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892农业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中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中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原则包括: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①市场层级一一要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面向全国、着眼国际、适应国内外贸易发展的需求;
②需求层级一一要瞄准农产品的现实需要和潜在的、预期的市场需求趋势;
③信息建设一一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和宏观调控,建立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及农产品流通体制,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
(2)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
进一步扩大农业区域分工,实行优势互补,是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区和专业生产区。
(3)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要抓住改造传统产品和开发新产品两个重点,通过品种改良、高新技术的应用、科技成果的加速转化和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要抓住科技革命机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
(4)坚持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原则
①严格保护耕地、林地、草地和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
②在不适宜耕作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③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
④继续大力开展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工作。
(5)坚持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则
政府需要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解决那些市场机制失灵所造成的问题。
(6)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
继续稳定国家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切实尊重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地位,把自主权真正交给农民,让农民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导向做出自己的选择。
2. 中国加入WTO 对农业和农民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
【答案】中国加入WTO 对农业和农民所产生的影响有:
(1)提高了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程度
中国在加入WTO 的过程中作出了广泛而重大的减让和承诺,较大幅度地开放了农产品市场。中国己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开放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2)农产品进口剧增,压低了国内市场价格,使农民的利益受损
农产品进口大幅度增加挤占了国内农业的发展空间:
①对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市场的挤占,抑制了中国传统种植业的发展;
②对资本或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市场的抢占,挤压了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
③对中国某些农产品加工业的控制,减小了民族工业的获利空间。
(3)中国农产品出口仍然面临着较高的市场准入壁垒
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实施技术性贸易壁皇的主要方式是提高标准、增加检验检疫项目和法规变化。一些国家尤其是WTO 发达成员运用技术性壁垒的水平越来越高,对进口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和苛刻。中国是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较多的国家,中国被拒绝的进口产品中,农产食品所占的比例最大。
(4)农业进一步开放的压力在加大
随着多哈回合的进展和中国与多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世界和中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程度进一步提升。
3. 影响农业信息资源内在质量差别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农业信息资源内在质量差别的因素有:
(1)农业信息资源内容本身
农业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细度等是影响内在质量差异的常见因素。细度不够和细度过高的数据都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决策需要。
(2)农业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农业信息资源比其他任何资源都更具有时效性,信息的及时性决定信息的价值; 缺乏针对性的农业信息资源不仅难以作为政府和农户农业决策的依据,而且还可能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3)农业信息资源的集成水平和数据相关程度
信息源的收集需要投资,其容量是有限的,信息的集成水平会影响到这种内在的质量差别。农业信息资源是以内容、服务取胜的领域。
总之,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效果应当实现四个“适宜”一一将适宜的信息、在适宜的时间、用适宜的形式、提供给适宜的决策者。
4. 如何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和特征?
【答案】(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
化的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多方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
①生产专业化
由农业生产专业化带动形成的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群、农产品商品基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稳固的基石出。
②企业规模化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效率是通过大生产的优越性表现出来的。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的农户和企业其生产要素的组成比例要匹配,要避免或减少某种生产要素的不足或浪费,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③经营一体化
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使外部经济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
④服务社会化
将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服务统一起来,形成综合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农业生产者一般只从事一项或几项农业生产作业,而其他工作均有综合体提供的服务来完成,使得农业的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都得到了提高。
5. 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
【答案】(1)农业的基本贡献
①产品贡献
食品消费主要来源于农业部门。只有农业生产者生产的食品超过维持自身生存需要而有剩余的时候,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部门才能得以发展。农业对国民经济总量做出贡献,农业部门的生产总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做出原料贡献一一农业原料加工业为主。
②要素贡献。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农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③市场贡献。
农民作为买者,是国内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会推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农民作为卖者,把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出售给非农产业部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农产品销售规模越来越大,不仅提高了农业自身的市场化程度,而且满足了非农产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小但可以促进相关运销业的发展,而且使农产品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也有利于农业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成熟。
④外汇贡献。
外汇贡献,是指农业通过出口农产品,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外汇。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工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