的金融制度,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等等。

5. 试述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局限性。

【答案】(1)垄断资本主义

①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引起垄断,这就是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

a. 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其一,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中,少数大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利用廉价的原材料,节约不变资本,降低成本,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所以,竞争的结果总是大企业战胜中小企业,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从而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中; 其二,随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得到广泛发展,通过发行股票形成巨额的资本,实现了资本占有形式和资本组织形式的社会化,从而极大地促进和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进程; 其三,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频爆发,造成大批中小企业的破产并被大企业所吞并,而大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纷纷联合和合并,从而使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了更高程度。

b. 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产生垄断。

一方面,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联合协议,并且它们的实力雄厚,也有力量操纵和控制该部门的生产和流通,这就为垄断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 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既造成竞争的困难和新企业进入的限制,同时也造成了大企业之间在竞争中的两败俱伤的现实性,为了避免双力一因势均力敌带来的竞争损失,它们就有必要暂时达成联合协议,形成垄断。

②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

a. 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量无法承担新兴产业的开发、大批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生态平衡的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等等,无法适应大规模生产和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b. 私人垄断资本总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盲目竞争,使再生产的比例常常遭到破坏,并引发经济衰退。

c. 私人垄断资本无法缓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劳资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等,造成社会动荡。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a.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客观基础。

随着科技的深入发展,新兴产业的开发、大批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大型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