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844行政管理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结构性赤字
【答案】结构性赤字(充分就业赤字)是指在假定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出现的赤字。在实际生活中,其表现为一国的预算赤字中不受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的部分。结构性赤字发生在假定经济已经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运行的条件下,其一般用于分析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是将财政赤字作为外在变量看待的。结构性赤字是财政政策努力调节的对象,调整的主要手段包括非政策性或常规的税收调整和支出变动等。
2. 新公共行政
【答案】新公共行政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产生的运用现象学方法、本土方法论、符号互动论以及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等新的研究方法并且强调以公共行政的“公共”部分为研究中心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学”的概念是在第一次明诺布鲁克会议上提出的。1968年9月,由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多号召和资助,32位年轻的行政学学者会聚位于美国纽约州雪城大学的明诺布鲁克会议中心,试图通过回顾和检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讨论公共行政面临的问题,寻求公共行政未来的发展方向。会议提出了“新公共行政”作为区别已往行政理论的理论标志,并以政府及其官员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作为新公共行政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性问题。
3. 分职制
【答案】又称职能制或参与制,指横向划分部门的组织体制。分职制的特征,是将组织一定层级上的职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给平行的、不相统属的机关去完成。与分级制相反,分职制所形成的每一个部门,在性质上都是部分的和不完全的,在范围上和领域上却是普通的和完全的。分职制有利于集中技术人才和发挥技术优势,也有利于行政首长将注意力集中到组织的整体谋略方面,但如果运用不当,也可能松弛行政权力,使组织的横向配合与协调发生困难。
4. 结构性权力
【答案】结构性权力,即组织权力,是指由于主体在组织的层级结构分工中的地位差异而产生的权力。行政组织在社会学意义上称为科层制。科层组织结构具有强有力的内部约束机制,通过层级制度安排,使每一级行政主体都拥有相应的权力,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有其适当的地位。层级越高,地位越重要,权力也就越大。行政客体对于结构性权力的服从源于行政组织自上而下的
层级约束力。
5. 利益均沾
【答案】利益均沾是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合作的各方应平等合理地取得各自应有的利益的原则。遵循利益均沾原则的原因在于:在正常社会生产条件下,生产不只是耗费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而是包括耗费要素在内的占用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所谓占用要素是指投入某一生产过程的全部要素,即企业的全部资本; 而耗费要素则是指生产一定数量某一产品消耗的要素,即产品成本。价值增殖是占用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在利润分配时遵循等量占用要素取得等量利润的原则。在经济活动中,只有利益分配合理了,才能调动合作各方的积极性,实现最大的产出化。利益均沾原则反映在国家政治体制上就会强调权力分立。
二、简述题
6. 简述行政授权同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分工、行政助理、行政委托及法律关系上的行政代理的区别。
【答案】行政授权作为行政权力分配的主要形式,不仅存在于行政权力的纵向分配当中,而且也存在于行政权力的横向分配当中。同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分工、行政助理、行政委托及法律关系上的行政代理都有区别,具体内容如下:
(1)行政授权与行政分工不同。行政分工是指不同的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各负其责,彼此之间未必有上下级隶属关系; 而行政授权则包含上下级之间必须具有的监控与报告关系。
(2)行政授权与行政助理不同。行政助理是由人来帮助负责者去处理行政事务,接受别人帮助的行政人员仍然负有其全部责任,而助理别人的人自己没有多少责任; 在行政授权中,被授权者则负有相当的责任。
(3)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不同。行政委托指的是行政主体将其职权的一部分,依法委托给其他组织或个人来行使的法律行为。其中作为委托对象的组织和个人,既可以是行政权力主体,也可以是其他社会组织或法定个人,委托的事务是比较具体的。而行政授权的对象一般在行政权力体系内部,授予的任务也不像委托的事务那么具体。
(4)行政授权与行政代理不同。行政代理指的是代理人依法代替某一行政人员执行其任务,并要自负其责; 而行政授权则是被授权者负责行使其法定的职权,并非代替他人。
7. 行政权力行使的手段。
【答案】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行政权力行使的目的在于让行政客体服从行政主体。构成行政权力基础的各个方面是权力运行的重要资源。有了这些资源,行政权力的行使就拥有了各种相应的手段。
(1)权力压力。指行政主体会运用强制性权力基础,通过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力量,以威胁、限制和恫吓等形式,让行政客体在物理、生理和心理上小可或缺的需要遭到破坏,
或处于危险境地,而行政客体要保证其自愿选择和行为的能力,又离不开这些需要。一般情况下,将施加压力的方式用于阻止人们的行为或行为倾向,比用来迫使人们按照给定方式行动更为有效。
(2)权力控制。指行政主体通过结构权力和制度权力资源,以行政法规、命令、指示、规定、章程、要求等形式,按照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明示,要求权力客体依主体的愿望行事。控制手段多用于让行政客体按照主体给定方式行动的情况下,是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所普遍采用的方式。
(3)权力操纵。指行政主体通过限制信息供应、进行信息误导或蒙蔽性宣传等手段,隐瞒或部分隐瞒事实真相及行动目的,从而影响权力客体,并使权力客体采取行动以满足权力主体的意愿。权力操纵的重要特征在于“隐秘性”。
(4)权力诱导。指行政主体通过呼吁或劝告,并提供相应的理由和诱因,促使行政客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经过自主思考或独立估量之后,接受行政主体的意见并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这种权力行使方式和行政权力本身的正当性密切相关。
8. 简述机关后勤的管理内容
【答案】(1)机关环境管理
机关环境管理是机关后勤管理中的经常性的工作。有效的机关环境管理应有助于机关办公效率的提高; 有助于作为公共行政对象的普通公众容易接近,使机关环境更加人性化,便于公共行政活动的顺利推行; 有助于机关工作人员的劳动条件的改善; 机关环境管理还应该具有灵活性,能够不断适应组织变革的需要。
(2)机关物材管理
机关环境管理直接引出的是机关物材管理,因为机关环境管理的实现是以机关物材的有效配置为依托的。几乎所有的机关后勤管理事务,都是在机关物材得以有效筹措、分配和利用的前提下开展的。因此,机关后勤管理、机关管理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机关办公用品等机关物材,是任何国家政府预算的经常性支出和日常政府消费或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行政活动所必需的支出和成本。
总之,机关管理的发展和现代化要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将机关管理的着眼点放在如何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益上,以经济性、效率性还有程序规范性、合规性为基准,时刻遵循勤俭办事的原则,应该注意机关管理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办公设施和环境的现代化。
9. 简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及其意义。
【答案】泰罗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源流,因而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管理理论是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总结的一套管理方法,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及其意义的具体内容如下: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①着眼于企业的基层管理。以企业的基层工人为出发点,泰罗提出了时间动作分析、工作定额制度、标准化管理、对工人进行职业培训和刺激性的差别工资一系列管理方法。
②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效率。他注重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研究工人的工作方式、工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