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分析国外现代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如何产生的? 发展现状如何?
【答案】(1)国外现代农产品期货市场产生过程
①远期交易时期一一解决季节性供求矛盾问题
19世纪30-40年代,芝加哥发展成为重要的谷物集散地。为了缓解农产品季节性供求矛盾和价格剧烈波动,连接供求的中间商迅速增加。中间商设立仓库,缓解了农产品季节性供求矛盾,但承担很大价格风险和囤积资金不济的风险。中间商探索出了远期交易模式,在购入农产品后,立即到芝加哥并与芝加哥的加工商或销售商签订第一年春季的供货合同,以事先确定销售价格并确保利润,合同还能以抵押形式帮助中间商获得银行贷款,以确保农产品购买和库存费用的及时供给。
②远期合约交易时期一一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
随着农产品购销范围从芝加哥扩展到全美甚至欧洲,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急需解决。中间商都想寻找一个集中信息的场所,以便及时了解供求行情和价格信息。为此,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 )成立。CBOT 发展初期主要是为买卖双方提供相互见面、交流信息、洽谈业务和达成交易的场所。CBOT 于1851年正式引入农产品远期合约交易。远期合约交易小仅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即期交易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有助于保持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而且使农产品买卖双方相互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价格波动的风险。
③标准化期货合约时期一一解决农产品远期合约非标准化问题由于农产品远期合约从签订到实物交割的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价格不断波动,买卖双方都希望能自由转让以规避价格风险或者把握获利机会,一些资金雄厚的商人也因农产品远期合约买卖存在获利机会开始参与远期合约交易。为了克服农产品远期合约非标准化给这些交易带来的很多困难,CBOT1865年推出标准化期货合约取代远期合约,之后又实施了保证金制度,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产品期货市场由此诞生。
(2)国外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
①CBOT 诞生及1865年推出标准化期货合约后,不断有新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上市;
②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美国其他交易所建立,农产品期货品种增多;
③20世纪中后期至21世纪初,农产品期货市场在世界各地都得到较快发展:
④21世纪初,期货交易进入其他领域。
2. 试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性农业信贷、合作性农业信贷与政策性农业信贷之间的关系。
【答案】(1)商业性农业信贷资金是指由商业性农业信贷机构所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商业性农业信贷机构是依法注册成立的以盈利为日的的金融中介组织。资金来源是吸收的存款和自有
资本,商业性农业信贷资金的特点是利率较高,用于盈利性较强的农业项日,中国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
(2)合作性农业信贷资金是由农业合作信贷组织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农业合作信贷组织是由农业信贷的需求者按照合作制原则组建的信贷组织。由有农业信贷需求的农业经营者共同出资组成信贷资本金,只在合作组织内部提供信贷服务,相互融通资金; 使农业资金的需求者之间相互融通,提高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降低了农业信贷的交易成本。农村信用社和曾经出现的农村合作基金会所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
(3)政策性农业信贷资金是指由政府的农业政策性信贷机构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资金来源是政府提供的信贷资本金及其公积金。政策性农业信贷资金按照优惠的利率提供给农业信贷的需求者; 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是纠正农业信贷市场失灵、调整和引导农业发展的一种政策工具。农业发展银行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
3. 中国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历程有哪些? 主要教训是什么?
【答案】(1)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
在农村土地改革刚刚完成以后,中国就开始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农业生产互助组
a. 特点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互助合作组织的初级形式,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经营基础上,实行劳动互助。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互相交换中使用,因数量和质量不等不能完全相抵的部分,根据当地的社会工资或当地的习惯以实物或现金的形式补足
c. 分配制度
产品归农户自己所有。
②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
a. 特点
土地私有,耕畜农具大部分也是私有的,但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交给合作社统一使用,实行有计划的经营,产品统一分配。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用由合作社集中掌握、统一使用。
c. 分配制度
分配给社员的收入,一部分按入社时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取得股份分红,一部分按社员投入的劳动多少取得报酬,也就是说,在分配上采取了按资按劳相结合的形式。
③农业生产高级合作社
a. 特点
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共同占有,但不是采取自愿的原则,社员完全失去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听命于领导者的统一安排,实行完全的按劳分配。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高级社是以生产资料公有、集中统一经营为特征的产权结构和组织制度安排,农户除保留少量的自留地的使用权外,土地和生产资料完全实行集体化,农户基本失去了私有产权。
d. 存在问题
在实际中,农民退社并小自由。
c. 分配制度
分配上实行完全按劳分配。
④农村人民公社
a. 特点
第一,一大二公;
第二,政社合一;
第三,一平二调;
第四,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归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所有,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c. 分配制度
生产计划和分配方案要由人民公社来确定。
d. 存在问题
农村人民公社由于产权功能弱化、劳动激励缺乏、监督成本高昂、限制农业劳动力流动和不允许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最终导致了其解体。
(2)农业合作化的经验与教训
①严重违背了自愿互利的合作原则
互助组较尊重农民意愿,初级社、高级社都严重违背了自愿互利等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农业合作社在全国都是一个模式,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否认了农业的家庭经营
农业合作社不是对家庭经营的否定,而是建立在家庭经营基础之上的。当时主流的意识形态认为农业家庭经营导致两极分化,最终导致资本主义; 农业合作社最终演变成一种从农民手中获取农业剩余向工业化、城市化提供资金的组织。
③农业合作化演变成了农业集体化
农业合作化运动变成了一种农业集体化运动,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规模越来越大,公有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按劳分配越来越绝对化和平均化。
4.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答案】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是:
(1)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会逐步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占整个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