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经典控制理论中,负反馈控制是一种最基本的控制方式,也是一种常用的校正方式,试举例论述采用负反馈控制的优点。
【答案】负反馈主要是通过输入、输出之间的差值作用于控制系统的其他部分,是按偏差进行调节。负反馈系统抗干扰性好,控制精度高,系统运行稳定。
2. 在根轨迹校正法中,当系统的静态性能不足时,通常选择什么形式的串联校正网络?网络参数取值与校正效果之间有什么关系?工程应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1)校正装置的形式为实轴上,零极点
非常靠近虚轴,且与受控对象的其他零极点相比可以构成一对偶极子。由于增加一对偶极子基本不改变系统的动态性能,但可以增大系统的开环增益,从而达到减小系统静态误差的目的。
(2)零极点之比校正前开环増 益的
的取值越大,系统开环增益增加幅度越大,因为校正后的开环增益是倍。
,即滞后校正装置。零极点均在负
(3)在工程实施时,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极点不能太靠近原点。
3. 系统校正方法通常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请简单分析叙述之。
【答案】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控制系统的校正可以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
串联校正环节和原系统直接连接,其频率特性直接和原系统的频率特性相加,串联校正对参数变化敏感、简单易用。
反馈校正利用反馈校正装置包围待校正系统中极不利于系统性能的环节,形成局部反馈回路,在局部反馈回 路的开环幅值远大于1的条件下,局部反馈回路的特性主要取决于反馈校正装置,可以忽略被包围的部分,从而 使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满足要求。反馈校正装置可以削弱系统非线性特性的影响,降低系统的时间常数,提高系统 的鲁棒性,抑止系统噪声。
复合校正主要是为了减小误差,在反馈回路中加入前馈通路,前馈控制主要用于下列场合:①干扰幅值大且频繁、对被控变量影响剧烈、单纯反馈控制达不到要求时;②主要干扰是可测不可控的变量;③对象的控制通道 滞后大、反馈控制不及时,控制质量差时,可采用前馈一反馈控制系统,以提高控制质量。
二、分析计算题
4.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求系统的传递函
图1
【答案】系统方框图化简过程如下所示:
图
2
5. 已知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要求系统的相角裕度
传递函数。
【答案】未校正系统的相频特性为
由相角裕度得由
输入
时的稳态误差试确定串联校正环节的
得又所以
引入串联滞后校正网络,系统开环増益需要提高,故
选取则
在截止频率处引入的相角滞后为
处具有
,必须对给定系统在
附近进一步采用串
为保证校正后相角裕度在
联超前校正,提供一个超前相角,以补偿串联滞后校正在该处造成
选取
,则
的相角滞后。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相角裕度:
可知满足要求。
6. 设离散系统如图所示,采样周期T+Is
,
要求:
(1)当K+5时,分别在z 域和域中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2)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为零阶保持器,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