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农业产业结构的特征有哪些? 请加以解析。
【答案】农业产业结构的特征包括:
(1)整体性
①内容。农业产业结构是各种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交织,农业产业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
②意义。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要求从整体观念出发,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2)多层次性
①内容
农业产业结构是多层次的主体结构,表现在农业生产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一个重要部门,由于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生产过程的不同,又分为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不同部门。
②意义。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发挥地区优势,合理利用各业的中间产品和副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
(3)动态性
①内容
多种多样的农业产业结构受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的影响,随着时间、空间条件的运动变化,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一成不变的农业产业结构是不存在的。
②意义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既要注意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多层次性、动态性,又要保持农业产业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2.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1)生产条件现代化
生产条件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来武装农业,实现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良种化、设施化(工厂化)等。
(2)生产技术现代化
生产技术现代化即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在农业生产上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和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耕作与栽培技术以及饲养技术等,逐步实现生育进程模式化、诊断测试仪表化、农艺技术规范化。生产技术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3)经营管理现代化
经营管理现代化是指用科学方法管理农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可以在不增加投入或少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更科学合理的配置,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率; 通过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选择生产投资项目和产品,寻找良好的销售时机、销售地点和销售对象,做到丰产丰收。
(4)集约化、可持续化
现代农业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是为了解决十地有限和需求无限的矛盾。农业集约化必须建立在农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提高农业投入要素的性能和配比,建立不断优化的农业投入产出系统,在实现农业高效率的同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5)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
农业现代化是以农业商品经济为纽带的,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协作相结合的社会化大生产。产品的商品化是农业社会化、专业化的体现,是农业生产力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生产以社会分工为前提,商品生产又要求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推动社会内部和农业内部社会分下越来越细,要求农业实行专业化。生产专业化势必带来生产的社会化,因为实行专业化生产,使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愈加密切,这就要求社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6)标准化、信息化
①农业标准化是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指导下,对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部活动,组织制定与修订标准、发布与实施标准以及对农业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农业标准化包括农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发布与实施以及对实施过程的监督活动的全过程。
②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农业现代化过程。农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
3. 你认为在中国该如何构建利用和配置水资源的机制?
【答案】(1)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市场机制
水资源既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应该在水资源配置和利用过程中让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①农村生活用水
自我抽取地下水或担取河水,水的市场无法建立。
②农业用水中
采集天然降水,这就形小成市场,还需政府支持; 农民抽取地下水和河水,这些水属于公共资源,也小能够形成市场,但可考虑通过政府收取水费的办法,来调节农业上的用水量。
③节约农业用水策略
a. 按用水量来收费; 有些农民的灌溉用水来自于灌区供水,就要让农民承担部分供水成本。 b. 收获的水费应用于补贴节水灌溉的设施和设备,从而使节水农业变为现实。
(2)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利益调节或补偿机制
中国水资源在地区和季节的分布上都表现为严重的不均,要充分地利用水资源,就要对水资源进行拦蓄和输送,水资源的跨流域或跨地区调配是符合效益原则,有利于经济发展。建立水资源重新配置的利益调节或补偿机制,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
水资源是一种典型的公共资源,单纯的市场机制可能会造成水资源配置的失灵。国家必须进行适度的宏观调控,以促使用水单位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均衡利用。只有政府和公共则力才有可能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
(4)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技术创新和推广机制
①如果农业节水技术能够形成有形的商品,则市场力量会推动这类技术的进步。这类技术进步多触角,多方位、反应快、周期短,效益好。
②如果农业节水技术不能够形成有形的商品,农业节水技术就难以商品化,则推动这类技术进步的力量将主要来自于政府。这类技术进步是非市场经济的产物,往往反应慢,时间滞后,周期长,科研投资不能直接收回,但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较大,许多农业节水技术具有这类性质。
4. 传统农业保护政策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不同阶段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案】在乌拉圭回合之前,农业保护政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有:
(1)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国的农业政策主要是通过立法设定较高的农产品进口关税,来保护本国农业和农民的利益。
(2)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各国在维持对农产品高关税政策的基础上,采取了各种措施对农业进行保护和支持,使农业保护主义不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不论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个新的水平。
(3)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
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恢复并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农业劳动力,造成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滞缓,各国先后制定了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法律,并根据这些法律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主要有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农业生产政策以及农业结构政策。
5. 发达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和特点有哪些? 你认为有哪些做法植得中国借鉴?
【答案】(1)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和特点
①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
a. 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明显的公益性;
b. 有完善健全的批发市场法律法规作保障;
c. 拍卖是批发市场最重要的交易方式;
d. 加强对进入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质量等级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等级的措施包括:实行分等分级,建立农产品追溯制度; 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 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